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小技巧:翻譯有感
時間:
未知2
翻譯
以前聽過英翻日電影字幕翻譯世界中首屈一指的戶田奈津子說,她曾將英文的「I Love You」翻成日語的「馬鹿,baka」(中文意思雖是「傻瓜」、「笨蛋」,但看場合可以有許多其他意思)。鏡頭是夫妻吵架后言歸于好時,一方向另一方道歉,另一方回的正是「I Love You」。但日本夫妻之間沒有說「我愛你」的習慣,于是戶田奈津子便翻成「馬鹿」,這樣比較符合日本民風。當時聽她這樣講,我情不自禁在內心為她鼓掌喝彩。
文字翻譯與電影字幕翻譯,就技術方面來講,迥然不同。電影字幕翻譯往往必須縮短主角說的臺詞,以配合銀幕大?。晃淖址g則務必忠實將原文逐字翻出。可是,太忠實了,有時候反而會鬧笑話。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The Clocks》(怪鐘)中出現「orange cat」一詞。日文版翻為「橘紅色的貓」。然而,以日本人的觀念來說,世上理應沒有「橘紅色的貓」。不過讀者還是半信半疑:「或許英國有這種怪貓?!?br/> 蒙哥馬利的《Anne's House of Dreams》中也出現「orange-coloured cat」一詞,日文版翻為「橘子色的貓」。這跟「橘紅色的貓」一樣,也是日本未曾見過的貓種。于是,讀者再度驚嘆:「西洋貓果然與東洋貓不同?!?br/> 日后,慶應大學名譽教授鈴木孝夫在其《日本語與外國語》一書中,揭開謎底。原來英文的「orange cat」、「orange-coloured cat」等,都是日本的「茶ぶち,chabuchi」(茶斑)或「茶とら,chatora」(茶虎紋)貓。這哪里是「西洋貓果然與東洋貓不同」?日本多得很哪!
看到這段,我馬上聯想到我家大黃黃。我家大黃黃正是「茶ぶち」。但我為它取中文名字時,不假思索便取名為「大黃黃」。是的,不是「茶」色,也不是「橘紅」色,而是「黃」色。因為據我所知,中文圈應該沒有「茶色」貓,只有「黃色」貓。不過,假若我從未在臺灣或大陸實際生活過,或許我會直譯為「大茶茶」。
然后,腦筋一轉,我又想到臺語。如果要為大黃黃取個臺語名字,那到底是什么顏色?左思右想,幾乎想破了頭,我還是無法想出「黃貓」的臺語發音。記憶中,臺語好像也沒有「黃狗」這個詞?!更S貓」、「黃狗」在臺語世界中,似乎是「紅色」?戰前的日本人稱呼黃狗或黃貓時,也一律形容為「赤毛狗」、「赤毛貓」。
翻譯一事,其實并非忠實將「字義」翻出來就了事。如果可能,最好也將文字之外的「文化」翻出來,才能列為上等翻譯。可是,要每位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包括我)都做到這點,大概有點強人所難。不過,老實說,這也正是我喜歡翻譯工作的理由之一。
文字翻譯與電影字幕翻譯,就技術方面來講,迥然不同。電影字幕翻譯往往必須縮短主角說的臺詞,以配合銀幕大?。晃淖址g則務必忠實將原文逐字翻出。可是,太忠實了,有時候反而會鬧笑話。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The Clocks》(怪鐘)中出現「orange cat」一詞。日文版翻為「橘紅色的貓」。然而,以日本人的觀念來說,世上理應沒有「橘紅色的貓」。不過讀者還是半信半疑:「或許英國有這種怪貓?!?br/> 蒙哥馬利的《Anne's House of Dreams》中也出現「orange-coloured cat」一詞,日文版翻為「橘子色的貓」。這跟「橘紅色的貓」一樣,也是日本未曾見過的貓種。于是,讀者再度驚嘆:「西洋貓果然與東洋貓不同?!?br/> 日后,慶應大學名譽教授鈴木孝夫在其《日本語與外國語》一書中,揭開謎底。原來英文的「orange cat」、「orange-coloured cat」等,都是日本的「茶ぶち,chabuchi」(茶斑)或「茶とら,chatora」(茶虎紋)貓。這哪里是「西洋貓果然與東洋貓不同」?日本多得很哪!
看到這段,我馬上聯想到我家大黃黃。我家大黃黃正是「茶ぶち」。但我為它取中文名字時,不假思索便取名為「大黃黃」。是的,不是「茶」色,也不是「橘紅」色,而是「黃」色。因為據我所知,中文圈應該沒有「茶色」貓,只有「黃色」貓。不過,假若我從未在臺灣或大陸實際生活過,或許我會直譯為「大茶茶」。
然后,腦筋一轉,我又想到臺語。如果要為大黃黃取個臺語名字,那到底是什么顏色?左思右想,幾乎想破了頭,我還是無法想出「黃貓」的臺語發音。記憶中,臺語好像也沒有「黃狗」這個詞?!更S貓」、「黃狗」在臺語世界中,似乎是「紅色」?戰前的日本人稱呼黃狗或黃貓時,也一律形容為「赤毛狗」、「赤毛貓」。
翻譯一事,其實并非忠實將「字義」翻出來就了事。如果可能,最好也將文字之外的「文化」翻出來,才能列為上等翻譯。可是,要每位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包括我)都做到這點,大概有點強人所難。不過,老實說,這也正是我喜歡翻譯工作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