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政法干警考試申論熱點
[綜合分析]
應急車道本來是專供救險、消防救援、醫療救護等處理應急事務的車輛使用,是“生命通道”,禁止社會車輛駛入或者停留。但在很多時候,應急車道卻成為很多車主行車的“捷徑”,利用應急車道超車、堵車時占用應急車道。
一方面,當前中國快速進入汽車時代,人們的駕駛習慣和文明修養卻并沒有跟上時代腳步,公共道德意識缺乏,為自己私利而罔顧社會道德。
另一方面,占用應急車道是一個應急意識問題。此外,還與不重視急救與救援能力的培養,占用城市小區、商場等建筑的消防通道,給相關建筑的逃生通道上鎖,防火門等形同虛設等與關。這些類似現象背后,明顯隱含著一些人預見性不足、警惕性不高、風險意識缺失等問題。
總之,應急車道被占是一個法律問題,法律執行力度問題,但更是一個應急意識、公民意識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多方努力、多管齊下!
[參考對策]
對此,中公教育政法干警專家認為:
第一,國家層面應當健全明確的法規,讓基層執法者有法可依。
第二,國家應當從大層面協調好各部門的利益,確保一條高速公路一盤棋,大家協調一致,綜合利用各種資源,避免路面設施的重復建設,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加強公民教育,培養公民公眾利益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第四,建立快速巡查機制,使用摩托車等便捷的交通工具進行路面巡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配備直升機來配合交警和路政部門的路面巡查和應急指揮。
第五,交警部門還必須加大交通文化的宣傳力度,培養司機的法律意識。
下面,我們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為例,為大家展示,如何看范文,如何學習范文,如何提升自我的文章。
以新作為催生改革新氣象
(標題短小精悍,用“催生”這個動詞讓整個標題生動形象,同時,與時俱進用了2015年的新詞“新”)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何謂“進行時”?既指馳而不息的狀態,也指坐言起行的精神。換言之,改革不是徒陳空文、等待觀望,而是要立說立行、說到做到。(開頭開門見山引出主題,語句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有說服力。考生亦可以選擇書寫小短句,既能保證語句的流暢,還能讓語句鏗鏘有力。)
環顧當今中國,新一輪改革大潮已經起勢。身處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站在全國兩會過后的新起點,如何進一步激發改革精神,讓人民群眾看到黨和政府的改革決心?如何更好地凝聚改革力量,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改革新氣象?(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吸引讀者的眼球,引起讀者的興趣;多用詞語增加文章的文采。)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自問自答,過渡流暢。)改革只有進行時,改革期待大擔當,改革呼喚行動派。現在,根據中央擘畫的改革藍圖,各地各部門都有了改革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接下來的關鍵,在于落實。正因如此,指出,“要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真抓實干,蹄疾步穩,務求實效”。(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引出總論點,論點更有說服力。同時,論點的表述非常靈活,體現漢語的博大精深。)
落實改革如何破題?找準突破口是前提。“會呼吸的痛”折射的環保難題,“輸在起跑線上”背后的教育公平,“明天誰來當醫生”反映的醫改命題……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感受百姓生活的痛點,就能找準制定改革舉措的切入點。簡政放權、新型城鎮化、國有企業改革、社會管理創新……對于這些改革任務,既按中央確定的方向、目標、原則辦事,又勇于探索、勇于創造,扎實有序推進,才能做到與中央要求“上下對稱”,實現改革“蹄疾步穩”。(“改革”這個抽象的話題通過社會熱點的闡釋使其具體明了,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讓文章鮮活生動。同時,提到“簡政放權”等相關政策,將改革具體化,運用理論政策分析法讓文章有深度。)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改革從來都是人民群眾的共同事業。回顧1978年以來的改革歷程,正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正是各地區各部門的主動實踐,使基層探索與頂層設計彼此呼應,改革共識與改革合力相互激蕩,催生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造就了風雷激蕩的時代風貌。今天,面對改革深水區、發展攻堅期,沖破觀念禁錮,突破利益藩籬,需要有勇氣、有膽識、有擔當,呼喚大力改、大膽試、大步闖。從時間表倒數最緊迫的事項改起,從老百姓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更好地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與潛力,才能不斷增強改革的感召力,動員和激勵更多的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此段落采取歷史維度分析問題,從改革開放分析到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為改革提供了歷史參考價值,另一方面展現了改革的歷史更迭變遷,但是不變的是人民群眾的期待,人民群眾的呼聲。這種分析問題的維度值得考生學習和仿效,尤其是在考生文章缺乏邏輯的時候,適當運用表述的內在邏輯,可以讓文章條理清晰。)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氣象;哪里有創新,哪里就有新發展。我們今天的成就,無不源自迎難而上、銳意攻堅所形成的“改革紅利”,這又構成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機遇。激發一往無前的進取意識,增強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樹立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以久久為功精神抓落實,我們就能不斷用新的發展為改革開疆拓土,讓改革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不竭動力。(結尾貫徹了本文的風格,單刀直入切入主題,從總體上對文章做了總結;同時采取升華主題的方式,由改革升華到中國夢,讓整個文章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考生需要學習兩點:一、總結全文,不是重復文章的總分論點,而是對文章總體上有所把握;二、升華主題,不是刻意拔高,堆砌相關理論政策術語,而是通過層層推進的論證,讓文章的主題得以深化。)
總體評析:此篇評論員文章采用總分總結構,符合申論文章的基本寫作結構。在此基礎上,其文章內在邏輯環環相扣,段與段的過渡、銜接自然流暢,充分的證明了文章觀點,而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生在寫作過程中,要學會通過文章的內在邏輯增強文章的條理性,進而增加文章的證明力。
接下來,文章的語言風格平鋪直敘,雖引用不突出,但是句子短小精悍,直擊讀者心靈;用了大量的詞語,準確無誤的表達觀點。考生在寫作中,可能由于積累匱乏,缺少引言、理論政策或原理效應等這些內容,但是只要能夠清晰地表達文章觀點,亦不失為一篇好文章。因此盡量多用詞語或成語,讓文章更加準確,表達更為簡潔。
再者,文章在行文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了引證、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讓文章生動、有條理。考生在復習中,要多了解論證方法的運用和操作,而不要僅僅停留在了解論證方法是什么的層面。更為重要的是,要理解論證方法是為論點服務的,切忌為了論證方法而用論證方法。
最后,通過這篇文章希望各位考生能學會閱讀范文、分析范文、仿寫范文,在考試過程平時訓練的方法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