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第二輪備考計劃
1.進行有效的橫向聯系,即要從分析各專題的政治、經濟、文化特征入手,理清形成有關特征的背景和影響,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同時,將該專題的歷史現象與同時期世界史上的同類現象進行比較,進一步認識其實質,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
2.進行有效的縱向聯系,即分析概括不同階段歷史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如針對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專題,我們就可以抓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和多極化趨勢這條主線,然后聯系各體系形成的背景、標志、過程、特點和影響等,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規律及對其的認識。
3.針對高考歷史命題的特點,我們還可以細化專題,并用以下方法對歷史專題知識進行概括:一個中心——以問題為中心;兩個關鍵——選好關鍵詞,找準切入點;三個模式——小切口、深分析,大跨度、高概括,多層次、多視角;四個思考——歷史問題的現實思考,現實問題的歷史思考,中外問題的對比思考,社會熱點問題的綜合思考。
4.依據熱點問題進行有效聯系。熱點問題是歷史學科不可回避的命題切入點,是加強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橋梁”,充分體現了歷史學“學以致用”“以史為鑒”的功能。在復習中,一方面要將熱點問題與歷史學科基礎知識聯系起來,找準熱點與學科知識的聯結點(切入點)。
歷史第二輪復習重點
一、全面歸納歷史階段特征,貫通基礎知識。
為了貫通基礎知識,學生們應全面歸納總結某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以及下屬相關知識點。基本維度大致包括該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變動、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變遷、科學技術創新、世界形勢變幻以及選修相關內容等。
二、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難點知識。
高考復習當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很多常考知識,恰恰是同學們的不足之處,而這類知識課本也沒有相關的正面的系統表述,這樣的知識應該說既屬于重點知識,更屬于難點知識。要攻破這類重難點知識,學生們應在貫通基礎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點地進行限時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現行高考歷史試題的特點是"知識抽樣,能力覆蓋".只有大量知識而缺乏解題能力無法取得高考最終勝利,因此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中要有重點地進行限時訓練以提高解題能力。應重點訓練在給定時間范圍內、在較為緊張的狀態下、較為快速準確地將題目答完;應重點訓練正確解讀、充分利用給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歐化語言材料的能力;應重點訓練分析能力;應重點訓練概述能力;應重點訓練比較能力;應重點訓練評述能力;要在答題角度上下功夫;要在關鍵詞上下功夫;要在訓練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題方法。
高考如何備考歷史
注重對解題方法的訓練
注重對解題方法的訓練,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都要重視對解題方法的訓練。其中讀和審的方法訓練最為重要。“讀”即是讀材料,獲取和解讀出材料提供的歷史味道,讀出材料中的主題、時間、地點、出處、設問等有效信息。“審”則是審分值、審設問、審限定、審定位。
加強試卷得分的訓練
加強對試卷得分訓練,即是主觀題中寫的訓練,重點是訓練寫出有效的答案,具體說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1)弄清不同種類試題的設問特點和相應解題技巧
(2)答案要點化、層次化。
(3)時空定位很重要,階段特征仍是得分利器。
高考歷史復習技巧
一、分析參考答案
做題、背書是文科生無法避免的,但是我認為做題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多細。怎么理解呢?大家拿到一道題,肯定會先自己作答,然后對照參考答案對吧?那么對照完呢?背參考答案嗎?錯!你要學習的是答題的思維方式,要去分析參考答案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哪些,自己為什么沒有想到。
二、保持做題習慣
這里要保持的是每天都做練習的這個習慣,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題可以幫助你發現知識薄弱的地方,總結答題規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一舉多得!當在做題過程中發現遺忘的知識點要第一時間去查詢記憶,這樣帶著目的看書就不會無從下手啦。
三、考前自我安慰
尤其是考試的前十天,這時候心態很重要,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千萬千萬不要慌亂焦慮。看一看以前做過的題,翻一翻錯題本,把以前的錯題再溫習一遍,看看自己會不會再錯。做好這些就可以抱著必勝的信心去參加高考了。
高考歷史備考攻略
在高考前夕需要仔細而又系統地梳理一次,簡單地按照錯誤的原因進行分類,重點針對基礎型、理解型的錯誤進行知識再鞏固、再深化,對經典習題可以進行重點標記,以便經常回顧、研究。而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試題命制的主要依據。
高考前夕回歸課本,梳理知識點,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意義非凡。首先要認真研讀目錄,把每個章節的知識脈絡理清,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概的知識框架,然后逐步回憶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其次對每個知識點務必要保證細致,而不是覺得太基礎,粗略瀏覽,要理解每一個知識要素;對課本上的圖片、短小的解說文字一定不要錯過,很多高考題考的并非難度,而是細節;最后,精心研讀每個歷史事件的結論性語言,這對提高歷史試題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