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50天備考策略 高考拿高分的秘訣
高考前50天備考策略
有的同學認為,“就是要按高考要求復習”。 還有的同學認為,“就是要多見新鮮題”。他們忽略了一點:大量的低、中檔題同樣是高考要求。高考中也是大量采用稍加變形的常見題。所以,越是到復習的最后階段,越要強調“回到基礎上來”。也不能到處搜集新題,一味求新、求異、求難,陷入題海,反而丟掉了根本,那樣不會有好的結果。
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每次考物理都不太好,經(jīng)過與老師交流,他將自己所有出錯的問題在一張紙上抄寫下來,將紙疊成四豎道,然后在第一豎道里寫一遍,過幾天,再寫第二遍,在考試前再做一遍,在大考再做一遍,基本上保證四遍,經(jīng)過半個學期的努力,在高考中,他的物理成績達到了全班的前五名!
第二、系統(tǒng)綜合
把所掌握的知識和重要的方法加以濃縮,勾選提要,整理有序,在需要的時候能迅速提取,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在考場上,這同樣是一種用于競爭的實力。如果對學過的大量知識和作過的大量練習不加以總結,腦子里就像一個雜亂無章的倉庫,裝的貨物越多,就越難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要爭取顆粒歸倉。要整理所學過的內容之間的橫向、縱向的聯(lián)系,把各種不同事情中共性的東西抽出來。系統(tǒng)綜合就是能用自己的簡練的語言概括、復述這些有關的內容。
系統(tǒng)綜合的辦法之一是做“備忘錄”。對于每個學科,把最主要的概念和規(guī)律、公式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要的方法,易混淆的問題,典型的例題和自己的主要經(jīng)驗教訓,整理出來,用2張8開大小的白紙寫下來。這樣就把自己認為最要緊的事,最應時提醒自己注意的事,最容易忽視而出問題的地方,經(jīng)過自己的加工,有了清晰的認識。加以濃縮、整理、記錄,成為一個時時可以方便查閱的“備忘錄”。要指出的是這個“備忘錄”篇幅不能過大,應限制在8開紙2張之內甚至更少。越是到最后復習階段,越要從一大堆書、一大堆筆記、一大堆篇子中解脫出來,必須完成由多到少的轉變。這是提高應試能力的一個關鍵。特別是臨考之前,稍微用一點時間認真地把“備忘錄”看一遍,就相當于把這個學科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一次較全面的復習,這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第三、 制定計劃
計劃要針對自己的弱項,抓緊時間能提高的,以查缺補漏和系統(tǒng)綜合為主。要按自己的情況合理安排,不被大量的流行試題打亂自己的計劃。計劃的目標要實事求是,貼近自己的實際。不要貪多,不要盲目攀比,而是要在自己的基礎上提高,能提高多少就提高多少。
有的同學往往沒有全面的計劃,而只是熱衷于到處找難題做。這是不恰當?shù)摹T蛴卸阂皇强碱}中難題占分很少,而且需要較強的能力。盡管花費巨大代價,得分也不多。相反,全卷丟分主要也是丟在不太難的題錯誤和漏洞較多。對這一點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二是越到復習的后期,越要維持學習的信心和良好的情緒。而信心來自對個人實力的恰當估計。太難的,不會也不怨天尤人;但是不太難的,自己會的,一定要把分數(shù)拿到手,保證不丟冤枉分,這才是應有的心態(tài)。 在這一階段再做過難的題,會造成過度緊張,反而影響信心,使情緒不穩(wěn)定,更不利于高考時的正常發(fā)揮。
制定最后階段的復習計劃,要注意保證自己可以支配的自習時間。平時總是聽講,耳朵用得最多。現(xiàn)在更需要自己思考、自己總結,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安排,不要再過多地依賴老師。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時間,提高效率。
高考最后五十多天備考建議
1、達觀的面對考試,樹立俠客心態(tài)
前幾天一模考試,考的哀聲一片,其實是大家十幾年的考試坐下病了,看見分數(shù)就跟看見上帝一樣,對于出分報志愿的錄取模式,所有高考之前的分數(shù)都是浮云,我倒以為這種命題很好,老師就是喜歡你們這種痛苦,不是我變態(tài),因為這樣的命題更多的檢測到了大家的知識和能力漏洞,這張卷研究明白以后,你們的功力又會上升一層,打游戲講就是升級了,這要比普天同慶更有意義,所以大家一定要樹立縱橫江湖的俠客心態(tài),一招一式都是在困難和險境中歷練出來的,只有這種忍忍的思考和磨練,才能造就英雄,只有平時不斷的修復缺陷,你才能在高考中滿血復活。
2、漠視分數(shù),盯住知識點
統(tǒng)練也好、模擬考試也罷,對大家的核心意義在于檢測知識點,而不是考個分數(shù)自娛自樂,對的不一定會,會的不一定對,理綜21個選擇題全答對你也別高興,因為題中涉及到的近百個知識點你未必全會,下次改一個字你就會錯,所以我建議同學們每次考完試別去分析名次,別去分析這個分數(shù)能考哪個大學,拿著成績單在那里做夢屬于自殘,越看分越少,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行動,一個一個的過一下卷面的知識點,逐步豐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儲備,讓熱點知識形成非條件反射、讓重點方法形成先天靈感、讓審題習慣成為既定程序,只有這樣你才能越做越快,越做越準,越做心理越強大,減負條件下的你們,知識能力漏洞人人存在,你們的自我修補工作直到6月6日才能結束,你們的實力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提升,作業(yè)是小補,統(tǒng)練是中補,模擬是大補,別整天靠蒙答案在那里做大學夢,上帝給每個人的幸運概率是相等的,高考前你就用完了,高考你就剩不幸了。
3、作業(yè)重在做透而不是做完
我們師生合作養(yǎng)成的寫作業(yè)習慣,就是關注寫沒寫完,但現(xiàn)在不行了,高考臨近我們要關注寫沒寫會,做沒做透,做完題你收獲了什么,下次考試此類題能不能出手必勝,500道題做透要比1000道題做完更有意義,對于不同實力的同學作業(yè)要有選擇性,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個前面我已經(jīng)講過就不多說了。另外我還建議同學們多復習做過的經(jīng)典習題,有些題你覺得知識很重要,有些題你覺得方法很巧妙,有些題你覺得當時自己沒想到,這些就是經(jīng)典,對這些題的復習要比做新題還重要。
4、樂觀面對高原期反應
隨著備考的深入和習題量的積累,部分同學會出現(xiàn)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就是忽然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會了,或者一段時期發(fā)現(xiàn)自己做題老是有意想不到的錯誤,這種高原現(xiàn)象是知識體系豐厚過程中的正常反應,如果出現(xiàn)這種反應大家不要慌不要亂,此時最忌諱的是焦慮和恐慌,其實沒什么大不了,只要你堅持自己的節(jié)奏,這個短暫的過程很快就會過去,過去之后就是海闊天空,過去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頭腦清晰了,高中紛繁復雜的知識體系變得簡約了,厚厚的書變成了清晰的一張紙,這種體驗我相信好多同學在初三時體驗過,所以大家應該成熟應對。
最后希望同學們不管目前在什么位置都要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姿態(tài),每天聚精會神聽課,斗志昂揚做題,歡天喜地回家,心情愉悅的過好高中的最后60天,心態(tài)淡定、行動穩(wěn)定,一切都可以搞定!
高考拿高分的秘訣
1、綜合整理,逐一突破
高考考點雖然固定,但是考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是高考的一大特色之一。高考并沒有所謂的“母題”、“題庫”,因為每年命題都在變換形式,改變花樣。即使同一類型的題,哪怕解法完全相同,也要換個包裝。“題海戰(zhàn)術”的產(chǎn)生初衷,就是因為高考題型的不確定性,導致學生和老師都希望通過大量做題來換取高考能遇上相近題型的可能。但歷年一經(jīng)高考后,很多同學都認為很多題大部分都“感覺”見過,但又不同。還有一大半題“沒見過”。但一問考點,幾乎所有人都肯定,都學過,與其他的考試差不多。
那么我們就知道,只有考點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是考點的應用方式、應用時機的不同。于是我們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如果我們知道考點是怎么應用的,能應用到那些方面,可以用來解決什么問題時,不管高考試題如何變化,我們都有辦法解決。這就需要我們逐一突破。
如何逐一突破?其實并不復雜。我們利用本地高考真題卷,進行逐一突破。像數(shù)學、理綜學科,考點鮮明突出,但是非常靈活,因此要抓住考點的本質。如數(shù)學復數(shù)運算,我們突破考點時,要聯(lián)想到復數(shù)運算的基本公式,更加重要的是復數(shù)在坐標系中的意義,復數(shù)計算公式是如何產(chǎn)生的,其計算的數(shù)學意義是什么。簡單來說,我們抓住的是,全部的知識點考點是如何產(chǎn)生的,它是干什么用的。然后放在考試中怎么用上的。通過真題的形式,結合考點本身的特性,那么做其他題時,思路就非常的清晰明了。
當然,語文、英語、文綜及生物試題命題題材較為廣泛,這類試題我們要總結他們的命題思想和解題角度。這類題通常題目信息量大,考點并不十分明確,但我們要突破他們,就要從題目信息出發(fā),學會有效的分析有用的提示信息。如何利用題目信息做題,下面對此做詳細的闡述。
2、合理利用題目信息,結合考點解題
很多同學都有這么個誤區(qū),認為高考考點完全掌握了,高考就能獲得高分。其實不然。大家如果有靜下心來對試卷進行思考,會發(fā)現(xiàn)高考完全以題為本。考點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元素。高考試題中信息才是我們判斷如何解題的重點、關鍵部分。一道高考題所包括的信息,有嚴謹?shù)倪壿嫞泻侠淼脑O問,有明顯的提示,有隱含的信息,我們不能放過題目的任何部分,包括選擇題的選項,都有可能是我們做題的出發(fā)點。如何挖掘題目有效信息,結合高考考點,才是我們在最后階段復習的主攻方向。特別是新課標地區(qū),極少考查純知識點。只有跟著題目的邏輯走,弄清楚題目表達了什么信息,問什么問題。問題與信息之間的關系,剩下的才是考點。
想在最后60天內高考獲得極大的提高,考點的理解無疑是很關鍵的。尤其是考點的知識來源和應用方式,我們必須要透徹了解。在平時做題的時候,我們反而要把考點放在第二位,把“題目說了什么”、“題目讓我們干嘛”放在第一位。在我們掌握試題信息的情況下,結合考點,才能100%的把分數(shù)抓到手。
3、不同層次學生最后60天復習的思想
前面提到了考點的突破和利用題目信息來提升分數(shù)。但因為學生的層次不同,所以難以統(tǒng)一。老師建議,如果因為基礎不扎實導致題目看懂了,明知道考什么,怎么解答,但是因為基礎不過關導致無法答題,這類學生最好以基礎考點的理解和掌握為主。
如果基礎不好,讀題同時出現(xiàn)困難的,建議這類學生堅定不移的先復習基礎知識點,然后做簡單、中等的題,注重題目的思想和信息處理。要力所能及的進行復習,不要盲目啃大題難題,不要關注難題、變態(tài)題。對考點的把握始終本著相關知識點式如何產(chǎn)生、做什么用的,對題本著“分析”、“讀懂”的方式去處理。
基礎扎實、但是欠缺做題思路的同學,弄清楚你為什么“欠缺思路”?本質上就是過于依賴知識點、考點的套用。缺乏對題目的邏輯性、推導性的研究,即不會對題目的信息進行處理或者沒有從題目入手的概念。在最后的階段,以轉變“依賴經(jīng)驗、依賴做過的題套用”的思想為“完全依靠題目信息和條件”為主,才能百戰(zhàn)不殆。
看過“高考拿高分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