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一輪必背知識點
1.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路線:靠貧、聯中、限富、保中小、滅地主(1931)作用:農民在經濟上政治上翻了身;農民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
2.抗戰時期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團結農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戰爭時期政策: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地主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線:靠貧、聯中,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土地制度作用:農民分得土地,積極參軍、支援前線,成為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
4.建國初期政策: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與以往不同:保護富農經濟)作用:徹底廢除了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時期(對農業的改造)政策:采取積極發展穩步前進的方針,實行自愿互利的原則,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作用: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時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響: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7.改革開放時期政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用: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注意三化)。
二、中國近代史總結
1.時間范圍:1840-19492.一個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兩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4.兩個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5.兩個革命任務:反封建反侵略6.三個統治政權:晚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思考:每個政權統治時期可以分為哪幾個小時期)中國現代史總結1.時間范圍:1949-90年代2.四個時期:過渡時期→十年探索時期。
三、新中國外交史
建國以前的外交政策
(1)首次提出革命勝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時注意首次提出工業化)(2)《共同綱領》:擁護世界和平與合作,反對侵略和戰爭(首次以憲法形式提出)
建國初期的外交
(1)國際關系的特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抗;美國對華“三政策”。
(2)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針、原則)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舊的屈辱外交關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再考慮與之建立外交關系)“一邊倒”(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團結世界各國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和平共處五項原則”(53年提出,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
(3)外交成就:建國第一年與17個國家建交(第一個國家是蘇聯)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參加亞非會議(1955,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
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1)外交環境的惡化:中美繼續敵對;中蘇關系惡化
(2)外交政策:“一大片”(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
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發展
(1)中國加入聯合國:1971年加入,并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因國際地位提高)
(2)中美關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
(3)中日關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兩國關系正常化
新時期的外交政策
(1)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2)不結盟政策(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具體表現)(3)重視和第三世界發展關系(4)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5)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
高中歷史一輪知識點歸納
一、中國近代主要不平等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南京條約》附件2.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條約》、《璦琿條約》3.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4.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5、日本侵略中國:《二十一條》(“五九國恥”)(注意:割地的主要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馬關條約》)
二、中國近現代的憲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
主權在民、三權分立、責任內閣目的:限制袁世凱獨裁,維護共和制度性質: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封建專制的進步意義)
《中華民國約法》)內容:改內閣制為總統制,總統擁有皇帝一樣的權力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憲法大綱》(1931)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內容:規定新中國的國家性質性質: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內容:規定國家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規定公民權力和義務性質: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三、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
1.三民主義:內容:民族主義(民族革命):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朝封建統治民權主義(政治革命):即“創立民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民生主義(社會革命):即“平均地權”,是資本主義土地綱領評價:革命性: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推動了民主革命發展局限性: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2.新三民主義與三民主義相比:不同點:明確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與中共綱領相比:相同點:都主張反帝反封(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不同點:(1)中共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力、八小時工作制、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等內容(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四、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業和洋務企業的刺激(2)影響:成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主要因素
初步發展(19世紀末)(1)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2)影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為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
進一步發展(一戰期間)(1)原因:辛亥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列強忙于大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影響:促進了新文化運動興起;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具體原因:(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2)影響:導致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失敗(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高三考試制定復習計劃相關建議
1、認真回顧課本知識
這個階段過程主要是用于高中三年全部課程的回顧。這個階段相當的冗長,最主要的是要會學回歸課本。無論如何,高考絕大部分內容都貼近課本的。高考試題的80%是基礎知識,20%是稍難點的綜合題,掌握好基礎,幾乎能上一個比較不錯的大學。
2、客觀真實的評價自己
評價你的現實,看看你已經達到了什么程度。這意味著對自己要誠實,真正了解自己的學習、學科情況,想想你現在距離它們還有多遠。比如:我現在的語文成績是95分,導致語文丟分的主要環節是閱讀理解、作文。
3、規劃有多少任務需要完成
根據備考科目和準備時長的不同因人而異。首先建議大家為復習制定一個整體的目標,如英語真題刷完兩遍,專業課背完第一遍。然后將大目標細化,下分到每月、每周、每日的計劃。注意在這個過程中,要留出幾天到一周的時間以備自我調整、查漏補缺,以防出現突發狀況,導致時間安排過緊。
4、一天之計在于晨。遇到困難防止“拖延癥”
人的注意力在清晨最為集中。而且,在暑假,早晨也是一天中天氣比較涼爽的時刻。不妨嘗試在上午十一點之前把最難的任務搞定,在下午和晚上的復習中,也會信心滿滿、效率節節高哦。
高考一輪復習的重要性
1、一輪復習就是打地基,夯基礎。對于高中基礎知識不扎實,卻想在高考中逆襲的同學,在第一輪時復習發力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高考第一輪復習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把高中零碎的、遺忘的知識點都再梳理和回想一遍,甚至是再學一遍,為第第二、三輪的復習和沖刺打好基礎,提供起跳的平臺。
2、歷屆高三師生花在第一輪復習上的時間是最長的,復習到的知識點也是最細的。對于絕大多數高三生,尤其是對于那些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差的學生,第一輪復習的結果直接關系到高考分數的高低。因為大部分高考題旨在考查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高三生這段時間一定要緊跟老師的節奏,把握好第一輪復習的質量。
高三復習應注意的點
一、忌急于求成
高三的復習是一個連續而且漫長的過程,尤其是一輪復習階段,學習的重心應該轉移到基礎復習上來。曾經有很多學生,尤其是學習優秀的學生,一心只想做高考題,一模題,好高騖遠,結果非常的慘烈。一輪復習是毅力的比拼,只有穩扎穩打,腳踏實地才會練就扎實的功底。
“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也希望同學們在一輪復習的時候能夠銘記于心!從最簡單的入手,從最基本的入手。曾經在一輪復習的時候有學生和我交流,說一些題目太簡單,可是這些題目經過再加工,稍加修改就覺得非常有挑戰性了。所以,千萬不要認為題目簡單,幕后的道理真的不簡單!
因此,建議廣大同學在一輪復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的揣摩每個知識點,弄清每一個原理。只有這樣,一輪復習才能顯出他的成效。
二、忌毫無計劃
沒有計劃的復習一定是低效的,這在每年浩浩蕩蕩的復習大軍中有著無數失敗的教訓。所以,在高三復習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份復習計劃。記得我曾經高三的時候老師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寫一個計劃,我們精確到每天幾點到幾點干些什么,寫完交給老師之后大家也忘記寫了什么計劃。所以,計劃的制定一定要實際可行,并且需要自己去堅持。
每天有計劃,每周有計劃,每月有計劃。在計劃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在復習的時候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時一定要實現自己的計劃,不然一次沒有實現,緊接著就有第二次了。
有計劃就應該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0高三學習任務繁重、雜亂,每一個高三學生都要給自己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劃,根據自身的學習成績以愛好個性選擇一個大學,在各個階段給自己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
三、忌學無規律
顯然,在緊張的學習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同學們一定會發現身邊總有一些學生看上去也不是特別努力,但是成績依然很好。其實,他們就是會生活,會學習。高三的復習是非常有規律的,也就意味著高三的生活也必須要遵從學習的規律,只有結合自身實際,找到合適的生活規律去復習,效率一定會有較大的提升。
有規律的學習包括建立高三復習的生物鐘,制定遵循各科復習規律的學習計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具有高效復習的高三生活生物鐘。人的大腦思維和體內各器官的運轉都有著非常嚴格的時間節拍,也就是人體的生物鐘。培養良好的生物鐘能夠使身心都長期處于最佳狀態,使得在高三復習的時候就會精力充沛,效率大大提高。
培養良好的生物鐘,就要科學飲食;不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堅持合適的體育鍛煉、讓大腦保持充沛的精力;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用一個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考試等等。這樣的話我相信同學們的一輪復習一定會很成功!‘
四、忌不常鍛煉
高三是毅力,心態的比拼,到了后期更是身體的比拼。經過漫長的一輪復習,很多同學都會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在二輪復習及其后期,總有一些同學身體狀態跟不上,導致成績下滑,高考成績不理想。同時,也總有些同學在二輪復習的時候身體依然強健,依然可以用一種良好的身體狀態奔向高考。到了那個時候身體的重要性就會不可或缺。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在一輪復習初期就要經常鍛煉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
良好的身體狀態是高三穩步前行的保證。同時,高三的鍛煉也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強度不需要太大,鍛煉也不用太頻繁,心中一定要有鍛煉的意識就行了。所以在一輪復習的過程中不需要刻意的安排時間去鍛煉,在睡覺前,在起床后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鍛煉的時間。
五、忌盲目做題
高三的復習一定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所以千萬不要盲目做題。
一輪復習非常具有針對性,對于所有知識點的地毯式轟炸,就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僅靠做題一定達不到一輪復習應該具有的效果。盲目做題沒有針對性,更不會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況下一定要回歸課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與原理,注重對知識點運用方法的總結。
同學們在專項訓練的時候一定要精煉巧練,“題不在多而在精”,意味著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求對而不求快,求質而再求量。在做好題的同時還應注重方法的總結,題型的歸納,不同題型之間的對比等等,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由于每個人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那么對于不同的題型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自己已經熟練的題型應采取瀏覽式觀察,對于自己確實沒有見過或知識點掌握上有問題的題型應仔細分析考察知識點,考察思想,方法等,做到可以舉一反三。
六、忌題量不足
實踐出真知,充足的題量是把理論轉化為能力的一種保障,在足夠的題目的練習下不僅可以更扎實的掌握知識點,還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知識點,避免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現象。由于高考依然是以做題為主,所以解題能力是高考分數的一個直接反映,尤其是理科試題。而解題能力不是三兩道題就能提升的,而是要大量的反復的訓練、認真細致的推敲才會有較大的提升。有句話說的好,“量變導致質變”,因此,同學們在理科每章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做足夠的題,才能夠充分的理解這一章的內容,才能夠做到對這一章知識點的熟練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