高考前心理壓力疏導
高考前的心理壓力疏導
一想到考試就緊張激動,呼吸加快,心跳加劇,肌肉緊張,甚至身體也不由自主地抖動。可以找一兩件高興的事去做,也可以與家長講述一些發生在身邊的愉快故事,或在飯桌旁講一些高品位的幽默小品。這樣,整個家庭氣氛就會變得輕松活躍。或者有意識地做些家務,如整理自己的臥室、掃掃地、擦擦桌子等。和父母聊聊天,出去散散步。也可以適當地去找同學輕松一下,因為有著共同奮斗目標的同齡人在一起可以互相鼓勵,找到慰藉。
情煩躁,容易發脾氣,對很小的事情也容易發火。在疲憊的情況下,會出現一些不良情緒,有時也很容易發火。內向的考生這個時候可出去散步,看看風景,平復心情;外向的考生在不妨害他人和自身的情況下可以發泄一下,唱唱歌,去健身房鍛煉或是打沙袋等。
越是臨近考試,越是覺得知識生疏;越是拼命復習,越是覺得掌握不牢。這是心情緊張的具體表現,屬于正常現象。這種狀況是疲勞復習的惡果,必須緩和繃得太緊的神經。具體方法為:適當參加文體活動,但不能過于劇烈;一旦感覺到學習得特別疲勞了,立即放下書本,休息鍛煉。即使在這時,頭腦里仍然要注意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把握;飲食上建議吃一些干果類的食品,比如杏仁,開心果等。
高考前減壓技巧
1.自我暗示減壓法。在焦慮、緊張和煩躁時,不妨自我鼓勵一下,對自己說:“該復習的我都認真復習了,還怕什么呢?”“和別的同學相比,我花的功夫一點也不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緊張呢?”
2.焦點轉移減壓法。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是減輕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處于壓力過大的狀態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于心理壓力的緩解。
3.肌肉放松減壓法。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以輕松的姿態坐好,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依次緊張肌肉、放松肌肉,然后感受肌肉從緊張到放松的感覺。這個方法一定持之以恒,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鐘。
4.過渡性減壓法。考前應該慢慢減少學習強度和時間,采取過渡調節方法來緩解壓力。
高考心理調節十大技巧
1、強化自信
不管你現在是成績拔尖,還是跟別人有一定差距,千萬別忘了每天都帶著信心起床。不論個人情況怎樣,每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的同學基礎扎實根底深,不論高考如何變,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學思維靈活敏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理解能力強,對考創新的活題尤為適應;有的同學閱讀面廣,視野開拓,心理素質好,抗挫能力強,善于超水平發揮。
不管怎樣,在高考前夕,對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要過多自我責備,要多看、多想、多憶自己的長處和潛力,激發自信心。在現實中,自信不一定能讓你成功的話,那么丟失信心就一定會導致失敗。很多成績優秀在同學在高考中失利,他們不是輸在知識能力上,而是敗在信心上。
2、正確發泄
高考前很多學生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很容易造成心態平衡。最常見兩種學生是:存在消極心理的學生和不自信的學生。這類學生可以先整理自己近段的學習情況,多關注自己的優勢學科以便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學生應該多參加體育運動來發泄心理壓力,一定要保持心情輕松快樂。
3、自我減壓
臨考前降低心理預期目標,不要老想著一定要考上大學,考上名牌大學。要知道高考大學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對待考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水平就是勝利。以怎樣的心態對待復習與考試,對進入最佳狀態關系很大。若把復習與考試看成一種挑戰,會激發自己很快進入狀態;把它看成一種鍛煉,會以平和的心態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機會,會以積極的心態迎接。
4、食療法
備戰高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大腦使用比平時要多很多。所以這個階段學生身體對營養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家長可以在確保孩子營養充足情況下,。可以給孩子多吃些緩解壓力的食物;例如白菜、洋蔥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牛奶可以安定孩子的情緒,番茄和柑橘可以調節心理壓力。
5、積極暗示
積極暗示能強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煩惱。消極暗示會降低人的信心,徒增憂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積極暗示,自我打氣。“我行,我一定行”。“我潛力大”。“我進步大”。“我喜歡挑戰”。如遇到自己實在解不出的題難題也不要憂心忡忡。從狐貍吃葡萄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迪,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聰明過人”之處。面對一顆自己確實吃不到的葡萄,與其在架下上竄下跳白費力,還不如說這顆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長補短,同樣可以成功。通過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驅散憂郁,克服怯懦,恢復自信,激發興奮點,把自己的心態、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6、自我暗示法
積極的心理暗示也是成功的一半,備戰的考生每天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例如每天可以對自己說:雖然壓力非常大,但是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會有新的改變。這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消除壓力和焦慮,增加考生自己的信心。
7、保持規律的生活起居
每個考生都要養成起居有時、勞逸結合的好習慣,這樣做有利于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調節,使生物鐘正常地運轉,到入睡時便能睡意襲來,安然入睡。即使在考前晚上真的沒睡好,清晨起來,你只要洗洗臉,提提神,活動活動身子,吃好早餐,帶著微笑走上考場,照樣會考出好成績。莫因一夜沒睡好而憂心忡忡。不少考生認為睡不好腦子會變笨,記憶力下降,學的東西容易忘掉,甚至認為身體都會因此垮掉。其實,這是杞人憂天。
所謂“真的睡不好”多是自己主觀臆造出來的,即心理學中說的主觀失眠。心理學家曾經對睡眠進行剝奪實驗后發現,即使真的一夜沒睡,對第二天人的身心活動也基本沒有什么影響。因此,不要過分夸大主觀失眠的害處,自己嚇唬自己。
8、學會放松
當感到過分緊張、焦慮、煩惱、害怕時,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使自己的身心放松。或者大聲喊"阿"。有一種聲音是宇宙的聲音,那就是"阿"。我們知道閩南話有"阿公"、"阿婆"、"阿爸"、"阿媽"等稱呼;耶酥教講"阿門";佛教講"阿彌陀佛";我們從高處掉下來,會"阿"的一聲,這是人的本能。當我們很困惑時,就要大聲喊"阿"。這種方式簡單易行,效果也相當不錯。
9、過渡減壓法
通常學校與家庭都讓考生在考前進行一周以上時間的休息與調整,以讓考生以充沛的精力應試。但許多老師、家長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學的調整方法,例如大多數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關學習的活動一概不進行,事實上這種休息與調整是不科學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如果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壓力下,長期下來作為一種應急機制,人的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使人能適應高緊張度、大壓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來無事可干,使原來那種適應高度緊張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對象物,面對寬松無事的環境,反倒不適應。所以許多考生停止學習后,往往會產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適的心理現象。
對此考生與家長都以為是因過度緊張的學習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剎車惹的禍。所以考生在考前一個月前就應該慢慢減小學習強度和減少學習時間,采取過渡調節方式。再從應試角度來說,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學習活動,也不利于考試時迅速建立應急機制。
10、保持平常心
無論最終考試結果如何,都請同學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古訓道:“勿以物喜、勿以己卑”,如果考試成績理想,那么就要為即將展開的大學生活做準備,提前學習大學課程或者背誦大學英語詞匯等,爭取在大學校園里做個佼佼者;而對于沒有拿到理想分數的同學們,也不要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應該盡快從悲傷失望的情緒中走出來,分析整個高考復習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以備來年再戰。
總之,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那么無論你將來遇到什么樣的順境或逆境,都能夠泰然處之,并且最終一定能夠收獲人生最美好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