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學習物理 初中物理學習四步走
初中生學習物理的方法
軍隊不打無準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fā)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大致了解本學期的內(nèi)容;每章、每節(jié)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復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復習,“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fā)現(xiàn)。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復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chǎn)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復習是系統(tǒng)、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yè)、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jié)論,全面思考,規(guī)范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學好物理,關(guān)鍵問題是要盡快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否則,就會“坐飛機”,云里霧里,窮于應付,失去學習主動性。
二、重視物理過程
1、會看
例如,老師在空礦泉水瓶子的側(cè)面不同高度處扎了幾個小洞,將水倒入瓶中。你睜大了眼睛,像看電影一樣,就怕漏掉哪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實驗,老師問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集體回答“水噴出來了”。其實,還有一個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噴得越遠”。兩個現(xiàn)象,兩個結(jié)論,而后一個更是研究重點。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初中物理的實驗更多,但實驗不是看熱鬧的。
2、會想
上述例子中兩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回顧前面的知識,木塊壓在海面上,海綿凹陷,即產(chǎn)生形變,說明木塊對海綿有壓強。類比一下,水噴出來,說明水對瓶子側(cè)壁有壓強,且水越深壓強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體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惟有動腦思考,才能實現(xiàn)思維升華。
3、會探
上述是《研究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引入課,若要深入研究,還需要分組探究。動手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必須注意控制變量,編制數(shù)據(jù)表格要分清有幾行幾列,需填寫什么內(nèi)容,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溝通協(xié)作,這都是很重要的實驗技能。
4、會說
“說”即“歸納”,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橫縱對比,歸納實驗結(jié)論。哪些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數(shù)量上的對比,得出初步結(jié)論?如何對數(shù)據(jù)運算處理,得到進一步結(jié)論?歸納初步結(jié)論時,語言敘述要精煉,也要注意控制變量,還要注意結(jié)論的完整性。歸納進一步結(jié)論時,要明白進行加(求和)、減(求差)、乘(乘積)、除(比值)運算,是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與普通的數(shù)學運算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囫圇吞棗的學物理,沒有過程,就像蓋樓房沒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會背概念,不會用概念,時間久了,那些物理名詞、公式、原理,就成了“天書”,不理解,不是“真經(jīng)”。
三、重視思維方法
1、方法遷移
初學物理,你會讀到《擺的故事的啟示》,同時,你第一次接觸了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影響擺的周期的因素”。漸漸地,你從“研究聲音的音調(diào)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等實驗中,領(lǐng)會了控制變量法的真諦,而這個方法是貫穿于初中物理學習的始終,可以這樣說,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學習光的傳播規(guī)律,老師教你畫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線”嗎?當然沒有,只有“光”,沒有“線”,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磁感線”、高中的“質(zhì)點”、“電場線”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沖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曹沖很聰明的運用了“等效替代”這個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頭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為零”,解決了沒有大稱的難題。“合力”、“總電阻”等概念也都運用了這個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時間”圖像是學習高中運動力學圖像和其他圖像的基礎。初中物理是為高中物理、大學物理打基礎的,所以你還要學會下列研究方法:累積法、類比法、比較法、歸納法、圖像法、列表法等。
2、知識遷移
物理課程系統(tǒng)分為五個部分: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除了光學相對獨立,其他內(nèi)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物質(zhì)、運動、能量把它們牢牢地捆在一起。要從整體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確知識在本單元、本冊教材、知識系統(tǒng)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聯(lián)系。
四、重視知識應用
物理從生活中來,必然要回歸生活,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學習、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
1、回歸生活
家里突然停電了,你還會像小時候那么害怕嗎?八成是保險絲燒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賽跑時,為何要求計時員看到槍冒煙開始計時,而不是聽到槍聲計時?你學了光速比聲速大很多,計算一下,就明白了。為什么汽車剎車后還要行駛一段距離?在雨雪天氣路滑時,如何減小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這與慣性、摩擦有關(guān)。如何判斷戒指是否純金?測量質(zhì)量與體積,計算密度,查密度表對比吧!隨著物理學習的深入,你會豁然明朗,生活到處是物理謎語,等待你去解開。
2、課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實的,也是豐富的。猜想一下,沒有聲音的世界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無聲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爐。城市現(xiàn)代化,玻璃墻面的樓房越來越高,黑夜越來越亮,刺眼的光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減少光污染》。《如果沒有摩擦》、《自行車上的物理》……調(diào)查報告,課外制作、課外探究都能把物理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為你帶去研究的歡樂與驚喜。
3、學科交叉
“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的典故中包含著深刻的物理原理:參照物、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中國古代詩詞、成語諺語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現(xiàn)象,你可以從語文中學習相關(guān)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從歷史中體味物理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你嘗到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就會愉快地、主動地投身于物理知識的學習中。
五、重視情感傾注
1、合作
人不是獨立的個體,不能離開群體而存在。有些物理問題,單獨思考會回答不全面,此時需要集體的智慧。有些實驗一個人無法操作,就需要兩個人,甚至四個人一起分工協(xié)作完成。有時答案五花八門,則需要集體討論,找到真理。
2、堅持
學習物理要能吃苦,愛因斯坦說,“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學習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我能撬動地球”。學習物理更要謙虛,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學習物理必須腳踏實地,夯實基礎,系統(tǒng)把握,循序漸進,不搞突擊。
成績差的孩子學習初中物理方法
(1) 課堂上要記筆記,把要點記錄下來,特別是解題思路。
(2)聽課時要認真,自己主動一些。注意自己思路是否與教師、教材的思路一致,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思想方法的不足之處,并調(diào)適之。如果自己有思路與老師不一樣,不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理解,跟著老師,想把自己的思路用筆記錄下來,課下再仔細推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好,還是老師的方法好。要是還是不明白,就去問老師,與老師探究下兩種解題思路的異同。
(3)回到家在做新作業(yè)之前,看一下老師課堂上講解的內(nèi)容,結(jié)合物理課本上的例題,要在腦子里仔細過一遍,特別是例題的解題思路、切入點。多投入一些時間,這是在磨斧子,不會誤了砍柴功。
(4)平時做作業(yè)要給自己限定時間。的確,每次考試完了之后都有很多同學們抱怨物理wuli.in考試題量太大,時間不夠用,做不完,其實,是你做題的速度太慢了。為什么你做題慢呢?原因在哪里?就是因為你在平時做作業(yè)不著急,養(yǎng)成了做題慢的習慣,到了考場上,速度自然提不起來;或者加快速度就出錯。
(5)課后及時復習所學內(nèi)容。物理很多,很抽象,課堂講解速度很快,想徹底吸收,把老師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必須要及時復習。建議借助物理自診斷學習系統(tǒng)來及時有效的復習,這是一套隨機的問答系統(tǒng),就像是一位物理老師在旁邊隨機的問你一個問題一樣,這些問題都是課本基礎知識點(特別是易忘點)以及一些典型題的解題規(guī)律。
如果一個問題模糊了,趕緊看答案,可以做到隨時隨地復習,強化對考點的理解和記憶。除了基礎概念外,還有很多解題思路的梳理,一些容易混淆概念的異同比較,還有一些物理公式的使用前提(條件)。這些內(nèi)容課本上沒有,要想考試考出好的成績,這些問答內(nèi)容必須掌握住。
(6)家長們請多提問孩子問題,幫助孩子回憶知識,吃透考點。很多家長們想幫助孩子學習,可是知識都忘了,怎么幫孩子學習?家長們也可以利用物理自診斷學習系統(tǒng)來幫助孩子們鞏固考點。每天提問幾個問題,幫助孩子診斷下孩子知識點掌握的到底怎樣?哪些內(nèi)容記得不牢固了?過了幾天之后,再來提問孩子,看看孩子是不是記在心里了。提高解題速度,把考點徹底吃透,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習慣;急不得。
初中物理學習四步走
多觀察,勤思考
物理學是研究萬事萬物道理的一門學科。我們早晨起床使用衛(wèi)生間,照照鏡子就是平面鏡成像,水龍頭是個簡單機械,水箱里充、放水的裝置包含了浮力、簡單機械、壓強、力等知識。
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的事、物、現(xiàn)象,你有細心觀察過嗎?思考過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嗎?這種現(xiàn)象包含著哪些知識?物理學習的能力就在這種細心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一定要養(yǎng)成好習慣,“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多動手,勤探究
新課標提倡實驗探究,同學們有了更多進入實驗室的機會,有了更多“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的經(jīng)歷。
但很多同學對探究的理解還有些狹隘,認為只有在學校、進實驗室、使用專門的器材才可以進行實驗探究。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我們在學校可以探究,回家依然可以探究,實驗室里的很多器材其實就是來自于生活中的各種物品。
例如:學習光的折射時,我們可以在家里找個玻璃杯,裝些水,再插入筷子,看看“筷子折了”,可以左看看、右看看,動一動筷子的位置,你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學習透鏡時,自己做個小相機;學習長度測量時,自己制作一把米尺,用自己制作的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相信你會有另一番感受;學習力與機械時,拿著自己的相機拍下“生活中的簡單機械”,看誰拍得多;放假期間,去“科技館”看看,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物理知識。
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知識,長見識,提高能力,增加興趣。這才是真正的實驗探究,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背實驗過程和實驗結(jié)論。
實驗探究一直是中考重點,也是同學們普遍感到力不從心的地方。如果你本著真的探究精神做真的探究,一定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考試自然也就不再話下了。
重基礎,狠落實
基礎是學習的根本和關(guān)鍵。有些同學一見難題就來勁兒,一見怪題、偏題就想試試,一旦做出來感覺自己要比其他同學聰明很多。
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我們應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上下大力氣,從事實和現(xiàn)象出發(fā),歸納要學習的概念,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并能熟練地應用,將學習落在實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哪些是好習慣呢?比如記筆記就是個好習慣,好同學的筆記本都有自己的格式,哪些地方用來記板書,哪個地方記思考題,哪個地方記心得,都是經(jīng)過斟酌的;
比如“錯題本”就是個好習慣,考試、練習中遇到錯誤,要及時改錯,并將錯誤積累在專門的本子上。
還有認真聽課的好習慣,規(guī)范解題的好習慣,聽老師話的好習慣,自己能提出問題的好習慣等等。
一段內(nèi)容學習完了,自己做學習的總結(jié),這還是一種好習慣,總結(jié)的過程既是復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升華提高的過程。
學會自我管理
學習不是為父母、為老師,學習是自己的事,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
要有一個學習目標,自己現(xiàn)在的位置如何,有哪些優(yōu)勢,哪個地方可以再提高,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要如何改進,每天自己學習的效率如何,學習的狀態(tài)如何,學習的效果如何等等,都是自我管理的范疇,都要心里有數(shù),心有對策。
看過“初中物理學習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