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如何學習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學習方法
1)小學的學習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就可以。給大家看一個圖,相信可能您會明白。
到了初中依舊這么學習,那學習就僅限于課堂的基礎知識,缺少深入學習,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2)不用怎么學,一樣考高分(特別是學奧數的學生,喜歡吃老本),有很多孩子媽媽過來問我,我家孩子初一學習很好,滿分一百分的試卷一般都能考到97、98分,怎么到初二就不行了呢?我家孩子初二了,學習比初一還努力,初一不費勁就能考到98分,怎么到初二越來越努力就考了60分呢?這些問題,我希望您聽了我說的,咱們都能規避這樣的問題哈!
3)依賴老師,家長,缺少自我學習能力和意識。依賴老師前面已經提過了,現在看看依賴家長的案例,有個初一的小孩,媽媽非常的認真負責,從小學開始就一直陪孩子寫作業,只要媽媽在旁邊"嗯?"一下,孩子馬上想也不想把正在寫的內容直接拿橡皮擦掉,重新再寫。這在小學階段,是非常好的,但是孩子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父母能夠幫到的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力不從心。父母如果一直陪著學習,孩子就會出現考試不會檢查、寫作業要一直有人盯著才能完成的等等的習慣。這些都是父母不想看到的。
2、正確初中學習觀念
1)培養深入學習的觀念,剛好初一的知識不是很難,我們要在這個時候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為初二初三做好準備。當孩子面對簡單的題目,我們不但要求孩子把題目解出來,還要要求孩子去思考
第一、還有什么其他的解答方法嗎?引導孩子對比自己想出的多種方法,哪個方法更加簡單,便利?
第二、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例如,一個計算公式是怎么推理出來的,一個歷史觀點的論據是什么。
第三、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會有這個化學現象,為什么不會有某個結論,為什么我答錯了題目,為什么我總是錯一類題。
做到以上三點,基本可以達到深入學習,培養深入學習觀念的目的。
二、對比小學,初中學習習慣是什么
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家長心中可能還有疑慮,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呢?接下來,是我們這堂課的重點,我會從如何記課堂筆記、如何分配注意力、怎樣高效寫作業和怎樣分配各科復習這四方面說起。
1、上課:如何做到正確聽課
(1)初中生該如何記筆記
家長說,就正常記唄,或者老師讓記什么就記什么,有什么嗎?我們回憶一下,孩子在小學的時候上課是怎樣的?我看到的是,小學生上課都要背著手或者把手平放在桌子上,回答問題的時候手才可以舉起來,或者老師說"把這個公式記在筆記本上"孩子們的手才敢從背后拿出來。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基本上是被動記筆記的。好的,孩子到了初中,我看到教室里很多孩子背著手聽課,老師說:"你怎么不記筆記啊,這是重點內容"。通過以上的描述,您可能還不太有感覺,那我們再看一張圖:
可以看出來,對于孩子來說,他在初一是一定要學會課上自己記筆記的。怎么記呢?有的是全都記下來,有的是腦袋特別聰明什么都不用記都記腦袋里,那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是要記老師講的重點和自己難點的內容。記住這兩個概念,"老師講的重點""自己的難點"。
(2)初中該如何分配自己注意力
要想分辨出以上概念,是需要孩子很認真的聽課的,說到認真這個詞,您肯定跟孩子說過這句話"上課注意聽講啊",這里不得不替孩子說句話,一堂課45分鐘,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持續的時間為20分鐘左右,哇塞,這么短時間啊。這可怎么辦呢?我帶大家來思考一下這20分鐘怎么使用。先來看一下,老師的課堂設計,第一階段:首先是5分鐘引入,就是幫大家回憶一下之前學習的內容,通過會議的內容導出本節課的重點,第二階段:講重點大概需要10-15分鐘,第三階段:是講例題大概需要5分鐘,第四階段:20分鐘是讓大家做一些練習題,或者請同學到黑板前做題鞏固。大家可能沒什么概念,我們來看一張圖:
我們的孩子需要把20分鐘的寶貴注意力時間放在哪呢?
我們看看最常見的現象,孩子課間休息還沒回過神來老師已然講到第二階段了,但是這并不影響孩子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所以考試的時候考的還可以,但是沒回過神來的五分鐘什么時候顯示出來呢?我告訴大家,就是將知識點組織成為知識網絡的時候顯現出來。給大家看個圖,可能會更明白。紅色部分是初一的知識,藍色部分是初二的內容,紫色是初三的內容。例如,有理數和整式的加減共同支撐一元一次方程,如果其中一個掌握不牢固,那后面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等就都會出現問題。
綜上所述,初一年級我們需要重點聽的內容應該是什么?應該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加起來的時間大概為20-25分鐘。
3、課后:如何做好復習
(1)初中該怎樣做好作業
說完了上課,好的,現在下課了,放學了。回家孩子就開始寫作業,題目簡單啊,孩子也聰明,遺忘曲線大家都知道,這時候孩子的記憶保留量還相當大。做作業也不費勁。恩,一直這么做下去,就忽視了一個問題。孩子學習的內容越來越難,單純依靠自己的對課堂內容的記憶是不能夠滿足知識的需要的,這種知識沒有經過再加工,它很難滿足接下來的綜合性學習。那在前面需要養成什么習慣呢?在我看來復習是必不可少的。我看到的孩子的學習場景給大家描述一下。一邊看筆記一邊寫作業,一邊看書一邊寫作業,只寫作業什么都不看。大家覺得哪個對?正確的我沒說,賣個關子。好的寫作業習慣是這樣的,先看筆記(主要起到回憶,加深記憶的作用)之后做作業(做作業的時候不看筆記不看書)之后將不太會做的題翻看課本(就是講筆記上你沒有意識到的知識漏洞通過作業檢測出來,通過查閱課本把知識漏洞補充上來。好了,作業寫完了,知識都掌握好了。
(2)如何做到合理規劃各科復習
學這么多科,孩子還要預習復習,哪有那么多時間啊?下面我們再說一下怎樣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孩子在初一階段,主課就是語文、數學和英語,這跟小學是沒有差異的。所以就在做作業順序上讓孩子更有動力了。我再給大家描述幾個場景,孩子剛開始就做弱勢科目,題難啊,怎么想也不會,結果拖到很晚都沒完成,后面還有兩科了作業呢,心煩死了。還有的孩子是先把自己優勢科目全做完了,做得特別爽,全都會。最后做弱勢科目,哇塞太難了,跟前面那么順的寫作業過程一比較,得了,特別想放棄,心里就想,這科怎么這么難啊。經過科學的研究,孩子需要先做一個優勢科目,之后做弱勢科目,弱勢科目遇到難點,可以用剩下的一門優勢科目做緩沖,之后再做弱勢科目。通過優勢科目提升孩子寫作業的成就感是個很好的方法。
初一學生快速適應初中的學習和生活
第一,學習上要聽老師的話
在小學期間,同學們彼此之間的對差距不是很敏感,但是上了中學之后,同學之間的差距感加強,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去接受。
建議初一的孩子準備一個記事本,可以將老師平時的要求寫在上面,以免自己遺忘。
畢竟,初中的教學方式有別于小學保姆式的教學方式,對于要求不會說得很細,要靠同學們自覺地記錄。有了記事本就可以隨時記錄老師的要求,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學習自然會有保障。許多優秀的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時,都曾說過這一點——聽老師的話,而這一點恰恰也是初中生順利過渡的一個好方法。
第二,重新定位樹立自信心
一個初中生在剛剛入學時,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丟失自信心。想要在初一年級樹立學習的自信,需要做好幾個方面:
首先,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并且接受自己。
其次,學會正確看待成績。有些同學反映自己也在努力了,但是在成績上卻看不到進步,內心比較困惑。這個時候我經常對他們講起愛迪生的故事,愛迪生為尋找燈泡的燈芯的材料,實驗了一千五百多次才成功了。愛迪生每失敗一次,他離成功過又近了一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跟自己比。每次考試之后,不要總是橫向比較,要縱向比,只要自己進步了,就要開心,自信就是這樣慢慢地積累起來了
第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在中學時代,孩子們應該擁有這樣一個目標”老師要求的事情,我都要竭盡全力去做好它“有了這個目標,相信任何學習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都要實際一些。
中學課程的容量和難度比小學要大的多,面對這個變化,同學們要養成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
預習——對于明天即將學習的內容,提前有個了解,假如再預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的了,明天課程就重點聽這些問題;如果在預習時候都明白了,那么在轉天聽講時要注意聽老師強調什么。老師強調的內容都是重點。
復習——每天學過的內容要及時復習,人的記憶力最活躍的時間有三個,考試前、考試后還有臨睡前,同學們可以利用好這三個時間點,比如,每天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回憶下今天所學的內容,進行下知識的梳理,效果會非常好。
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小學期間養成了不良習慣,要怎么在初中改掉。其實,最好的方式有兩個,一是找一個優秀的孩子做朋友,用朋友之間相互影響的方式,來慢慢培養。二是利用家長的監督和正面引導,恰當的約束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與人交往要謙虛有禮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和新的同學,初一的學生該如何處理人際交往面臨的問題?
只要做到謙虛的“謙”,人際關系都沒問題。
“謙”出自易經的謙卦,地在上、山在下,為謙卦,高山隱沒在大地之下,此為謙。古人告訴我們,一個謙虛的人神靈都會讓他,一個謙虛的人天地都會幫他,人人都喜歡謙虛的孩子。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很好,但是沒有朋友,就是因為不夠謙虛。
所以,無論在哪種情況下,只要做到謙虛、有禮,就可以處理好人際關系方面的任何問題。
看過“初一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