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離子方程式全總結
高中化學離子方程式全總結
鈉及其化合物
1、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2OH–+H2↑
2、鈉與硫酸銅溶液:2Na+2H2O+Cu2+=Cu(OH)2↓+H2↑
3、鈉與稀硫酸:2Na+2H+=2Na++ H2↑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4OH–+O2↑
碳、硅及其化合物
1、碳酸氫鈉溶液與強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
2、碳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HCO3-+ OH–= H2O+CO32–
3、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4、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Ca2++HCO3-+OH–=CaCO3↓+H2O5、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2=CaCO3↓+H2O
6、澄清石灰水通入過量CO2:OH–+CO2=HCO3-
7、碳酸氫鈉溶液與少量石灰水反應: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8、碳酸氫鈉溶液與過量石灰水反應:HCO3-+OH–+Ca2+=CaCO3↓+H2O
9、碳酸鈉溶液與少量鹽酸反應:CO32–+H+=HCO3-
10、碳酸鈉溶液與過量鹽酸反應:CO32–+2H+=CO2↑+H2O
11、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
1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CO2+OH–=HCO3-
13、碳酸氫銨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
14、碳酸鈣與鹽酸反應:CaCO3+2H+=Ca2++CO2↑+H2O
15、碳酸鈣與醋酸反應: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16、澄清石灰水與稀鹽酸反應:H++OH–=H2O
17、碳酸氫鹽溶液與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
18、醋酸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CH3COOH+OH-=CH3COO-+H2O
19、醋酸與氨水反應: 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
20、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SiO2 + 2OH-=SiO32- + H2O
21、硅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32- + CO2= H2SiO3↓+ CO32–
氮及其化合物
1、單質鐵溶于過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
2、過量單質鐵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
3、單質銅與稀硝酸反應: 3Cu+2NO3-+8H+=3Cu2++2NO↑+4H2O
4、單質銅與濃硝酸反應: Cu+2NO3-+4H+=Cu2++2NO2↑+2H2O
5、銅片插入硝酸銀溶液: 2Ag++Cu=2Ag+Cu2+
6、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SO2+2NH3+H2O=2NH4++SO32-
7、用氨水吸收過量的SO2 : NH3+H2O=NH4++HSO3-
8、氯化銨與氫氧化鈉兩種濃溶液混合加熱:NH4++OH- =NH3↑+H2O
9、氯化銨與氫氧化鈉兩種稀溶液混合:NH4++OH- = NH3·H2O
10、氨水與稀鹽酸:NH3·H2O+H+= NH4++ H2O
11、硝酸銀與鹽酸及可溶性鹽酸鹽溶液:Ag++Cl-=AgCl↓
12、NO2溶于水: 3NO2+H2O=2H++2NO3-+NO↑
硫及其化合物
1、硫酸鎂溶液跟氫氧化鋇溶液反應:Ba2++2OH–+Mg2++SO42–=BaSO4↓+Mg(OH)2↓
2、硫酸溶液跟氫氧化鋇溶液反應:Ba2++2OH–+2H++SO42–=BaSO4↓+2H2O
3、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反應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
4、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反應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
5、硫酸鋁鉀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鋇溶液:Al3++2SO42-+2Ba2++4OH-= 2BaSO4↓+[Al(OH)4]–
6、氫氧化鎂與稀硫酸反應:Mg(OH)2+2H+=Mg2++2H2O
7、硫化鈉與鹽酸反應:S2–+2H+=H2S↑8、硫化鈉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
9、氯化鋇溶液與硫酸反應: Ba2++SO42-=BaSO4↓
鹵素單質及其化合物
1、電解飽和食鹽水: 2Cl-+2H2O =2OH-+H2↑+Cl2↑
2、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 MnO2+2Cl-+4H+=Mn2++Cl2↑+2H2O
3、氯氣通入冷的氫氧化鈉溶液中:Cl2+2OH-=Cl-+ClO-+H2O
4、氯氣通入熱的氫氧化鉀溶液中:3Cl2+6OH-=5Cl-+ClO3-+3H2O
5、次氯酸鈣溶液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ClO-+H2O+CO2= +HCO3-
6、次氯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ClO-+H+= HClO
7、碘化鉀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8、氯氣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9、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
10、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
11、溴化鈉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
12、亞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
13、向碘化亞鐵溶液通入少量氯氣: 2I-+Cl2=I2+2Cl-
鋁及其化合物
1、鋁和鹽酸反應:2Al+6 H+=2Al3++3H2↑
2、鋁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2OH–+6H2O=2[Al(OH)4]–+3H2↑
3、氧化鋁溶于強堿溶液:Al2O3+2OH–+3H2O=2[Al(OH)4]–
4、氧化鋁溶于強酸溶液:Al2O3+6H+=2Al3++3H2O
5、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Al(OH)3+OH–=[Al(OH)4]–
6、氫氧化鋁與鹽酸溶液反應:Al(OH)3+3H+=Al3++3H2O
7、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鹽酸:[Al(OH)4]–+H+ =Al(OH)3↓+H2O
8、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中加入過量鹽酸:[Al(OH)4]–+4H+=Al3++4H2O
9、氯化鋁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Al3++3 OH–= Al(OH)3↓
10、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Al3++4 OH–=[Al(OH)4]–
11、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Al(OH)4]–+CO2= Al(OH)3↓+HCO3–
12、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鐵及其化合物
1、金屬鐵溶于鹽酸中:Fe+2H+=Fe2++H2↑
2、鐵粉與氯化鐵溶液反應:Fe+2Fe3+=3Fe2+
3、銅與氯化鐵溶液反應:Cu+2Fe3+=Cu2++3Fe2+
4、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2Fe2++Cl2=2Fe3++2Cl–
5、氯化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鈉溶液:2Fe3++S2–=S↓+2Fe2+
6、氯化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鉀溶液:2Fe3++2I–=2Fe2++I2
7、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3++3OH–=Fe(OH)3↓
8、氯化鐵溶液跟過量氨水反應: Fe3++3NH3·H2O=Fe(OH)3↓+3NH4+
9、氯化鐵溶液加入碘化鉀溶液: 2Fe3++2I-=2Fe2++I2
10、氧化鐵溶于鹽酸: Fe2O3+6H+=2Fe3++3H2O
11、用氯化鐵與沸水反應制氫氧化鐵膠體:Fe3++3H2O= Fe(OH)3(膠體)+3H+
12、向溴化亞鐵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氣:2Fe2++4Br-+3Cl2=2Fe3++2Br2+6Cl-
13、向溴化亞鐵溶液通入少量氯氣: 2Fe2++Cl2=2Fe3++2Cl-
怎樣學好高中化學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問題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對某些化學事實從反向進行思考,改變某一或某些化學事實的敘述方式,變正向敘述為逆向敘述,從逆向提出問題。例如,在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的反應是否一定為化學變化?”問題。
方法二:覺察異常,發現問題
該方法通過觀察某一事物或某一過程中的“異常點”,從而有針對地提出問題。由于“異常點”中往往隱含許多問題,所以,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抓住異常之處發現問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裝固體物質,容器的口總是向上的,而在實驗室制取氨氣時,發生裝置中的試管管口卻是要略微向下傾斜,這是為什么?
方法三:善于對比,發現問題
化學事實往往既存在著相同之處也存在不同之處,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對不同的事物或化學事實進行對比,通過比較事物間的不同提出有關問題。氧氣和臭氧均為只有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那么,“它們是否屬于同種物質?其性質是否一樣?”同位素和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是什么?
方法四:窮追不舍,刨根問底
具有某種屬性的物質往往有多種,而且某種物質通常具有多種屬性(如用途)。課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對有關事物的屬性全部羅列。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窮追不舍,發現問題。如,課本中有談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里說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高中化學配平方法技巧
1、觀察法
觀察法適用于簡單的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配平關鍵是觀察反應前后原子個數變化,找出關鍵
是觀察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相等。
2、最小公倍數法。
最小公倍數法也是一種較常用的方法。配平關鍵是找出前后出現“個數”最多的原子,并求出
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3、奇數偶配法。
奇數法配平關鍵是找出反應前后出現次數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單(奇)數變雙(偶)數,最后
配平其它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