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后見,獨不賀。陳軫曰:“臣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賀。”楚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出地后絕齊秦計必弗為也先絕齊后責地且必受欺于張儀。受欺于張儀,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使者未來,又重絕之。
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受地于秦。張儀至,稱病不朝。楚王曰:“張子以寡人不絕齊乎?”乃使勇士往詈齊王。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曰:“臣聞六百里,不聞六里。”儀曰:“儀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國不尚全乎?王今已絕齊,而責欺于秦,是吾合齊、秦之交也,國必大傷。”
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韓氏從之。楚兵大敗于杜陵。
(摘編自《戰國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諸侯自稱的謙辭。
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弱則必為王役矣 役:役使
B.使者未來,又重絕之 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齊王 詈:辱罵
D.楚國不尚全乎 全:保全
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張儀狡詐的一組是(3分)
①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 ②弊邑之王所說甚者,無大大王
③臣請使秦王獻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
⑤張儀至,稱病不朝 ⑥儀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儀自薦出使楚國,他的目的是離散齊楚聯盟,為秦國攻打齊國掃清障礙。
B.陳軫認為與齊國絕交不僅會孤立楚國,還可能引來秦國和齊國的雙面夾擊。
C.張儀承諾給楚國商、於六百里土地,贏得懷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國與齊絕交。
D.懷王不聽陳軫勸告,興兵攻打秦國,卻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齊、韓的聯合打擊。
5.根據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6分)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且 先 出 地 后 絕 齊 秦 計 必 弗 為 也 先 絕 齊后 責地 且 必 受 欺 于 張 儀。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3分)
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
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2.B(重:再次)
3.C(①是說張儀主動請求前往楚國,④是陳軫對局勢的分析。)
4.C(張儀以“秦國商、於六百之地”的承諾欺騙了楚懷王大部分君臣,但陳軫對局勢保持了清醒的認識,沒有被蒙蔽。)
5.(1)且先出地后絕齊 / 秦計必弗為也 / 先絕齊后責地 / 且必受欺于張儀。
(2)張儀回到秦國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齊國,秦、齊兩國暗中締結盟約。
(“反”“使”“陰”各1分,語句不通酌情扣分。)
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