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復習備考計劃
一、行云流水過知識的基礎關
按照教材的順序經濟成長歷程、政治文明歷程、文化發展歷程和歷史上重大改革與回眸、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幾個部分,知識包羅萬象,共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時段,共三百六十多個知識點,形成通史體例,逐個復習,講練結合,通過周小考、月大考,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查缺補漏,針學生對出現的問題的知識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夯實基礎知識。
二、重點突出過知識的專題關
高中歷史教材可分古代中外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歐美資本主義文明的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文明沖擊下的歷史走向,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交流中共存,社會主義中國的崛起等五個專題包括九十八講:專題復習教學目標是掌握專題知識結構,著重培養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能力和系統化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提高運用這種觀點分析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縱橫聯系過知識的網絡關
高中歷史共分五個專題,九十八講共三百六十多個知識點,復習時從宏觀入手,打破教材原有體系,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求,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中的相關知識有序地加以類化、聚合、整理。
四、綜合運用過知識的強化關
選取了“考點”后,首先應對其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例如,古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以及現代中國的民主制度比較異同,認識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中的進步性以及世界政治制度的多元化。既要對考點進行宏觀分析,又要進行微觀考查。從宏觀上看,可分為把握其產生、發展的歷程。但從微觀考查,會發現側重點不同時它的作用也不同,要進行認真分析,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為學生將來參與經濟建設打好堅實基礎。再次,要發掘“考點”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或隱性知識。深度挖掘,在聯系比較中闡釋知識,言之成理,說明問題,解決問題。
五、考前模擬過知識的檢驗關
高考前我校與聯誼校,互通有無,針對考試大綱的變化,具體模擬出題,進行實戰演練,重點訓練審題立意、思維能力、適應新情境下創設新問題的解題能力,使學生能力水平全面提高。考前無疑問,使學生信心滿滿,沖刺高考并取得優異成績。
高考歷史怎么復習比較好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不要人云亦云,隨大流。有的學生在學習中因為在復習過程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導致前面部分沒弄懂,后面的部分也沒有學好,因此建議學生在寒假階段通過自學復習或者一對一針對性的輔導來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把握好自己的節奏。
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勤思多問,不要因為面子問題不敢發問,新東方一對一宋苗苗老師建議學生在弄不懂的問題上多問同學,多問老師。考生除了自己不斷地總結經驗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地去向老師請教,要做到每個知識點清清楚楚,每個概念明明白白。希望同學們都可以充分利用寒假這段時間,高效復習。
歷史復習的技巧方法
1、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對內容掌握的不好多花時間,復習要系統化。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于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件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至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3、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歷史選擇題怎么做
1.細看試題
審題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題干和備選項細看一遍,千萬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選擇。
2.明確結構
一般選擇題的題干由選擇項、主體知識和條件限定語構成。選擇項是指要求選擇的內容,主體知識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史實或觀點),條件限定語是對選擇項在時間、程度、區域等方面的限定。審題時要仔細推敲題干,搞清題干中的選擇項、主體知識和條件限定語。
3.聯系知識
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再認再現、理解、運用。因此,在審題時,一定要聯系相關知識,一是為了對備選項進行篩選,二是為了準確理解材料的意思。
4.辨析備選項
現在的選擇題,不僅難在對題干的理解與信息獲取上,也難在備選項中的陷阱越來越多、越來越隱蔽。特別是有的備選項,無論是史實還是觀點都是正確的,但不符合題意,因而具有較強的干擾性。辨析備選項,就是審清備選項中哪些是干擾項。備選項的干擾性主要表現在史實或觀點正確,但與題干時間不符;史實或觀點正確,但與題干不是同類知識(如題干要求選擇的是經濟方面的,但備選項是政治方面的);史實或觀點錯誤(張冠李戴、不符合實際、以偏賅全、絕對化);前面正確后面錯誤(不看完題絕對出錯);與題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選項(需要進一步結合限制性條件并從多方面比較,確定最佳選項)。
5.運用觀點
選擇題大都滲透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繼承與發展、對立與統一、個性與共性等,做題時要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進行選擇。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1、對等排除原則
即在題肢中出現了一個與你想選的選項對等(即同義表述)的選項,根據單項選擇題答案唯一原則,說明兩個都不對。
2、時態一致原則
即要分析題干中設問的時態,前因型是將來時,要求選項必須是將來才能實現的事情;后果型是完成時,要求選項必須是已經實現的事情。
3、就近原則
它適用于設問是針對教材上的某一結論(特別是標志性的結論)、選項是分析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或依據這一類型。
4、感情色彩原則
一個人或集團的言行總是代表自己所屬的階級、民族或國家的利益,這就給這個人或集團的言行賦予了感情色彩。如果選項中出現了站在對方的階級、民族或國家的立場上的言行,那么這個選項一般不正確。
5、第一印象優先原則
即在憑第一印象選擇某個選項后,在不能百分之百認定選錯了的情況下,原則上不要改。因為這符合記憶規律,記憶最深的東西,即似曾相識的東西總是最先從大腦中閃現出來。最后需要說明的是,高考試卷中的選擇題對能力要求較高,有時需要多種方法并用,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最實際有效的方法還是應該“以本(課本)為本(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