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期中考試歷史檢測題附參考答案(2)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40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31、(10分)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社會政治制度經歷不斷演變的過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區,由于多種因素,體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右圖: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圖。
材料二: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哪一個統治階級,只要實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議制的形式,只是具體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議機構的設置上,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兩院制,有的實行一院制。
材料三: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為什么要讓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呢?這是因為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指出圖中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稱。(2分)它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1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方代議制民主是怎樣確立的?(2分)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新中國構建的政治體系的基本框架包含哪些內容?(3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發展模式給你有何啟示?(2分)
32、(10分)古往今來,社會經濟處于不斷的調整之中,并由此引發政治領域的相應調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織纴,多治絲麻葛緒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宋代經濟已含有近代商業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紀中國出現了匯票形式的紙幣(飛錢),用于從遙遠的外地購買商品。隨后私人金融家開始發行票據,只需付3%的手續費即可兌換成現鈔。1023年政府收購了最有名的一家錢莊,票據首次兌換成由政府擔保的紙幣。
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需要同樣發達的經濟組織。宋朝時的中國已經有了一些經紀人,奔走于地方市場與中央市場之間。宋朝人精通批發和零售的概念,諳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營銷點、特許經銷權、倉儲和傭金。宋朝的中國已經有了專業經理,負責經營與自己非親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時還有理財專家,負責客戶的投資業務。
——(美)查爾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1872年,僑商陳啟源從英國購買機器設備在廣東南海創建了繼昌隆繅絲廠。該廠“出絲精美,行銷歐美兩洲,價值之高,倍于從前,遂獲厚利。”
——《經濟發展歷程》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小農經濟的特點。(2分)
(2)據材料二,宋代出現了哪些近代經濟因素?(2分)據你看來,這些因素為什么沒有進一步發展,使中國步入近代社會?(2分)
(3)據材料三,中國社會經濟出現什么新變化?(2分)這種變化會引發哪些政治變化?(2分)
33、(10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各國為了促進發展,穩定社會秩序,紛紛采取措施,應對時代變遷帶來的挑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因為人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從事商品生產與交換的,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將生產的分工與商品的交換調節起來,使人們彼此滿足了需求,從而促進社會的利益……他們要求讓“看不見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擾地存在,不要用人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發揮保衛國家的職能,并維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該讓“看不見的手”去發揮作用。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資本主義不存在自動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的機制,因而主張政府干預經濟,通過政府的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和增加投資,以實現充分就業。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材料三:首先,我們將大規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節能。其次,我們將對國家基礎設施進行最大規模投資,將創造數百萬工作崗位,這將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網后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第三,新政府計劃對學校建筑物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造,修復學校破損建筑物,并進行節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裝新電腦設備。
——奧巴馬闡述經濟振興計劃(2008年12月)
材料四:盡管昨日結束的亞歐首腦會議沒有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但就如何應對金融危機達成共識。中國溫家寶用六個字概括,即“信心、合作、責任”。他呼吁所有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應該采取果斷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富有遠見地共同對付金融危機。 ——新京報2008年10月26日《傾聽中國聲音重建世界經濟秩序》
請回答:
(1)材料一體現了什么經濟思想?(1分)它對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1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羅斯福實施新政過程中,如何保證和實行“充分就業”?(2分)
(3)與羅斯福相比,材料三中的奧巴馬的“經濟振興計劃”更加關注什么?(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分)
(4)對“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起重要作用的兩大國際經濟組織分別是什么?(2分)
34、(10分)隨著時代的變遷,婚姻制度以及人們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蘭芝被休(強迫離婚)后: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薄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時期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材料二:“閩中少婦喪夫,不能存活,則遍告之親戚,言將以某日自裁(自殺),而為之親戚者,亦引為榮,則鳩(籌)資為之治槥。前三日,彩輿鼓吹,如迎神人。少婦冠帔袞服,端坐輿中,游歷坊市,觀者如堵,有力者設宴飲之,少婦手鮮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誕子者,則就其手中乞花,用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盡,當路結彩棚,懸彩繩其上,少婦辭別親戚,慨然登臺,履小凳,以頸就繩而歿,萬眾拍手稱美。”
材料三:《古今圖書集成》統計的烈女節婦人數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朱子語類》
明清時代,《內訓》、《古今列女傳》、《規范》等女教讀物鋪天蓋地,明清帝王都曾下過不少諸如此類的詔書、制文。
材料四:《中國民國民法典》987條規定:“女子自婚姻關系結束,六個月內不得再行結婚(代婚期制度,主要是基于這段時間內如果有子女出世,便于確定其生父。一旦婦女生產完畢,就不受待婚期制度的約束而可以自由再婚。)。”
民國時期據對燕京大學女生的調查,62.9%的被調查者認為“不論有無子息,鰥宜再娶,寡宜再嫁”,只有37.1%的人反對。
但是,大量的族約鄉規不顧成文法的規定,繼續限制婦女的再嫁。……當時的《中國民法典》沒有在中國民間、尤其是廣大鄉村得以切實地遵守、執行,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紙空文。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請回答:人們(南北朝時期)對婦女再婚持何態度?并闡述持此態度的理由。(3分)
(2)依據材料二,概括寡婦殉難的原因。(2分)
(3)請依據材料三,分析“烈女節婦”由少到多的原因。(3分)
(4)依據材料四,請回答:《中國民國民法典》關于婦女再婚規定是否能夠結束中國“烈女節婦”現象?請闡述理由。(2分)
高三上期中考試歷史檢測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A B C D A B B B D A B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C A B C B B B D C D C C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31、(1)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2分);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1分)
(2)確立:通過資產階級的革命或斗爭,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通過頒布憲法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確立代議制的民主政治。(2分)
(3)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分)
(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從本國國情出發,選擇合適的政體,不能照搬別國模式;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32、(1)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2分)
(2)近代經濟因素:紙幣、票據、經紀人、批發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專業經理、理財專家等。(2分)
原因:自然經濟的阻礙、重農抑商的政策、閉關鎖國的政策、封建制度的阻礙。(2分)
(3)新變化:出現民族資本主義工業。(2分)政治變化:民族資產階級興起,維新運動、辛亥革命運動發展。(2分)
33、(1)自由主義經濟思想(1分)美國經濟從繁榮走向危機。(1分)
(2)制定《工業復興法》,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2分)
(3)關注:節能與教育(2分)原因:科技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嚴重。(2分)
(4)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分)
34、(1)認為婦女再婚正常(1分)。因為官僚貴族子弟爭娶蘭芝(1分),阿兄(親屬)認可(1分)。
(2)生活困難,難以生存(1分);社會觀念鼓勵,認為非常榮耀(1分)。
(3)唐朝受少數民族影響,寬容婦女再嫁(封建禮教觀念不強)。(1分)
明清封建思想教育毒害(1分);明清統治者不斷強化對婦女守節的推崇和提倡。(1分)
(4)分地區(或不一定)。沿海大城市一定程度上可以結束“烈女節婦”現象;在農村受封建思想、習俗束縛,不能杜絕“烈女節婦”現象(2分)。注:此問若回答:不能,理由為:農村受習俗束縛,不能杜絕這一現象。僅得1分。
高三上期中考試歷史檢測題附參考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