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備考技巧有哪些
沒有獨立思考是學不好知識的。思考可以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學的東西更扎實,可以使大腦變得更靈活。所謂學問,就是要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鉆的體現。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應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求得別人幫助,但最好不要只問答案,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都說,那些經常問問題的同學,他們的能力要優于他人。平時,他們看起來似乎領悟得較慢,但在測驗或考試的時候,他們卻考得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時似乎什么都懂了的同學,到了考試的時候卻往往發傻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績。
生物學科總體來說學習方法就是三字訣:讀、記、練。精讀教材,理解核心概念和基本生理過程;
識記常考的知識點和核心概念填空以及答題術語;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適當練習。筆記和錯題整理要做到及時、分類、回顧。
當天講的要盡量當天整理,時間長了會遺忘。對于記下來的知識點要進行分類梳理,按照自己的邏輯設置合理的順序。整理筆記和錯題的作用是為了幫助咱們復習,所以一定要及時回顧復習。
在記憶實驗步驟的時候要想象你自己在做這個實驗,要有代入感,這樣才能更容易記住。如果學校有條件,親手做一下實驗效果會更好。
高中生物的復習方法
一、每天30分鐘讀課本
在學習過程中,要扎扎實實地將基本概念、規律、方法、技巧落到實處,認真閱讀教材,聽老師的講解,作好課堂筆記,結合教輔資料,對基礎知識加深理解,準確掌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融會貫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規律、方法和技巧“爛熟于心”。
學生要養成每天(大約30分鐘)閱讀生物課本的習慣,來加強基礎知識記憶。基本概念及理論的復習在整個生物學習中起著奠基、支撐的作用,如果不過關,待到高考綜合復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基礎題仍占主要地位。
二、抓住生物三大重點
在全面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重點“攻堅”,突出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通常都是學生難于理解的內容,做題時容易出錯的地方。分析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要走出“越基礎越重要的知識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
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和遺傳變異,這三部分知識是高中生物三冊書的“靈魂”,也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要特別留心,可以結合教輔資料,分析涉及到的題型,并查閱自己經常出錯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
高考生物應試技巧
1、規范解題答題,提高審題能力,用生物學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如遺傳圖解的規范化書寫、遺傳學符號的正確使用,用專業術語描述現象和給出結論,不寫錯別字等,減少低級層面的失分。
2、翻閱曾經做過的試卷,主要看以前做過的好題、易錯題、一錯再錯題,再現解題思維過程,領悟試題的命題意圖,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3、考前要合理安排時間,認真做幾套題量適當、難度適中的熱身卷,形成良好的題感和條件反射。做試卷時要嚴格控制時間,盡量快速答題,不翻書。做后自我批改,從中找到知識缺陷,解決暴露出來的問題,調整做題策略。
4、選擇恰當的、適合自己的應試技巧。理綜試卷普遍題量大、時間緊,同學們要摸索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和時間分配,有一定時間去思考和完成最后兩道生物題,并力求做到卷面潔凈、表述準確、合乎規范。
高考生物答題技巧
(1)先易后難
解題要按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不能碰列難題就抓住不放,更不可一開始考試就專挑難題入手。
(2)膽大心細
所謂“膽大”,就是‘定要有堅定的信心,激起自己的斗志,全力以赴。“心細”就是指答題過程一定要仔細,從審題到思考到落筆,都必須細心周到。避免因粗心而導致失分。
(3)科學作答
①答題時盡量用生物學的專用術語,而且要用得準確。要盡量使用規范化的學科語言。
②盡量用課本用語進行表述。對說明性的表達,常常可以落腳到課本上的結論性敘述上。比如,根對水分和礦質離子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細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③話要說完整。要使別人能看明白,而不僅僅是自己心中知道。比如,為什么說中耕松土有利于促進值物根對礦質離了的吸收?中耕松土與根吸收離子有如下的因果聯系:中耕松土→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氣→促進根的呼吸作用→為吸收礦質離子提供鹽了交換吸附的離子和能量→促進根對礦質離子的吸收。回答時應以此為線索組織語言。
④答案要準確,要做列層次清晰、條理清筆、邏輯嚴謹。答案宜簡潔明了,切不可重復哆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丟分。要緊扣基本觀點。
⑨規范答題,減少失誤。要書寫規范、工整,盡力保持卷面整潔。
高三復習的注意事項
重視課后練習。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作業,必須當天完成,并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尋找相應習題進行訓練。
課后復習總結。不光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溫習,還要對相近、相反、相關知識點進行比較和辨析。
不懂就問能者。多錯幾題沒關系,但有什么問題,不要埋在心中,更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去問老師不僅能解決一道題,還可能解決你的一連串(一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