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申論考試練習試卷:道德建設
政法干警申論考試練習試卷:
二、給定資料
1.2011年10月13日下午5點30分,廣東佛山南海黃岐的廣佛五金城里,2歲女童小悅悅在過馬路時不慎被一輛面包車撞倒并兩度碾壓,肇事車輛逃逸,隨后開來的另一輛車直接從已經被碾壓過的小悅悅身上再次開了過去,7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都對此冷眼漠視,直到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此事件引發網友廣泛熱議。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于0時32分離世。
10月20 13上午,陳賢妹獲得佛山市南海區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分別授予的5000元和2萬元的獎勵。陳賢妹一開始表示拒絕這些物質獎勵,但又擔心不收錢背后有人議論自己“裝清高”。最后,在眾人的安慰和勸說下,陳賢妹收下了這筆錢。在獎勵儀式上,記者抓拍了一張陳賢妹的照片,陳賢妹看錢的眼神,是路人看小悅悅的眼神。
2.2010年12月15日下午1點多,深圳市福田區益田村,78歲的組織部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區里跌倒,保安和路人無一上前攙扶。20多分鐘后,兒子肖先生外出時發現,老人孤零零地趴在地上,額頭磕破流血,鼻子緊貼地面。他撥打l20,救護車趕來搶救半個小時后,宣布其父死亡。
益田村保安部負責人解釋,不是他們冷漠,只是害怕承擔責任,確實不敢前去攙扶,保安觸碰了老人,老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就說不清楚了。當時他們沒有撥打120,但是有保安親自跑到派出所叫警察。
2010年12月26日,杭州。61歲老太墜河,很多人目睹事故發生,72歲的老大爺朱阿毛以為救人輪不上自己,但等了3分鐘,橋邊聚集了近百人,卻沒人現身救人。“再不救就來不及了!”朱大爺急忙脫衣服入水救人。
3.救與不救,發人深省。“此前有法官判決攙扶老人過馬路的大學生承擔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當時就有人預言:以后誰還會再去攙扶受傷的路人?”律師拜金良一針見血地說,最近一再發生路人倒地受傷無人攙扶事件,就是這種預言的真實表現。有評論認為,“彭宇案”確實起到了一個標桿性的負面效應,讓很多場合下一些本想伸出援手者退縮,但如果把所有冷血的舉動及其意識深處“不要惹事”的心理暗示,均歸咎于一個糊涂法官的判例,無疑夸大了個案的影響力。
知名時評員司馬春秋表示,“小悅悅事件”中,18個路人其實并不值得批判。“這么多人都這樣,恰恰說明這是一個社會現狀。把板子打在這18個人身上,會掩蓋對這件事更深入的反思。”司馬春秋直指,此類事件根源在于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要杜絕這類事件,關鍵在于從政府層面給予保障,“交強險里有一項,是交通救助基金,但一直沒有很好地啟用。”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哲文所所長曾德雄博士則認為,根源在于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的精神。知名律師朱永平提出,像見義勇為、見死不救等“道德立法”,都需要謹慎,“除了警察、醫生有法定的義務救人,別的人都不算救護義務的特定主體。見死不救人罪現在還不成熟,可能會擴大打擊面,得不到實際執行”。
4.美國有兩項法律是要求和鼓勵人們助人為樂的,分別是《救援責任法》和《善行法案》。《救援責任法》規定了特殊關系人之間的責任,比如消防人員、急救人員有責任救助危境中的公眾,配偶之間、父母子女之間應相互救援,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州將此法律延伸到普通百姓,任何人都需要對求助的陌生人予以幫助。
《善行法案》保護的是施救人員,如果施救人員在幫助他人時造成被助者意外傷害,可以免除法律訴訟。
明尼蘇達州將“見危不救罪”列入刑法典,如果在現場而不給予合理的協助,當事人將被以犯罪論處。在佛蒙特州發生這種情況,見危不救者也會被處以100美元的罰款。
在美國,如果一個人沒有受過專門訓練,即使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形,原則上也不要輕易動手。一些州規定,發現陌生人受傷時,如果不打“9覆1”電話,可能構成輕微疏忽罪。
美國法律要求成年前必須掌握基本急救知識。幼兒教育的1/3是兒童對危險的認知和規避。
美國還有一條專門法律《好撒瑪利亞人法》,是為好人做好事量身定造的,可以避免其惹麻煩上身。“好撒瑪利亞人”意為好心人、見義勇為者。
對于見義勇為,新加坡法律則完全站在保護施救者權益的立場上。懲罰機制規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則須親自上門向救助者賠禮道歉,并施以其本人醫藥費l~3倍的處罰。影響惡劣、行為嚴重者,則以污蔑罪論處。該規定實施以來,新加坡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公民在實施見義勇為行為時也免去了顧慮和擔憂。
三、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1”畫線部分提到:“陳賢妹看錢的眼神,是路人看小悅悅的眼神。”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0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200字。
(二)結合給定資料,請談談對待“社會冷漠癥”,政府應該從哪些方面作出努 力?(30分)
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350字。
(三)“給定資料7”中提到“南昌精神”,請你結合給定資料,以“弘揚南昌精神”為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思想深刻,觀點明確,結構完整,語言流暢,1000字左右。
政法干警申論考試練習試卷答案:
這句話反映了陳賢妹的高尚精神和路人對生命的冷漠。陳賢妹對金錢的淡然態度與路人見死不救的漠然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1.陳賢妹身上飽含樸實無華、樂于助人、淡泊名利的優良品質。
2.18位路人的冷漠反映了我們社會存在道德滑坡、誠信缺失、公平正義精神缺失、冷漠癥蔓延等嚴重問題。
(二)答案提示
1.完善保障制度。(1)法律保障。確保司法公正,堅持有法必依,嚴格執行污蔑罪、誹謗罪等法律條款,免除公民行善的后顧之憂。(2)救助保障。擴大人身保險、交通救助險等保險覆蓋范圍,狠抓落實,給公民生存、生活的安全感:
2.加大宣傳力度。(1)對網絡、電視等媒介進行正確引導,通過多種途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2)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宣傳學習先先進典型,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3.加快誠信建設。推進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大對失信行為、污蔑行為的懲戒力 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4.加大資金投入。組織專門機構設立見義勇為獎勵基金,以獎勵、補貼、捐助等形式資助 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
(三)參考范文
弘揚南昌精神
就在類似“小悅悅事件,,的悲劇接連不斷地沖擊著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本就脆弱的心靈倍 受創傷時,南昌街頭的一群農民工合力抬起交通肇事車,為搶救車下受傷的女孩贏得了寶貴的 時間,用他們的拳拳愛心和實際行動筑起了道德與良知的高樓大廈,完美地詮釋了樂于助人、 無私無畏的“南昌精神”。
現今社會,多數人對偶然相遇的陌生人都會首先選擇不信任,更毋庸說見義勇辦、傾囊相 助了。在這種情形下,積極弘揚“南昌精神”意義深遠。
——大力弘揚“南昌精神”能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和基本要求。輿論的引導和精神的塑造,離不開典型的樹立和典型作用的發揮。
+2012年夏天,北京的強降水導致京港澳高速南崗洼鐵路橋下嚴重積水,數十輛汽車被淹。險情發生后,附近工地的l00多名農民工兄弟聞訊趕到現場,展開了一場生死大營救。那個夜里,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南昌精神’’在祖國大地的延伸,是對“南昌精神”的最好詮釋。
——大力弘揚“南昌精神”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要遵循的原則便是“以人為本”,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無私奉獻。
同樣是飛來橫禍,同樣是十幾名路人經過,“小悅悅事件”的“見死不救”與南昌街頭的“見義勇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群農民工的愛心義舉不僅拯救了生命,感動了公眾,更喚醒了社會的道德與良知,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為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然而,由于法律法規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公民責任意識不強、信任缺失,以及負面標桿性事件對人們的不良影響等,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正變得越來越冷漠。為此,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南昌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揚。
首先,應不斷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司法公正,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給公民以生存、生活的安全感和自信力。
其次,要積極推進社會誠信和公民道德建設,營造互幫互助、無私奉獻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加大對失信、污蔑等行為的懲處力度。
最后,通過對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大力宣傳,以及網絡、龜視、報紙等媒體的正確引導,形成全社會向先進學習的良好風尚。
南昌街頭的這群農民工以舉手之勞為人們在“小悅悅事件”中備受創傷的心靈涂上了殺菌去痛的“清創藥”,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和弘揚了樂于助人、敢于擔責、不圖回報的“南昌精神”。如此,我們還不為一直抱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私心理而臉紅心虛嗎?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