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法干警考試申論熱點
2017年政法干警考試申論熱點(一):擊碎反腐“燈下黑”
1月3日晚,中紀委宣傳部聯手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反腐大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與全國觀眾見面。這是繼2016年10月第一季反腐大片《永遠在路上》獲得極佳傳播效果之后,中紀委推出的又一反腐力作。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10余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現身說法,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
【論點分析】
錢江晚報發表李曉鵬的觀點:紀委都是監督別人的,誰來監督紀委?這個問題,王岐山曾經多次提到,所以又被稱為“岐山之問。”反腐大片第二季,聚焦于紀檢監察系統內部的“老虎”,一方面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另一方面也宣示了紀檢監察系統絕不護短的決心。“打鐵還需自身硬”,紀檢監察機關在高壓反腐的同時,自己不能被蛀蟲腐蝕,以至于形成“燈下黑”,自身出現問題。紀檢監察系統的黨員干部,還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忠誠于黨和人民,打造一只反腐鐵軍,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作出更大的貢獻。在制度化反腐進入縱深發展,國家監察體制進入實施階段的今天,推出反腐大片第二季,目的正是要提醒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制度反腐固然重要,但制度是由人來運作的,個人的廉潔意識對于制度改革的成敗,同樣至關重要。
人民網蔣萌觀點: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體現著反腐敗斗爭“步步為營”的扎實方略。不敢腐,是拍蠅打虎后產生的強烈震懾;不能腐,是機制與監管健全后的無法“伸手”;不想腐,是理想信念根植于心后的自律堅守。無論是《永遠在路上》,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其中“落馬主角”的境遇和現身說法,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與心理沖擊,將會產生不敢腐的強大震懾。那些曾經的高級干部被嚴肅處理,表明制度與監管的籬笆已然扎緊,不能腐的新常態正在形成。但也要指出,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仍須持續加力,實現不想腐離不開“永遠在路上”的持之以恒。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受到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擊碎了“燈下黑”的幻想,印證了反腐敗斗爭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2017年政法干警考試申論熱點(二):“九歲男孩告媽媽家暴”的反思
2日,9歲的童童背著小書包來到重慶沙坪壩覃家崗派出所,一見到民警,就哇哇哭了起來。童童告訴民警,他被媽媽打了,“這是家暴!”原來,上四年級的童童成績中等,媽媽給他報了一個補習班。童童不愿去,媽媽就打了他。后在民警的調解下,童童的父母答應不再強迫兒子參加補習班,童童也原諒了父母。(1月5日《重慶晨報》)
【論點分析】
這是一件小小的家庭風波,屬于小事一樁。但在小事的背后,卻反映出當今家庭教育的大問題。
首先,要不要給孩子上補習班?時下,社會上的家庭獨生子女偏多,做父母的當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由于有了這樣的思想,家長們都希望子女的成績能夠名列前茅。除了在學校的學習,家長還讓孩子去上補習班。成績好的孩子去上補習班,家長說是為了鞏固;成績中等的孩子去上補習班,家長說是為了提高;成績差的孩子去上補習班,家長說是為了甩掉后進的帽子。然而,補習班擠去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們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將孩子們變成了關在羊圈里的羔羊,孩子們當然不愿意。其實,孩子們的玩,是一種增長智力和體力的方式,家長應該留給孩子們玩的時間。同時,家長們不要用補習班將孩子栓起來,要避免將孩子培養成書呆子。
其次,要不要對孩子打罵?孩子雖小,童趣天真,但童心也有尊嚴。有些家長有著“棒打出孝子”的想法,其實封建的教育方法已不適應當今的教育,家長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從男童告媽媽家暴的事例可以看出,當今法制教育的普及,孩子們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已經增強。所以,“家暴”不再是家長們教育孩子的靈丹妙藥。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應該以德為先,以理服人,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并尊重孩子們的正確意見。切記,那種棍棒相加、拳腳相加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了,家長們應該遠離“家暴”。
家庭教育,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課堂,做父母的要切實當好這個課堂的老師。父母們希望著孩子的未來,那首先就要注意著自己的今天。
2017年政法干警考試申論熱點(三):對未成年人的網游限制令是精準保護
未成年人網游限制令:智能手機在出廠時預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可能將成為法律法規的明文要求。記者從國務院法制辦獲悉,國家網信辦起草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到8點打網游。(1月7日《新京報》)
【論證分析】
“禁止未成年人0到8點打網游”的未成年人網游限制令,無疑是這份送審稿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大的看點,此舉不僅體現出法治的精細化治理,也是對未成年網絡行為的精確關愛和精準保護。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青少年上網玩游戲已經司空見慣,調查顯示,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可以說,未成年人已經成為上網主力,可是未成年人上網大都是為了打游戲,很多人甚至到了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癡迷程度,這種無節制的狀態不僅嚴重損害著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也給其學習造成了嚴重影響。甚至一些青少年為了玩網游而盜竊、搶劫,可謂既荒廢青春,又誤入歧途。
現實中,很多網吧幾乎成了未成年人的專場,一個個稚氣未脫的面孔,在虛擬世界里虛度,透支著健康,荒廢著學業,令人惋惜和擔憂。而網絡信息泥沙俱存,一些色情、暴力、兇殺、恐怖等不良信息也對未成年人造成了嚴重危害,一些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淡漠,抵御誘惑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誤導和誘惑。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網絡而起。這無疑是一個值得警示和解決的現象。
近些年,隨著國家對互聯網信息大力整治,對未成年人上網的出臺了嚴厲的控制措施,掃黃打非、打擊網絡詐騙以及未成年人上網實名登記等,這些舉措都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對未成年上網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未成年人通宵達旦玩網游現象依然存在,甚至因此出現了很多不良后果,這就需要對這一現象升級管控、精細治理。如今,“禁止未成年人0到8點打網游”無疑就是這樣一種精細化治理的體現,也是對未成年的法制化關愛和精準化保護,體現了法制溫情。
只是,這項措施如何得到執行和落實,如何確保取得現實效果,還需要建立相關的配套制度,比如采取技術措施對網游進行凈化,加大對網游開發生產的審查和管控;比如建立監督和檢查機制,建立預防和懲處機制等,確保這項法規的執行力和生命力。
總之,一方面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打擊和治理,另一方面加強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的管控,打防結合,標本兼治,如此才能確保未成年人上網規范、適度和有序,才能確保網絡環境健康文明。
猜你感興趣:
1.2017政法干警申論范文
2.2017公務員申論熱點范文精選
3.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帶分析
4.政法干警申論熱點時評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