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備考作文 高三如何備考語文
高三備考作文
我們來看看,剛剛畢業的那一屆高三學生,他們做過的試卷中的幾篇現代文。
《通往偉大心靈的最好途徑》(2015-2016學年高三上海市六校聯考),闡述經典閱讀對于人成長的作用。文章說,“閱讀可能是又一面臨‘消亡’的事物,盡管閱讀物和閱讀形式空前多樣”,作者強調,雖然“我真實生活的這個世界還很不完善,還充滿了讓人厭惡的東西,但有那么多偉大的作品,我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是非常值得的”。既有現實的針對性又充滿情義。
《對草木俯首》(2016年上海市閔行區一模卷),闡述人面對草木時產生的敬畏和謙卑。“天地有自己的大時間,在這漫長的劇情中,我們不論何時出場,都可能趕不上它的前一段,也來不及等它的后一段。……在生命的際遇中或者我們并不一定能比一棵草擁有更多的選擇。”原來,在天地的大世界里,我們其實和草木并無二致。
《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2016年上海市徐匯區一模卷),寫作者在普林斯頓大學聚餐會上見到納什的情景。“我想告訴你,那個暮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著襯衫和西褲,所有女生都穿著花裙子。……透過玻璃看出去,校園美麗如畫:卡耐基湖上蕩獨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劃,研究生院的塔樓下幾只大肥鵝笨頭笨腦地在聊天,……我們排著隊等著和納什拍照,……大家的臉上身上都覆蓋著玫瑰色的光暈。”這段文字采薇老師讀過很多遍,每次讀,心中都淌過一道暖流。
你們看,這三篇文章關乎閱讀、關乎自然、關乎他人,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們今年做考卷,也會碰到類似的好文章。考場作文時一旦用作例子寫出來,就會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你還覺得沒有素材嗎?你要做的,只是整理試卷,把文章復印好、收集起來,在喜歡的文字下做好記號。
假如你覺得這樣做工作量還是太大,那么還有一個偷懶的辦法,更省力一些。那就是,把各區的兩次模擬卷中作文題收集起來。比如2016年上海青浦一模卷,作文題是屠呦呦的獲獎感言;而讓采薇老師最驚訝和喜歡的,是上海浦東二模卷的作文題,出自顧城的詩歌《門前》,“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安靜自在、各自安好。這些題目,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呀。
揣摩各區的模擬卷,是每個考生備考時必做的事情。開動腦筋,做個有心人,你就會有用不完的寫作素材。
建議二:從你的課文中來
教材中有最好的寫作素材。
關于這個問題,采薇老師在以前的文章中做過專門的論述:
《高三作文這樣寫 |7| 高考作文,課文是最好的例子》(回復 作文7 免費索讀)
《高三作文這樣寫 |8| 把課文用作作文例子的三個要點》(回復 作文8 免費索讀)
《高三作文這樣寫 |9| 以課文為論證材料的原則和方法》(回復 作文9 免費索讀)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里舉一個例子,分享給大家。
例文一
大音希聲,無言比多言有更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滔滔不絕,一來顯得健談,二來顯得博學,為的不過是他人稍許多一些敬慕罷了。多言真的能贏得敬慕嗎?我看不然。那個在劍橋校園中安靜行進的霍金,他的眼光“極度冷漠”卻又有著“超常的魅力”,他安靜地走過,震撼人心。在我們這個喧囂時代中、人們吼著說話的世界里,學會靜下心來,感受沉默的力量,做一個安靜而豐富的人。
這段文章用課文《邂逅霍金》做例子,從霍金的形象入手,論證在當下這個人人爭奪話語權的時代中,做一個“安靜而豐富”的人。
例文二
如何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彰顯的是一個社會的氣度。我們無法想象身體只能窩在小小輪椅里的霍金,他擁有著整個宇宙。每一個生命都擁有成長的權利,然而,面對異己要泰然視之實在是很困難的。……善待與自己不同的人,才是一個先進的、有希望的社會。
這段文章也用課文《邂逅霍金》做例子,講的卻是每一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講我們如何對待他人。角度完全不同。
例文三
永恒的敵人是什么?永恒的敵人是時間。然而,有一些東西能夠越過時間的長河來到我們面前。活到二十歲殘廢了雙腿的史鐵生,他“一心想著寫小說”,要把自己救出困境;那個在劍橋校園中緩緩而行的霍金,面對隨時逼近的死亡,“卻依然像超人一樣奮斗”。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生命有限,可是,人類挑戰自我、與自己局限斗爭的勇氣永不消逝。
這段文章還是用課文《邂逅霍金》做例子,論證的是有一些東西“不會過去”。
大家看,一個霍金,三個立意,所以,我們并不缺素材。你要做的是,用一點時間,翻閱六冊教材,選擇幾篇自己喜歡的文章,熟讀、細記、認真思考而已。
建議三:背誦素材不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
經常看到有同學在“背”素材。采薇老師很佩服這些同學,你們很用功。但是,這個方法不可行。說得嚴重一點,這是吃力不討好, 白下功夫。且不說有沒有時間精力,即便有時間,哪些素材要背、哪些不要背?按話題背嗎?高考話題有多少呢?每個話題背幾則呢?這些都是問題。
在閱讀中積累、在寫作中運用,才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
舉個例子,寫“愛國”,用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做素材。選廉頗還是選藺相如?用藺相如,用他自告奮勇還是謙讓廉頗?用廉頗,用他錯而能改還是用他“三十日不還,請立太子為王”那句話?還有一個人物,繆賢,用他是不是更有新意?這個人只出現過一次,是他推薦的藺相如,他對趙王說,當年我得罪了你,準備逃到燕國去,是藺相如勸我留下來,給我出主意。這樣一個人,是不是更能彰顯愛國情懷?
如果用藺相如,就是老掉牙的素材;如果用廉頗,用他“三十日不還,請立太子為王”那句話,這個例子就很新穎;如果用繆賢,那么,這個例子就彈眼落睛,活生生地立在考卷上了。閱卷老師一定會很喜歡。
說到底,用哪個素材,怎樣用,概括地用還是抓細節、犀利的還是具“煽情”的,這些技巧只有在寫作實踐中才能獲得。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素材才是真的為你所用、化為你的積累,這是單純背誦所不能替代的。
高三備考高考語文方法
一、第一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配以課堂針對性訓練和單元訓練,提高應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指的是整理、完善語文知識的各個系統。
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復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古今文學常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文言知識系統等;語文知識的小知識系統即為每一個語文知識點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如“詞”這個小系統,就包括詞義、色彩輕重、范圍、搭配、語體等。甚至還可分得更細,如詞語的感情色彩。在這一輪復習中,同學們需要熟悉大系統和小系統,并在復習具體知識點時,有意的將所復習的知識點和其所屬的知識系統聯系起來。
二、第二輪復習
第二輪復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系。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高應戰能力。高考語文復習,要防止兩種偏向:一是拼命做題目,自以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認真復習,自以為復習未必有用,指望臨場發揮。這兩種偏向都是僥幸心理的反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有的放矢,認真復習,突出重點,講究實效。
測試重點無非是在閱讀能力、語言表達和作文這三個方面。除了作文,大多數同學失分較多的是現代文閱讀和語言表達,在這一輪復習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對這幾部分內容的復習。
現代文閱讀著重考查篩選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鑒賞和評價能力。這三方面試題的正確回答都以對文章的準確理解為前提。大多數同學答不好題主要不是文章讀不懂,試題不會答,而在于沒有處理好讀文章與答題的關系。因此復習時要特別注意找到依據不同類型文章的要素讀懂讀通文章的基本規律,進而形成運用文中語言材料組織答案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篩選的能力,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大家在平時所閱讀材料的內容大多是新鮮的,能否在短時間內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與學習效率有很大關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閱讀是語文學習應該著重培養的能力,閱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試卷中所占比例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作文復習主要不是聽老師講,而要靠自己寫。在寫中提高審題能力,提高運用來自生活中的材料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同時要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材料。
在第二輪的復習中,也應加強對必考的古代詩文閱讀的復習,要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課本第一
(1)吃透弄熟
各項知識構成一個前后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要通過點線面結合,記憶、分析、比較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課本知識的網絡結構和深層含義。
(2)抓好重點
考前要復習的內容面廣量大,后期復習沒有必要每點平均用力,學生要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衡量,抓住每一個考查范圍中的重點知識。
2、效率至上
(1)計劃性強
考生對復習的內容要作全盤考慮和分解,針對各知識點制訂短期計劃。
(2)方法靈活
如利用零碎時間復習文言虛詞,因分散則容易掌握。
(3)精選試題
概括的說就是“選、讀、譯”。“選”的關鍵是精。選好后不憑借任何輔助讀物自己去讀它,有讀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導”和“借助”,就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前后推敲,整體把握”。“譯”的關鍵是準確。學習文言文目的是能讀懂淺顯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寫作意圖、作者的觀點傾向以及布局謀篇的特點等。
三、第三輪復習
經過第一、二輪復習以后,大家就進入了沖刺復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大家應該想到自己在通過前一段學習有了一定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因為時間有限,建議同學們采取這樣的做法:
1、研讀考綱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大家復習備考的依據。大家解讀考試大綱時,除要關注考試范圍、新增內容外,更應該關注題型示例及樣卷。它們不但讓我們對高考試卷的長度、題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訴我們本年高考題目的命題走向。
2、回歸課本
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整理清楚。
3、看錯題本
把糾錯本中的錯誤按基礎、文言、閱讀、語言運用等分別歸類,把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的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
4、重溫部分考點的重要內容
語文復習的沖刺階段應該在基礎類和識記類內容的復習上落實以下幾個方面:
(1)常見虛詞
如“不管”“盡管”“即使”“雖然”“和”“或”“既”“以”“以及”“除非”“關于”“對于”“抑或”“無論”等連詞、介詞要特別重視。
(2)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在進行文學常識復習的時候,須注意:連線復習,分塊掌握;理清文學史(包括文學流派、文學體裁);非入選課文的重要作家作品應加以重視。名句名篇的復習主要在于平常的記憶積累,這種類型的知識沒有任何速成的技巧。不要撒網式的盲目背誦,而要選擇常見的、重要的古詩文詩句。大家要特別注意應該動手把平時的易錯字常寫寫,在備考的時候需分出一部分時間來記憶鞏固。
(3)《考試大綱》中規定的18個常見文言虛詞及最常見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若(如、奈)……何”“何(奚、惡、安)以……為”“何……為”“何……之有”“不亦……乎”“無(毋)乃……乎”“得無(毋、微)……乎(邪、歟)”“庶幾……乎(與)”“孰與……”等,有必要結合課文例句將這些虛詞和句式的用法牢記于心。
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4)古詩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寫哀”“以動寫靜”等常見手法,要做一些針對性訓練,把握其內涵、特點和意義。
5、準備作文
高考作文從某一方面講也是在考做人,因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實現兩個再現:
一是再現行為過程,作文不僅要體現對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過程展現出來,就是選取行為過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義的東西再現出來。
二是再現思維過程,在行為過程的再現中,揭示出思維的活動過程,這樣可以使文章充實、有見地,從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語文試卷相當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時揚長避短,寫出自己的特色?復習沖刺階段,大家就要有意識地進行幾個方面的訓練: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積累,從內容、語言、體裁上尋找自己的特色。材料作文是近幾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種作文形式,最大的好處就是給考生提供了揚長避短的空間。大家可以根據讀過的書,看過的精彩文章,有過的獨特經歷,聽過的心動的事,有過的好的構思等所熟悉的內容寫自己擅長的文體。在備考的最后階段,大家要把這些材料集中起來,按道德、親情、成長等分類,做好素材的儲備。
(2)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幾個不同話題,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寫不同類型文章的訓練,力求在任何文題下都能寫出自己的閃光點。
(3)錘煉幾篇成功的范文。備考的最后階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幾年高考的滿分作文從題材、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仔細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準備。
(4)注意對審題能力的培養。在高考作文題目放開的時候,考生尤其要仔細地審題,對題目內容了解得越透徹,寫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6、做真題
最后階段,大家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復習鞏固。
7、調整狀態,進入考試時間
建議大家在復習時要看練結合。可以把做真題的時間放在上午9∶00到11∶30。這樣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復習所需要的訓練量,還可以調節自己的生物鐘,保證高考時良好的精神狀態。看錯題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
看過“高三如何備考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