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考歷史的知識點
一、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條件。
1、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①多山、多港、多島的地理環境
②希臘城邦小國寡民(古代歷史條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島的環境促成希臘商品經濟發達和海外活動頻繁,使希臘人較早接受平等、民主觀念。
2、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3、希臘城邦中流行的政體是:貴族制、民主制
城邦政體的特點: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權力或多或少的屬于各邦公民。)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1、民主制的確立: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3、體現:(雅典民主政治機構的組成)
①公民大會: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項事務展開辯論。
②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大會準備提案;兩次公民大會閉會期間,議事會是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③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賄舞弊現象的發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義:
(1)雅典民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這一偉大創舉為后世民主政治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2)政治決策通過多數人的認真討論,會使問題考慮得更全面。
(3)公職人員由多數人選舉產生,使公職人員對社會負責,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減少了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4)推動思想文化的發展。它重視公民的個體自由和責任感,鑄就了希臘人渴求知識、樂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臘在眾多文化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產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三、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1、《十二銅表法》:
意義:
①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羅馬法的淵源。
②《十二銅表法》的條款雖然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法典的編篡仍是平民的勝利,因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決和量刑,貴族不能像過去那樣任意解釋習慣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
3、羅馬法的影響:
①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備,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
1.背景
(1)政治:18世紀法國是歐洲典型的君主__國家,社會矛盾尖銳
(2)思想:資產階級思想家反對__,抨擊神權,號召人民爭取自由和__
2.過程
(1)1789年法國__爆發
(2)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進行了長期的反復斗爭。
(3)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第三共和國建立。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通過: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2)內容:
①行政權歸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及軍隊統帥,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有權任命高級官員締結條約實行特赦。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②立法權歸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由普選產生。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
(3)作用:
①共和派掌握實權,共和體制最終確立
②共和政體的確立,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條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1)原因:19世紀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2)過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領導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統一大業。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起來,
2.標志:1871年春,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
3.內容:
(1)君主立憲政體
①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皇帝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內閣工作,是內閣首腦,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
③議會:是立法機構,分為兩院: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和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國議會權力較小,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對政府沒有監督作用。
(2)聯邦制:帝國政府掌握軍事、外交等大權,各邦則保留一些自治權
4.實質: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君主__是實,立憲是虛。
5.影響
(1)積極:推動德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德國很快世界強國之列
(2)消極:帶有濃厚的__主義色彩,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__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
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和發展—根本原因__海外貿易和掠奪、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資本。
2、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形成
3、政治統治:都鐸王朝的統治 ——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壯大
(1)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階段,資產階級由于力量弱小,還需要依靠封建王朝的保護來發展。
(2)措施 加強________統治:進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國國教教會
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增強英國實力 __16世紀末,打敗西班牙,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3)影響: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4、直接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________統治
(1)時間:17世紀初開始 (2)表現:厲行君主________,觸犯資產階級利益;實行宗教________,迫害清教徒。
(3)結果:遭到資產階級的反對,政局日趨緊張,終于導致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高考歷史知識點記憶方法
如何巧記方法:以奴隸社會為例:
夏(前21世紀)減去5個世紀——就是商(前16世紀)
再減去5個世紀——就是西周(前11世紀)——減去3個世紀(就是東周即春秋時期開始(前8世紀前771年)——再減去3個世紀(就是戰國時期開始(前5世紀前475年,進入封建社會)
理解記憶: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權部分淪喪,區別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經濟上資本主義開始興起,但是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