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一):
熱點背景: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0部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簡化群眾辦事環節、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暢通政務服務渠道,著力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
面試預測題目:
陜西省政府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建成省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到2019年,建成省級統籌、部門協同、貫通市縣鄉村的多級聯動“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對于“互聯網+政務服務”請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
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必然的要求,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創新手段,是建設法治社會政府服務型創新政府的重要支撐,是“互聯網+”行動重要內容和有效保障體系。
與傳統的電子政務相比,“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是簡單的“新瓶裝舊酒”,而是技術、思維、資源等多個層面的整合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最大特點是建立一個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的平臺,打破原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從而使公共服務和政府管理登上一級大的臺階,實現政務服務的精細化、準確化、便捷化。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行,初見成效:1.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行說明我國政府職能正向著服務型轉變。“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行減輕了政府窗口的工作壓力,優化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了出錯次數,更避免了因疲憊、煩躁而產生糾紛。與此同時,政務服務流程的電子化、移動化也節約了辦公成本,不但方便快捷,而且綠色環保。2.提升政府公信力。“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政府管理創新的先導,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互聯網上,而是在流程優化的基礎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業務功能。網上審批的辦事依據、標準、程序、結果等都公開公示,審批部門和辦證市民也不見面,還利于減少權力尋租等腐敗問題。3.減少企業、群眾辦事成本。互聯網辦理政務了,企業通過網絡提交材料,各部門通過網絡進行審批、反饋,領證時到大廳補簽字就行了。互聯網辦理政務不但減少了企業、個人辦理各類審批事項的時間,減少了時間成本,而且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服務消費成本。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行得到企業普遍認可,但還存在一些問題:1.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部分偏遠農村沒有網絡全覆蓋。部分工廠選址比較偏遠的企業,例如銅鼓較有代表性的杉木、毛竹木材加工企業,因地處偏遠,互聯網沒有通入工廠,導致一些企業無法利用互聯網辦理政務,不能第一時間知道政府發布的相關文件,進而影響到他們對市場行情的把握,不能及時作出合適的決策。2.“互聯網+政務服務”宣傳推廣不到位。目前互聯網政務宣傳方式主要為辦事大廳工作人員推薦,受眾面小,宣傳效率較低。大部分群眾也是自行前往政府服務大廳辦理政務,互聯網政務利用率很低。3..部分互聯網辦理政務還需要提交紙質材料,同時“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沒用同步加入電子印章、電子簽名功能,部分證件工本費不能互聯網繳納。多重因素下導致“互聯網+政務服務”距離“一站式”“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還有一定距離,仍有較大進步的空間。
受一些因素的制約,還有相當大比例的事項現在還沒法實現全部網上審批,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1.加強農村偏遠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大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設施水平和服務質量,改善當地企業發展環境。2.加大宣傳力度,打通簡政放權“最后一公里”。政府牽頭網絡媒體、電視報紙等宣傳渠道,大力宣傳互聯網辦理政務情況,并著力開發各類政務APP,加大與網絡主流軟件合作,如微信、支付寶網上繳稅、扣款,社保、公積金查詢等群眾比較關注的政務。3.精簡審批,增加互聯網辦理政務項目,.建立統一數據庫,加大跨部門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整合原本割裂在不同部門的數據,并加以分析,生成政務數據,用于改善公共服務,指導決策。政府應加快推進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及國家等各層級的數據信息聯網共享,解決重復提交材料、重復審查以及跨區域申辦人的身份、材料難核實等問題。同時,加快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加大電子簽字、生物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應用,強化信用約束,更好保障網上審批的順利運行。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二):
【背景材料】
遼寧省錦州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是省級養老示范工程,也是市政府確定的2014年重點民生工程,原計劃今年5月1日動工。可從2013年10月開始,盡管領導高度重視,并由民政局一名副局長重點協調各種審批,可是歷時8個月,經過39個單位,加蓋了133個公章,仍然沒有完成審批工作;下一步審批還要涉及7個單位,辦理12大項審批手續。(6月30日《人民日報》)審批難、難審批,這是很多企業和民眾的普遍感受。一個受到市領導“高度重視”、被列入市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工程”的項目,盡管手拿尚方寶劍、并有副局長親自擔綱參與協調有關事宜,蓋了133個公章卻依然未能走完漫長審批長征之路——其他項目能有什么待遇、遭遇何種情形,我們可想而知。不是不作為,而是“慢作為”,好好的民生工程,只能被拖成讓人長吁短嘆的“鬧心工程”。
由“133個公章”印證的辦事之難,讓人不由得想起另一件奇葩故事:年初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香繽投資集團董事長許明金在小組討論中大倒苦水——“保障房建成了,供水供電卻沒有人管,協調會開了163次,每次都有會議記錄。會有人開,飯有人吃,開完會后拍拍屁股走人,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如今,蓋好的保障房只能給蚊子住!”如果說133個公章是133種審批權力之間的相互掣肘,163次協調會則活脫脫地證明了一種群眾司空見慣的“官僚主義嘴臉”:會照開、飯照吃、事照議,就是不落實。對于某些權力部門官員來說,工作不推不動、推了也只是慢動,每次都要回到原點重新出發,把辦事人折騰得如同脫胎換骨一般,事情依然在原點毫無進展。
【命題預測】
遼寧省錦州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是省級養老示范工程,原計劃今年5月1日動工。可從2013年10月開始,盡管領導高度重視,并且由民政局一名副局長重點協調各種審批,可是歷時8個月,經過39個單位,加蓋了133個公章,仍然沒有完成審批工作;下一步審批還要涉及7個單位,辦理12大項審批手續。對于審批工作中“章太多”現象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一個省級示范工程審批過程如此繁瑣,復雜的蓋章過程不僅反映出審理過程的復雜,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并不是審批手續真正需要那么多時間,而是工作人員的不作為、慢作為將審批時間拉長,這一現象在社會上屢見不鮮,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造成審批過程復雜,任何一個項目審批都需要蓋如此多“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機構設置不合理,公章蓋印存在交叉重合的現象。這么多公章都是必須蓋的嗎?其實,并不是這樣,此項事件曝光后,受到市里主要領導關注后,審批程序立即簡化,只需要46個單位審批。公章蓋印的交叉重合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首要原因。第二,審批過程并不順利,及時性很差。被阻礙的根本原因是審批難,審批單位并不買賬,該推諉扯皮的依舊推諉扯皮,該踢皮球的依舊踢皮球,該慢作為的依舊慢作為,活生生的將審批之路變成了另一個巨大工程。第三,審批人員群眾意識過差。可想而知,帶有“官”字的審批都這么難,平民百姓辦事可能會難上加難,進一步暴露出了一些單位辦事拖沓、不作為、慢作為、責任意識差、服務態度差等等衙門作風。在這樣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意識之下,怎么可能出現審批迅速的情況。
在走群眾路線的今天,更應該多站在群眾的立場考慮,審批程序能簡化的簡化,因為審批單位部門相隔甚遠,跑一趟還不一定能辦好,如果是走形式的章就直接省掉吧。更重要的是,提高部門工作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清除推、等、靠等等慵懶行為,不要等上級催促才馬不停蹄的辦理,要主動作為,讓辦事的群眾在自己的部門能感受到一絲溫暖,不要讓“辦事難、辦事煩”成為群眾傷心難過的源頭。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三):
【熱點背景】
2017年1月18日,我國首次發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辦法提出,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行終身責任制。當前,我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部分地區污染地塊類型復雜,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嚴重,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安全隱患,急需加強污染地塊的環境監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塊風險,實現安全利用。
【解析】
近年來,隨著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在帶來GDP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觸目驚心的土壤污染。在據不完全統計數字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的點位超標率高達19.4%,足以看出土壤污染的損害性不容小覷。
在“土地財政”的當下,在GDP經濟的攜之下,問題被暫時隱藏,污染被暫時遮蓋,自我感覺良好不乏存在。更有甚者,不少地方管理者秉持“且盡生前有限杯,莫管身后無窮事”的思維,任期結束,留下滿目瘡痍的污染。
如果不加以治理,僅由土壤本身自然恢復,一般需要耗費兩三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何況土壤污染是一個長期漫長過程,很難直接看出到底有多少土壤遭受污染,嚴重程度與否。
對于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需要事前的審批、監督有的放矢;需要提早預防;需要充分公開、信息透明,公眾就能知道污染的區域分布、輕重、影響;需要形成倒逼機制,建立土壤污染責任終身追究機制。
猜你感興趣:
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解析
2.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聚焦
3.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解析
4.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