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備考建議與復習策略
高考文言文備考建議
目前,由于高考不使用課本中的語言材料命題,忽視教材的復習,甚至把復讀重溫學過的課文視為無效勞動的情況嚴重存在。適度的擴展閱讀、加強練習是必要的,但對教材中的課文棄之不顧,無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事實上,高考題中的答案基本上是課文中語言材料的直接遷移。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中,有一個得分率較低的題目。原句是“主人曰:鄰家孽畜,可厭乃爾!”要求解釋句中“乃爾”一詞。其實,這個詞在課文《孔雀東南飛》中早已學過。原句是“府吏再拜過,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這里的“乃爾”作“這樣”解。全句的意思是“(自殺的)主意就這樣打定了。”考題中的“乃爾”,正是解釋為“這樣,如此”。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題中,要求解釋“旬日”和“已而”兩個詞的含義。我們在課文中學過的相應的詞,分別出現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和《促織》中的“旬余,杖至百”等句子中。“旬日”作“十天”解。“已而”作“不久”解。這些示例,絕不是偶見現象。可以說,高考試卷上不論是文言詞句的理解,還是被視為“得分點”的語法現象,都能直接間接地在課文中找到相同點。高三階段腳踏實地全面復讀學過的課文是十分必要的。
以復習課文為基點,適當地拓展和延伸,熟悉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是必不可少的。但盲目多練不免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應該把感性材料的積累與理性知識的梳理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對古漢語的一些詞法和句法進行有效的歸納和梳理。
二、注意歸納比照常用詞
在詞法上,可以對課文中學過的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謙敬副詞、兼詞、時間詞和各種詞類活用的類型,包括使動、意動、為動等用法作一些歸納梳理,并且從中體會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對常用實詞、虛詞的多義性及兼類現象也應特別關注。2003年上海高考卷中,要求寫出文中兩個“絕”字的含義。前句“余與二奴東越二嶺,人跡絕矣”中的“絕”作“不見”解,與“千山鳥飛絕”中的“絕”同義;而后句“涉不必有津,沖湍惡瀧,不無絕也”中的“絕”是“橫渡”之意,與《勸學》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絕”同解。這個難度不高的詞,答題正確率卻不高,如果平時復習時能注意對這些常用詞歸納比照的話,是容易應對的。
文言詞一般以單音詞為主體,但也不能不加強對一些雙音詞的梳理。如連綿詞、同義復詞、偏義復詞、復式虛詞及一些語義比較固定的語詞。去年上海高考題中,要求將“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一句譯成現代漢語。難度并不高,但有相當多的考生對偏義復詞不甚了解,結果把“開合”這個偏義復詞當作兩個詞處理,鬧出了“張不開,閉不上”的笑話。如對課文中偏義復詞的句子作過一番梳理的話,那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三、句式的把握與梳理同樣重要
在句法上,句式的把握和梳理同樣重要。在常見句式中,仍有不少同學對賓語前置句式和定語后置句式感到難以把握,這固然與不注重涵詠、缺乏語感有關,但與理不清這些句式的語法結構的規律也不無關系,可見對有關例句的歸納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對一些習慣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須引起足夠重視。諸如“無乃……乎?”、“其……之謂也”、“何……為?”等結構較固定的句式務必非常熟悉。今年上海高考中“奈為醫者戒余勿食何?”一句的翻譯,使許多考生失分。其原因是對“奈……何?”的句式毫無感覺,只能妄加揣測,胡亂作答了。
高考文言文閱讀做法
一、讀
首先要通讀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說得是個什么意思。理清層次,把握主要內容,這樣做分析概括類的題目就不會太難,同時也有助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解答翻譯、斷句和實詞、虛詞的理解這類題,還需要對文意理解得更精準。
當然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斷對句,句子斷不對,理解的意思就會有偏差,這就是為什么,文章只有一篇,而對其理解卻有千千萬萬。
二、譯
翻譯是文言文的重頭戲,在大概了解文章大意后,在對文章進行進一步的細致翻譯,準備了解文章意思,才能更好的有助于答題。
文言文翻譯的五字要訣:留、刪、增、調、變。
1、留
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年號、某些典章制度名稱以及物品名稱等,這些不必翻譯。硬要翻譯,反而會弄巧成拙。
2、刪
刪去一些只起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無法對應地用現代漢語進行翻譯,刪后又不影響句子的準確通順的,亦可刪去。
3、增
把文言文的單音詞譯成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也應增補出來。”“”“最”
4、調
將古今漢語不同的語序,按現代漢語的規范調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是一個定語后置句,翻譯時就要把定語“可以終身行”調到中心詞“一言”之前。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兩個賓語前置句,應按“不知句讀,不解惑”來翻譯。
5、變
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譯為“(湖面)風平浪靜”。
三、想
人物傳記以敘事為主,閱讀時要注意人物在不同階段所做的事,體會其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和評價。
對于其他文體,也要兼顧到。雜記,或以記事為主,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把握行文的線索,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議論性文體,閱讀時要抓住中心觀點,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準確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證。應用性文體,要了解背景即寫作緣由,把握其文體特征。
對于其他文體,也要兼顧到。雜記,或以記事為主,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把握行文的線索,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議論性文體,閱讀時要抓住中心觀點,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準確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證。應用性文體,要了解背景即寫作緣由,把握其文體特征。
四、積累
對于文言文中常出現的詞語(表示官職及其升遷變化的,表示人物個性、品行的,表示古代科舉、教育的等,)特別注意一些多義詞,虛詞,古今異義詞得積累,一定要和以前的知識相連接融會貫通,系統復習。要有意識地多加積累。此外,對文學文化常識,也要做系統復習。
看過“高考文言文備考建議與復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