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語文第六單元檢測題及答案
九年級上語文第六單元檢測題:
怫然( ) 舴艋( ) ( ) 社稷(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1)等死,死國可乎( ) (2)復立楚國之社稷( )
(3)休鋟降于天( ) (4)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 )
(5)蓋追先帝之殊遇( ) (6)斜暉脈脈水悠悠( )
3.指出下列加點詞古今義。
(1)抑亦人謀也 古義: 今義:
(2)遂用猖蹶 古義: 今義: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義: 今義:
(4)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古義: 今義:
4.解釋下列多義詞的含義。
(1)遺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深追先帝遺詔 ( )
(2)效 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 ) 不效,則治臣之罪 ( )
5.選擇詞義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項( )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抱恨終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C.后值傾覆 檣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6.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D.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
(1)《破陣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詩句是 , ;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概括地再現緊張激烈的戰斗場面的句子是 , 。
(2)《諸葛亮集》中有這樣一句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 , 意思一致。
(3)《望江南》中表明思婦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產生的原因的句子是 ,本詞的主旨句是 。
(4)淹在《漁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們想家卻不甘無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
(5)《武陵春》中被詞論家稱贊為寫愁“創意出奇”的句子是 , 。
(6)《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表達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7)諸葛亮寫《出師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漢滅亡原因的句子是 , ,
。
(8) ,弓如霹靂弦驚。
(9)過盡千帆皆不是, 。
二、閱讀理解
(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本段節選自《 》,作者是 。(2分)
2.下面詞義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別厚待)
C.恢弘(氣勢宏大) D.引喻失義(說話中稱引譬喻不恰當)
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廣故數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應
C.今亡亦死 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下面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無敵國外患者
C.蓋追先帝之殊遇 籠蓋四野 D.以塞忠諫之路也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5.下面加點的部分不能連讀的一項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6.下列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漢,“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
B.作者分析形勢先說不利的主觀條件,后說有利的客觀條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議時,先從正面說,再從反面說。
D.本段的主旨句是“誠宜開張圣聽”,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建議。
7.這段文字分析了蜀國的內外形勢,作者的用意是( )(2分)
A.表達對“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懷念。
B.贊揚侍衛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達出師伐魏以報效先帝的決心。
D.希望劉禪認識形勢的危急,實施廣開言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