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快速背歷史小竅門
首先要準確記住歷史時間、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概念等基礎知識。多看書、常復習、采用一些容易記憶史實的方法,如:比較記憶方法、理解記憶方法、聯想記憶方法(如時間聯想法、人物聯想法、事件聯想法)等記憶歷史史實。
將知識系統化和形成完整性對學生復習歷史有重要的意義。如中國近代的每一個變化無不與世界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復習中國近代史一定要把歷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學習,形成歷史知識系統化、完整化。
復習歷史的技巧
第一、學會尋找線索,歷史事件的發展都是有內在聯系的,所以注意尋找線索。特別是新課改背景下,都是采用專題形式教學,每個專題都會有自己的線索。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理清每個專題的最基本線索,然后順著最基本線索進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識樹。在理清每個專題自己的線索后,再尋找各個專題間的線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現代的方式,將內容進行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比較,比如經濟史里面,對資本主義的發比展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比較。
第二、注重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已經不是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科,更加注重的是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為鑒,通過歷史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這就要求學生對歷史學習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運用。上課的時候還是要認真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做好筆記,課下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構建歷史知識網絡
歷史課程標準是歷史高考命題的依據。歷史第二輪專題復習應將新課程理念與教材相整合,優化過程,突出能力,以主干知識為主線,將教材知識進行重組,以新的視角和新的理念構建新的知識模塊,實現專題復習的有效性。
比如在復習選修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時,以歷史知識主題為發展線索進行梳理:統治者維護封建制度與革命者反對封建統治專題、思想家的相近類別思想專題、民族獨立專題、資產階級建立資本主制度與無產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專題等等。通過多角度建立小專題進行知識梳理,深化了知識面,構建了點、線、面立體的知識結構。
多角度構建歷史體系
要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對生產關系的調整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整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用聯系發展的觀點把握歷史問題,如對“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學習時應立足當今社會,密切聯系現實,把握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
高考歷史沖刺復習方法
高考歷史命題凸顯兩大出發點:一是歷史問題的現實思考,二是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因此,結合近期熱點,總結微專題,既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體系地復習基礎知識,又可以將現實問題與歷史發展相結合,把握歷史脈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化已經成為高考命題的主流趨向,但萬變不離其宗,考生在遇到新情境新問題時,靜下心找到其與所學知識的連接點,將基礎知識遷移過來,便能迎刃而解。新情景材料有可能和課本知識不一致,做歷史選擇題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材料。如果脫離材料,根據自己認知進行選擇,就違背了材料選擇題判斷的基本原則。因此,客觀看待材料,避免主觀判斷,是提高客觀題得分率的重要條件。
歷史科目做題注意事項
例如做歷史選擇題時,一要定,二要細。試卷發下來時,先大體瀏覽一遍題目,粗略了解難度,使自己心中有數。做題之前,要對題目考點粗略感知。選擇題的考點是有順序的,即“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
開始做題時,要動手用筆畫出題目中的關鍵詞,這是極為關鍵的破題點。為了增加難度,有一些題目的中心詞或限制詞有意擴充、復雜化,使學生在答題時要繞幾個彎。這時,我們就需要將復雜的題目簡化,可以像做語文一樣,劃出題目的主、謂、賓,依據這些關鍵詞來分析被選項。題目常出現的詞有“特點是、含義是、原因是、變化有、影響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