勻速圓周運動教學設計及反思
勻速圓周運動教學設計: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確要研究圓周運動中的最簡單的情況,勻速圓周運動,接著從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頻率、轉速等概念,最后推導出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間的關系,中間有一個思考與討論做為鋪墊.
教法建議
關于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學建議是:通過生活實例(齒輪轉動或皮帶傳動裝置)或多媒體資料,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做圓周運動的物體有運動快慢與轉動快慢及周期之別,有必要引入相關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學習線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結合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弧長與時間比值保持不變的特點,進而引出線速度的大小與方向.同時應向學生指出線速度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學習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時,應向學生說明這兩個概念是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和描述運動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每通過一段弧長都與轉過一定的圓心角相對應,因而物體沿圓周轉動的快慢也可以用轉過的圓心角與時間t比值來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據勻速圓周運動具有周期性的特點,物體沿圓周轉動的快慢還可以用轉動一圈所用時間的長短來描述,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講述角速度的概念時,不要求向學生強調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講述概念的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線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頻率保持不變的圓周運動.
關于“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間的關系”的教學建議是:結合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幾個物理量在對圓周運動的描述上雖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并引導學生從如下思路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設計方案
勻速圓周運動
教學重點: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
教學難點:各量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主要設計:
一、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物理量.
(一)讓學生舉一些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實例.
(二)展示課件1、齒輪傳動裝置
課件2、皮帶傳動裝置
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認識,引起思考和討論
(三)展示課件3: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
可暫停.可讀出運行的時間,對應的弧長,轉過的圓心角,進而給出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轉速等概念.
二、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間的關系:
(一)重新展示課件
1、齒輪傳動裝置.讓學生體會到有些不同的點線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點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線速度大小不同;進而此導同學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
探究活動
觀察與測量:請研究一下自行車飛輪與中軸輪盤通過鏈條的連接關系:測量一下各自的半徑,并思考驗證兩輪的角速度關系,邊緣點的線速度大小關系;有條件的話研究一下“變速自行車”的變速原理.
勻速圓周運動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主要是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描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角速度、轉速、周期概念,研究了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本節內容概念很多,需要說明的問題也很多,教材處理,個人覺得比較難。
這節課主側重于概念教學,感覺概念的給出的次序處理上,頗費一番精神。如勻速圓周運動,教科書是在講述了線速度概念后給出的,如果物體沿著圓周運動,并且線速度的大小處處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表述很嚴謹。也可以看出,我們高中講的勻速圓周運動是質點模型,而不是剛體的轉動模型。在上課的時候,我沒有說明這一點,但做到心中有數。這節內容概念很多,把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與先前學過的直線運動的概念進行比較,有利于學生的接受。讓學生理解教學目標,知道線速度的物理意義、定義式、矢量性,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義、定義式單位,了解轉速和周期的意義。掌握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rω,掌握角速度與轉速、周期的關系。能在具體的情景中確定線速度和角速度與半徑的關系。對知道、了解、掌握等關鍵詞進行把握,明確相關概念教學落實到具體哪一個層次,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和課堂教學架構。
關于角度的弧度制學生還沒有學習過,利用圓周長公式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好理解。感覺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如何更好、更加節省時間地滲透,還要好好整理一下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