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法干警考試申論: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
未來幾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前景與經濟轉型趨勢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總的看,2020年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節點,也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加快金融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在這個特定時期,需要客觀估計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特定需求。總的看法是,農村互聯網金融正處在大發展的“風口”。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創新農村金融制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互聯網+”為農村搬來金融服務
依托互聯網 助力農村金融
以“互聯網+”實現農業農村新發展
[開頭示例]
三農問題是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老大難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而涉農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就更難上加難。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為中小企業帶來了新的融資渠道,在三農領域,“互聯網+”將為農村農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是對傳統金融服務的有益補充。
[結尾示例]
農村金融改革在起步,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更需要國家通過適當的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措施,給予必要的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也要勇于 擔當,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積極推進組織、制度、產品、技術、流程等全面創新,主動對接“三農”事業,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動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
【深度解析】
[現狀分析]
第一,農村信息化正在加快。當前我們的信息化社會建設,不僅在城鎮中初步實現,而且在農村中也在加快推進。據相關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 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28.8%,相比2013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尤其是農村移動端網民增速更快,2013年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已達 到84.6%,高出城鎮5個百分點。
第二,農村經濟正走向互聯網化。首先,過去幾年,農村居民對網購模式接受度達到84.41%,人均網購消費金額在500至2000元之間,并且仍有 增長空間。一些地方的淘寶村、淘寶鎮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形態。其次,全國電商巨頭正在布局農村電商,有許多地方正在加快打造互聯網小鎮。由此 看來,農村經濟的電商化將會持續加速,并加快推動農村經濟的信息化進程。
第三,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方興未艾。估計未來幾年,農村互聯網金融將迎來巨大的歷史機遇,發展潛力巨大。一方面,農村互聯網金融適應了農村非標準化 的金融需求。依托大數據,農村互聯網金融可以為農戶提供更多的增信服務,為解決農村市場主體貸款難的問題提供新的方案。另一方面,農村互聯網金融可以低成 本地推廣。農村互聯網金融以手機為金融基礎設施,覆蓋同樣規模的農村人群,邊際成本較低。
[原因分析]
第一,農村金融存在巨大的供求。農村金融一直是金融領域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農民貸款難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農村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供不應求,競爭不充分的局面并沒有打破,農村金融供需缺口較大。
第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空間在農村大市場。目前,一線城市是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主戰場,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互聯網金融還處于起 步階段,但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估計未來5年,隨著信息基礎設施在農村地區的逐步健全,廣大農村居民對互聯網技術的認知逐步提高,將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普 惠程度,釋放農村市場的巨大需求潛力。
第三,以互聯網金融釋放農村消費大市場。中國農村消費市場是世界經濟版圖上少有的亮點,但這個巨大的市場潛力真正釋放,重要的依托之一是加快互聯網金融向農村拓展。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紛紛將業務向農村加快拓展,正是看到了農村巨大的消費潛力。
[對策措施]
政法干警輔導專家認為,加快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除了加大相關的政策支持外,更需要加快“互聯網+”時代的金融體制改革。
第一,加快市場導向的農村金融改革。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最為重要的是市場開放。如,加快推進農村金融開放,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依托互聯網、大 數據等為農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務;鼓勵傳統電商在為農村提供商品服務的同時,加快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多樣化、個性化等 方面的突出優勢,豐富農村金融市場等。
第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機制。這個監管是以市場開放為基礎,以事中、事后為主。這就需要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實施統一監管。
第三,加快互聯網金融相關立法。通過立法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厘清互聯網金融發展涉及的主體地位、業務范疇、發展方向、監管體制機制等基本問題,系統構建相關的配套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