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的幾大化學高考知識點
1.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也不一定是純凈物。因為可以是同種元素組成的幾種單質的混合物。如由碳元素組成的金剛石、石墨等同素異形體的混合物。
2.用同一化學式表示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因為同分異構體的化學式相同,它們混合時則是混合物。如正丁烷與異丁烷的混合等。
3.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因為溶質可能不同,如KNO3的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較大。
Ca(OH)2的飽和溶液濃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4.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因為溫度沒確定。
5.飽和溶液降溫后不一定有晶體析出。如Ca(OH)2隨著降溫溶解度增大,其飽和溶液就變成不飽和溶液,故沒有晶體析出。
6.能電離出氫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酸。如NaHSO4、H2O、苯酚等。
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堿。如Mg(OH)Cl、H2O等。
7.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__氧化物,Na2O2是過氧化物,Fe3O4是特殊氧化物。
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等。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CrO3等。
8.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有機酸的酸酐:乙酸酐等有三種元素組成,不是氧化物。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有機酸酐等。
9.堿不一定都有對應的堿性氧化物。如NH3·H2O以及有些含氮元素的有機物堿就沒有相應的堿性氧化物。
10.酸分子中的氫原子個數不一定就是酸的“元數”。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屬于一元酸。
11.鹽不一定都是離子化合物?;顫娊饘倥c活潑非金屬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如AlCl3是鹽,不是離子化合物,屬于共價子化合物。
12.能透過濾紙的不一定是溶液。如膠體可透過濾紙。
13.常溫下收集的NO2氣體不一定是純凈物。因為氣體中存在化學平衡:2NO2N2O4,故所收集到的是混合氣體。
14.由不同原子組成的純凈物不一定是化合物。如HD、HT等則是單質。
15.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如CO、CO2、H2CO3以及碳酸鹽等均含有碳元素,屬于無機物。
高考化學基礎知識點
苯C6H6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里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于碳碳單鍵鍵能小于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于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鍵角120°。
3、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濃煙)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2)取代反應
①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與硝 酸(用HONO2表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HONO2+H2O反應用水浴加熱,控制溫度在50—60℃,濃硫酸做催化劑和脫水劑。
(3)加成反應
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3H2
高考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
(1)原子構造原理是電子排入軌道的順序,構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
(2)原子構造原理是書寫基態原子電子排布式的依據,也是繪制基態原子軌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據之一。
(3)不同能層的能級有交錯現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軌道的能量關系是:ns<(n-2)f<(n-1)d
(4)能級組序數對應著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數,能級組原子軌道所容納電子數目對應著每個周期的元素數目。
根據構造原理,在多電子原子的電子排布中:各能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最外層不超過8個電子;次外層不超過18個電子;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電子。
(5)基態和激發態
①基態:最低能量狀態。處于最低能量狀態的原子稱為基態原子。
②激發態:較高能量狀態(相對基態而言)。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后,電子躍遷至較高能級時的狀態。處于激發態的原子稱為激發態原子。
③原子光譜:不同元素的原子發生電子躍遷時會吸收(基態→激發態)和放出(激發態→較低激發態或基態)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產生不同的光譜——原子光譜(吸收光譜和發射光譜)。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發現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譜線鑒定元素。
高考化學考試中常用到的規律
1、溶解性規律——見溶解性表;
2、常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指示劑
PH的變色范圍
甲基橙
<3.1紅色
3.1——4.4橙色
>4.4黃色
酚酞
<8.0無色
8.0——10.0淺紅色
>10.0紅色
石蕊
<5.1紅色
5.1——8.0紫色
>8.0藍色
3、在惰性電極上,各種離子的放電順序:
陰極(奪電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陽極(失電子的能力):S2->I->Br–>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屬作陽極,電解時陽極本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Pt、Au除外)
4、雙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1)左邊寫出水解的離子,右邊寫出水解產物;
(2)配平:在左邊先配平電荷,再在右邊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則在那邊加水。
例:當Na2CO3與AlCl3溶液混和時:3CO32-+2Al3++3H2O=2Al(OH)3↓+3CO2↑
5、寫電解總反應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應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6、將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寫成二個電極反應的方法:
(1)按電子得失寫出二個半反應式;
(2)再考慮反應時的環境(酸性或堿性);
(3)使二邊的原子數、電荷數相等。
例:蓄電池內的反應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試寫出作為原電池(放電)時的電極反應。
寫出二個半反應:Pb–2e-→PbSO4
PbO2+2e-→PbSO4
分析:在酸性環境中,補滿其它原子,應為:
負極:Pb+SO42--2e-=PbSO4
正極:PbO2+4H++SO42-+2e-=PbSO4+2H2O
注意:當是充電時則是電解,電極反應則為以上電極反應的倒轉:
陰極:PbSO4+2e-=Pb+SO42-
陽極:PbSO4+2H2O-2e-=PbO2+4H++SO42-
7、在解計算題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離子恒等、電子恒等、電荷恒等、電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差量法、歸一法、極限法、關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還原反應:原子守恒、電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守恒用得多)
8、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多,離子半徑越小;
9、晶體的熔點: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中學學到的原子晶體有:Si、SiC、SiO2=和金剛石。原子晶體的熔點的比較是以原子半徑為依據的:金剛石>SiC>Si(因為原子半徑:Si>C>O).
10、分子晶體的熔、沸點: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分子量越大熔、沸點越高。
高考化學復習時要注意什么
對于緊張備戰高考的同學,寒假是一段不可多得的調整狀態、查漏補缺的時間。何老師分析了近年來的高考試題,針對同學們集中出現的錯誤,如審題不夠仔細、表達不夠清楚、書寫不夠規范等,認為學生中普遍存在基礎訓練不夠,復習不得法等問題。建議高三同學應當審視自己,找到自身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回歸書本 知識聯網
針對“基礎不夠扎實”的問題,在復習中要做到夯實化學學科基礎,將零散的知識“點”梳理成知識“線”,將知識“主線”相互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對過難、過分講究解題技巧而無實際意義的題目不要再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訓練。要回歸書本,注重本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復習。有必要在寒假期間將三冊化學教材通讀,尤其是平時容易忽視的一些地方更應著重閱讀。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復習時不能就題論題,而應多觀察、勤思考,多問為什么,多找問題間的聯系,將已有知識運用到解決新問題中,從而提高能力。
關注社會熱點
了解身邊的STS問題、一些生活、生產中的化學問題和身邊的化學,如廚房中的化學問題、生活中的化學常識等。在寒假,利用休息時間了解一下近期的社會熱點問題。像200 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新苯胺車間爆炸,“ 禽流感”問題,200 6年“紅心鴨蛋”和“ 蘇丹紅一號”問題,乙醇汽油,問題多寶魚和孔雀石綠等等,近幾年的化學諾貝爾獎等與化學、生物有關的問題。中學生應該關注自然科學的新成就,但最重要的還是基礎知識。其實命題者設計題目時,大多數情況下熱點問題僅僅是作為素材,考查學生的還是對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天津市高考從200 4年開始自主命題。一些專家也提出高考的地方特色問題。當然,不是要求大家去研究天津有哪些化學問題可能出現在高考中,只是在平時適當了解和關注一下發生在天津、發生在身邊的一些事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