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要靠全方位悉心呵護
認知評價度。心理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公式:自尊=成功/抱負水平,即個體的自尊水平取決于其實際的成就與潛在的抱負水平之比。由于評價者在作為評價主體的同時,自身也是評價的客體,因而評價的結果通常是正向的,具有一定的積極性和穩定性。適度的自尊能產生自我悅納,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把握自尊的認知評價度,應該防止自我評價上的過高或過低。
情感體驗度。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形成良性循環,其價值不僅在于肯定既往,而且有助于達成理想和追求;反之,則會形成惡性循環。把握好自尊的情感體驗度,一方面要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要注意維持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特別是對于從事一般崗位或變換崗位的同志,要防止情感“落差”,避免消極情感體驗的蔓延,即便崗位再平凡,也不能敷衍塞責,而應全身心投入,在平凡之中體悟出不平凡的意義與價值。
監控調節度。生活是變化的,因而自尊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自我監督調節適應生活的過程。按照能力和價值的不同組合關系,自尊分為四種層次:高自尊、低自尊、防御型自尊和中間型自尊。把握自尊的監控調節度,就是認清自身自尊的層次及其特點,學會不同狀態下的自我調控。在一個人的成長進步中,既有順境,也有逆境。順境時,自律自覺,須知“山外有山”;逆境時,善于調適自己,知恥而后勇,懂得“天無絕人之路”。
2.一分為二看自尊
■哲學教授 唐志龍
自尊心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實現所引起的內心體驗。我們所講的自尊心,是由于官兵個人正確認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地域、團隊,在科學把握自己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自愛心、自信心及自豪感,包括尊重自己的人格、智慧和能力等方面。人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人人都應該正確看待和保持自己的自尊心。對待自尊心概括起來說,就是要“一分為二”。
一方面,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尊心。只有堅持自尊、自愛、自信、自強,才能確立科學的榮辱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覺地不干有損于尊嚴、有損于威信、有損于聲譽、有損于人格的不道德事情。因此,自尊心可以看作是人生旅程中道德自律的“警戒線”。一個沒有自尊心或缺乏自尊心的人,就會丟失自己的國格和人格,是非不分、美丑莫辨,就會成為“無恥之徒”。另一方面,要防止和矯正自尊心的變態。這種變態,是指自尊心太強太弱或受到損傷后而產生的不正常心理狀態。它既包括自尊心惡性膨脹,表現為虛榮心強、盛氣凌人、自我陶醉、妄自尊大,看不起任何人;也包括自尊心極端萎縮,表現為胸無大志、甘居下游、自卑感強、自暴自棄,干不成任何事。上述兩個方面相反相成,我們應該科學把握,在“立”和“破”的辯證統一中培養良好的自尊心。
3.維護自尊應有度
■軍隊政治工作學副教授 陳岸然
自尊心人皆有之,從本質上講,它是人們對自身尊重的一種心態。自尊不是單個人的事,既包括尊重自己,也包括尊重他人,它體現在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國家的各種社會關系中。由于個性的差異,以及道德品質、自身修養的差異,每個人的自尊心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對自尊的認同、自尊心的強弱會有很大的差異。既然人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的自尊心又有其個性特征,這就要求每個人在社會交往中都應該把自尊心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在和諧中把握好度,而并非自尊心越強越好。
在軍營,官兵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同志式的官兵關系、戰友關系,每個人的自尊心都應有一個彈性的“包容度”,能夠正確對待他人及組織對自身的評價,尤其是一些批評意見。不能一聽到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議論就認為傷了自尊,更不能把領導和同志們的批評認為是跟自己過不去。即使碰到一些同志間有傷自尊的言行,或領導在教育管理上有欠妥當的地方,也應該正確對待,盡可能大度一點,而不應該因覺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去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作為軍人維護自尊,還應該把握好關系到軍隊形象和民族尊嚴的“容許度”。軍人肩負著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神圣職責,軍隊的形象、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利益,是軍人共同的自尊,沒有國家、民族和軍隊的尊嚴,就沒有我們個人的自尊。這個“容許度”是一個剛性的“度”,有一個不可通融的底線,這就是決不容許損毀軍隊形象、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必須與一切有損國家尊嚴、民族尊嚴和軍隊尊嚴的言行作堅決的斗爭。
4.自尊心應該和諧發展
■心理學副教授 王金麗
自尊心在心理學領域屬自我意識范疇,指的是個體由肯定的自我評價引起自信、自愛以及期望獲得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心理狀態??梢姡宰鹦氖亲晕易鹬兀⑾M蛔鹬氐男睦眢w驗。
以往的研究認為,自尊心強的人自我認同感也高,比自尊心弱的人表現更積極。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自尊心不是單維度起作用,它與自我評價、自我概念、自我認同感相互影響,自我認同感更具有整合作用。如果把自我意識當作系統看待,自尊心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自我認同感則是系統中各部分的協調員,自尊心健康發展的前提是自我各部分的和諧。
軍人是在群體中通過不斷與他人互動成長進步的,周圍的人往往就是自己的參照物。個人的自尊心一方面可以經由自信、自愛、自強獲得,另一方面也需經由他人的認可得到支持與提升。孤立的自我與孤獨的自尊,在無人回應甚至遭人否定的環境中難以維系。自我中心等同于只要別人在意自己的自尊心,而無視或否認別人的自尊心。在強調整體和諧的軍營中,無論個體還是組織,都需要關注每個人的自尊心,個人更應該學會因人因事調整自己。
軍人的自尊心還應該與職業認同感和諧發展。選擇職業是十分慎重的事,其中的一個關鍵在于使個體的自尊心包括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滿足。喜歡軍人的職業,其自尊心就轉化為自信、自愛、自強;反之則喪失自尊心,會使人變得自卑。從自負到自尊再到自卑,是自尊心由強漸弱的過程。自負是一種極端的自信,建立在自卑的基礎上,自負的人表現為貶低軍人群體或軍人職業,過分抬高自己。自卑者貶低的對象則是自己。軍人自尊心與其軍人職業認同感步調一致,軍旅生涯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也才會樂在其中。
健康的自尊心,就是能找到自尊心的支點,因自身的價值、在群體中的地位、對軍人職業的認同等等來肯定和正確認識自我,同時又懂得把個人自尊心上升為集體、國家、民族的自尊。
5.自尊貴在自愛
■軍隊政治工作學教授 朱少華
首先應該肯定,適度的自尊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對于引導青年官兵安心軍營、奮發進取、在本職崗位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建功立業,是一種向上的心理鋪墊。同時,自尊還是一種人格需求,有了自尊心,才能保持堅貞的氣節和情操,才能自強不息;相反,缺少自尊心的人,什么喪失人格的事都可能做得出來。古人所說的“有志者在乎自尊自立”,就是這個道理。
顯然,對于戰士的自尊心,帶兵人應予保護,并引導他們由自尊向自愛發展,但不能袒護,不能哄著、寵著。自愛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是不可能去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的。何況,現代社會所倡導的自尊,既包括尊重自己,也包括尊重他人;現代社會所強調的自愛,既包括愛自己,也包括愛他人。因此,要引導戰士保持健康的自尊心,在愛自己的同時,尊重和熱愛戰友、領導、集體和我們的社會,把自愛與關愛他人統一起來。
關愛他人是愛心的崇高境界。從一定意義上講,過分自愛往往容易走向自戀和自閉,陷入極端個人主義的泥潭。有了關愛他人之心,就可以走出孤芳自賞、過分自恃的誤區。因此,應該教育戰士常懷仁愛之心,用自尊支撐自己的人格,用自愛完善自己的品行,用仁愛拓展自己的胸懷,在軍隊這個大學校里搏擊風雨,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