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化學重點實驗專項練習題及答案(2)
2017高考化學重點實驗專項練習題參考答案
1.B
試題分析:A、過氧化氫分解的溫度不同,所以不能驗證氯化鐵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催化作用,錯誤;B、煤油在水的上層。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Fe作陽極,失去電子生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為氫氧化亞鐵沉淀,所以可治病氫氧化亞鐵并長時間觀察期顏色,正確;C、二氧化碳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所以不能用碳酸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錯誤;D、濃鹽酸易揮發,則制取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HCl,所以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產生的硅酸沉淀,不能證明是二氧化碳的作用,所以不能比較碳酸和硅酸的強弱,錯誤,答案選B。
考點:考查對實驗方案的評價
2.C
試題分析:A、飽和Na2CO3溶液能與CO2反應,所以不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錯誤;B、稀釋濃硫酸應在燒杯中進行,不能在容量瓶中進行,錯誤;C、向長頸漏斗加水,長頸漏斗中的液面高于燒瓶,在一定時間內液面高度差保持不變,裝置氣密性良好,正確;D、兩試管中H2O2的濃度不相同,無法對比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實驗基本操作。
3.B
試題分析:NaOH是強堿,HClO、CH3COOH是弱酸,因此它們產生的鹽都是強堿弱酸鹽,水解使溶液顯堿性。但是NaClO溶液水解產生的HClO有漂白性,因此不能通過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比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強弱,A錯誤; Na2CO3是強堿弱酸鹽,水解消耗水電離產生的H+而使溶液顯堿性,因此向該鹽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變為紅色。若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體,會發生反應:CO32-+Ba2+=BaCO3↓,使CO32-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水解程度減小,所以溶液的減小減弱,溶液紅色變淺。B正確;飽和Na2CO3溶液的濃度和飽和NaHCO3溶液的濃度不相等,不具有可比性,C錯誤;兩只試管中草酸的濃度幾乎是相同的,所以不能證明H2C2O4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D不正確;
考點:考查實驗操作與實驗目的的關系的知識
4.BD
試題分析:A、裝置中硫酸的體積不同,所以混合后總溶液的體積不同,硫代硫酸鈉的濃度也不相同,所以不選A;B、裝置可以保證反應熱幾乎沒有損失,可以測定中和熱,選B;C、因為加入的氫氧化鈉試過量的,所以加入氯化鐵后氫氧化鈉可以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不選C;D、裝置中構成原電池,鐵做原電池的負極,腐蝕更快,不選D。
考點:實驗方案的設計。
5.C
試題分析:在“研究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實驗中: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反映了濃度對速率的影響,但不能比較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速率,故A項說法錯誤;為了精確測定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反應熱,當兩者混合后,應讀取該反應溫度的最大值,故B項錯誤;將鐵粉、碳粉、少量氯化鈉和水混合放在塑料袋中搓揉,鐵粉、碳粉、少量氯化鈉和水形成原電池,發生電化學腐蝕,放熱最終鐵被氧化生成鐵銹,故C項正確;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中,終點判斷過遲,導致標準液滴多,不一定重新滴定,可以讀數反滴,故D項錯誤。
考點:化學反應原理。
6.A
試題分析:A、鋁在常溫下與濃硫酸發生鈍化,反應停止,所以鋁片無明顯溶解,正確;B、硫酸與鹽酸相比,硫酸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較大,反應速率較快,出現渾濁的時間較短,錯誤;C、碳酸鈉水解使溶液顯堿性,加入酚酞溶液變紅,水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所以加熱水解正向移動,溶液堿性增強,溶液紅色加深,錯誤;D、加入乙醇后應得到深藍色晶體,錯誤,答案選A。
考點:考查對實驗方案的評價
試題分析:A.可根據反應速率是否發生變化判斷是否起到催化劑的作用,A正確;B.如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則銅絲變成紅色,B正確;C.如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證明有烯烴生成,C正確;D.蔗糖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與氫氧化銅濁液的反應應在堿性條件下進行,D錯誤,答案選D。
考點:考查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8.C
試題分析:A項甲苯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可以用于鑒別甲苯和己烷;B項氯化鐵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鉀,出現血紅色物質,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的紅褐色沉淀,使氯化鐵的濃度降低,血紅色變淺;C項檢驗CH3CH2OH與濃H2SO4加熱至170
考點:化學實驗的評價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實驗的評價,關鍵是要綜合考慮實驗現象以及實驗原理。
9.C
試題分析:A.碘遇淀粉試液變藍色,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時,葡萄糖和碘不反應,所以溶液褪色,現象錯誤,A錯誤;B. 2NO2(g) N2O4 △H<0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所以一段時間后,右邊燒瓶內氣體顏色變深,左邊燒瓶內氣體顏色變淺,現象錯誤,B錯誤;C.強酸能和弱酸鹽反應生成弱酸,醋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鈉和硼酸不反應,所以酸性醋酸>碳酸>硼酸,C正確;D.要驗證外加電流的陰極保護法,應該將電極連接外加電源,該實驗驗證的是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D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10.C
試題分析:A.H2O2 溶液的體積不同,則后來混合液的濃度不同,因濃度不同,反應速率不同,不能說明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錯誤;B.硅酸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滴加稀鹽酸,溶液紅色變淺直至消失,可知鹽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但不能利用此酸性強弱比較非金屬性的強弱,錯誤;C.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鹽酸和醋酸,pH大的說明電離不完全,所以鹽酸pH小于醋酸pH,可證明鹽酸酸性比醋酸強,正確;D.一般來說,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轉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由實驗現象知,白色沉淀(AgCl)→黃色沉淀(AgI),則溶解度為:AgCl>AgI,錯誤;選C。
考點:考查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
11.(15分)
(1)液柱高度保持不變(1分) 防止倒吸(1分) NaOH(合理即得分)(1分)
(2)2:1(2分)c (2分)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得分)(2分)
溶液變澄清(或渾濁消失)(2分)
(6)18.1% (2分);粗產品中含有Na2SO3(或Na2S)可以消耗I2,使消耗的碘水體積偏大
試題分析:(1)檢驗裝置的氣密性,用氣體的壓強的變化來檢驗,關閉兩端活塞,向裝置B中的長頸漏斗內注入液體至形成一段液注,若一段時間內,液柱高度保持不變,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D為安全瓶,可防止發生倒吸;二氧化硫或硫化氫溶于水呈酸性,所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則裝置E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
(2)根據題目所給3個反應方程式,可得出對應關系:2Na2S ~ 2H2S ~ 3S ~3 Na2SO3,2Na2S反應時同時生成2Na2SO3,所以還需要1Na2SO3,所以燒瓶C中Na2S和Na2SO3物質的量之比為2:1;
(3)SO2易溶于水,能與Na2SO3溶液、NaHCO3溶液反應,但在NaHSO3溶液中溶解度較小,所以選擇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答案選c;
(4)SO2為70% H2SO4與Na2SO3反應制取,所以為使SO2緩慢進入燒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
(5)反應III是固體S與亞硫酸鈉的反應,所以燒瓶C中反應達到終點的現象是溶液變澄清(或渾濁消失);
(6)根據圖中示數,起始不熟為0.00mL,終點時讀數是18.10mL,則消耗標準碘溶液的體積為18.10mL,則Na2S2O3•5H2O的質量是0.0181L×0.1000mol/L×2×248g/mol=0.89776g,則Na2S2O3•5H2O的純度是0.89776g/4.96g×100%=18.1%。粗產品中含有Na2SO3(或Na2S)可以消耗I2,使消耗的碘水體積偏大,使測定結果偏高。
考點:考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物質性質的應用,對實驗裝置的分析判斷
12.(1)H2C2O4(草酸)溶液的濃度 ②
(2)反應放出的熱量使環境溫度升高,加速反應,(或其他合理答案)
(3)5.2×10-3 5×10-4 mol·L-1·min-1 (4)產生相同體積的CO2所需的時間
試題分析:(1)對比實驗可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中A溶液的濃度比中大,化學反應速率大,所得CO2的體積大,答案為:濃度,<②;
(2)該反應為放熱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溫度升高,t1~t2時間內化學反應速率變快;
(3)CO2的物質的量是:=0.0002mol,設4min末,反應c(MnO4-)為X
2 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 10
X 0.0002mol
解得 X=0.00004mol
30mL×10-3×0.01mol/L—0.00004mol=0.00026mol
c(MnO4-)===0.0052mol/L=5.2×10-3 mol/L;
v(H2C2O4)=== 5×10-4 mol·L-1·min-1
(4)通過測定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時間或產生相同體積氣體所需的時間來比較化學反應速率。
考點: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的探究。
(1)利用生成的CO2將整個裝置內的空氣趕盡,避免NO和O2反應生成NO2對氣體產物的觀察產生干擾 (分)(2)3Cu +8HNO3(稀)=3Cu (NO3)2+2NO↑+4H2O (2分)
(3)B瓶溶液;B瓶溶液出現棕色 (各1分)
(4)溫度計秒表 (2分)
(5)溫度升高不是使反應速率加快的主要因素(2分)
(6)5;20;0 (1分)(7)NO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分)
試題分析:(1)NO,所以實驗開始時先將Y形試管向盛有碳酸鈣的支管傾斜,緩慢滴入稀硝酸,CO2,利用生成的CO2將整個裝置內的空氣趕盡,避免NO和O2反應生成NO2對氣體產物的觀察產生干擾。
(2)銅片和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 +8HNO3(稀)=3Cu (NO3)2+2NO↑+4H2O。
(3)本實驗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所以B的實驗現象為B瓶溶液NO生成,由于FeSO4+NO=[Fe(NO)]SO4,的實驗現象是B瓶溶液出現棕色
(4)根據圖像可知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因此需要的儀器是溫度計秒表
(5)溫度升高不是使反應速率加快的主要因素
(6)研究化學反應產物對反應的5g;20ml;
(7)NO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考點:考查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方案設計與研究
14.(1)或
(見右圖)
(2)5.0 ②25
(3)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4)酸式滴定管 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紫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偏高
試題分析:(1)用排水法測量氣體的體積,如圖所示:,所需儀器有水槽、導管、量筒或如圖所示:,所需儀器有廣口瓶、雙孔塞、橡膠管、導管、量筒;(2)在相同溫度下,測定不同濃度H2C2O4溶液與等體積等濃度KMnO4溶液混合后,溶液褪色所需的時間,實驗時溶液的體積相同,H2C2O4的濃度不同,則應為25,由數據可知溶液總體積為15mL,則為5mL;(3)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且生成的錳離子對反應可能起到催化作用,都可加快反應速率,隨著反應的進行,濃度逐漸降低,此時反應速率又減小,答案為:產物Mn2+是反應的催化劑、該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4)高錳酸鉀具有腐蝕性,應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紫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若讀取滴定管數據時,起始讀數正確,終點仰視讀數,導致所讀體積偏大,即需要的高錳酸鉀的體積偏大,則測定的濃度偏高。
考點:考查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化學實驗經典八大題
2.2017高考化學所有核心知識點
3.2017高考必背化學方程式
4.2017高考化學實驗題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