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疆公務員面試習題帶解析
2017新疆公務員面試習題(一)
【解析】
“無事酒”就是除了婚喪嫁娶之外,沒事找事擺場子辦酒席,趁機收取份子錢。尤其是在偏遠地區,辦“無事酒”已成為一些干部斂財的工具,應該及時剎住此不良風氣。
我國民間有逢紅白喜事擺酒請客的傳統,主人家擺酒席,赴宴者要隨份子,這也是正常的人情往來。可是在中央持續反腐壓力下,一些官員改頭換面,借著辦“無事酒”的名義大肆斂財,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黨紀國法,也給正常的民間習俗抹了黑,更敗壞了社會的風氣。無事酒在部分黨員干部中仍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部分黨員干部存在貪腐思想。在中央政府的高壓之下,他們不能明目張膽地進行貪腐,只能轉背地里,仗著手中有權力,故意為自己設置腐敗由頭,亂敲竹杠,群眾得罪不起,只好破財免災;第二,政府部門監管有難度。由于“無事酒”具有隱秘化和分散化的特點,一些人為了規避檢查,到其它鄉鎮、區縣辦酒席,一些人為了掩人耳目,化整為零,多個場所分散辦酒席,甚至還有一些人,今天辦兩桌,明天擺幾席,只收禮金,不寫禮單,這些都給整治帶來極大難度,導致無事酒現象明降暗升;第三,部分官員手中的權利缺乏約束,存在權力尋租的空間,使很多群眾不得不帶這個“緊箍咒”。
因此要想遏制“無事酒”的腐敗,一是要制定“限酒令”、“限宴令”,婚嫁和喪事需要提前申報,在宴請數量、宴請范圍上加以限制。二是要加大監管和懲處力度,領導干部一旦被發現違規辦酒席,一律免職,同時還可能追加黨紀處分。三是要把權力曬在陽光下,堵死尋租空間,在“互聯網+”的時代,不妨把基層干部的權力關進“數據鐵籠”里,讓權力無租可尋,重構地方政治生態,約束官員手中權力。四是要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在黨校輪訓的過程中,讓黨員干部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利是老百姓賦予的,不應該濫用手中的權利,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意識和公仆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剎住貪腐之風。
2017新疆公務員面試習題(二)
S市為治理大氣污染和浮塵,通過水泥澆灌將樹根封堵住,并下發紅頭文件要求轄區內的飯店全部停業,引發廣大民眾和輿論的嘩然和質疑,認為這就是“一刀切”,對此你怎么看?
【解讀】
對于這件事情,本應是一件有利當地的一件好事,政府部門下大力氣治理大氣污染,飽受其害的民眾應該歡欣鼓舞才是,為何要對政府治理工作“喝倒彩”,顯然,政府部門用“一刀切”的方式治理大氣污染時,將復雜的社會問題過度簡單化了,并且把民眾的生活方式當成了對手,無論是關停餐館還是堵住樹根,均是把民眾當成治理大氣污染的最后“埋單者”。
因此,面對洶涌的輿論,相關部門應意識到,這兩件本應成為好事的工作中,堵住民眾參與之路,政府相關部門急需從自身找找原因了。
政府部門治理大氣污染時,沒有足夠的民眾參與,孤軍冒進導致進退兩難。民眾參與社會治理有三種模式:最好的模式是拿出議題讓民眾充分參與,達成共識之后再出臺政策;其次的是專業人士拿出草案,征集民眾意見之后進行修改,最后再推行;最差的是自己選擇議題自己拿出草案自己推行,此舉會堵塞民眾參與的渠道,在自己的家園建設中,被“排擠”成為圍觀者。遺憾的是,S市政府選擇了最差的治理策略,民眾的冷嘲熱諷,實際上是對無法參與其中的不滿。
簡言之,都知道空氣污染傷害甚多,為了避免負面效果,就把正常生活攪成一團亂麻,為了將來呼吸新鮮空氣,眼巴前的日子沒法過了,二者關系沒有平衡好,政策再好也難徹底實行。尤其是,治理大氣污染并非簡單關停污染源和升級改造相關產業,而是借此重新塑造民眾的生活方式,將環保理念變為各個生活階段的不同細節。也因此,像治理污染這樣的民生大事,需要傾聽民眾的聲音,他們是治理成本的承擔者和治理后果的受益者,理應有發言的一席之地。以此觀之,S市政府部門的雷厲風行,是自上而下的推動,甚至形成了下必甚焉的局面,有些自以為是了,自然只能在政策實行后才聽到不滿之聲。
基于此,環保事業的開展,首先要端正工作態度,學會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真正實現環保工作的全民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打好環保工作的全民攻堅戰;其次要健全環保工作機制,實現科學調研、統籌規劃、重點治理。不能急功近利,要特別警惕有人玩“環保花活兒”。對那些在環保上玩手段、耍滑頭的人,理當嚴肅問責,以儆效尤。最后要在具體措施操作上,體現因地制宜,方法得當,做到真正體現環保工作的效果。
2017新疆公務員面試習題(三)
2016年7月,在新疆阿勒泰市街頭,一名路人當街揭穿一名“殘障”假乞丐的伎倆,將他的外褲強行脫掉,竟發現他原來將雙腳屈膝藏在內褲中,從而假扮失去雙腿的殘疾人士。此事隨即引發網民熱議。對于“假乞丐”現象,你怎么看?
【解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倡導誠信、在倡導友善、在倡導關注弱者奉獻愛心,而如今假乞丐當街遭路人揭穿一事再一次引發人們的熱議,使人們產生更多的顧慮與猜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近年來,類似的假乞丐事件層出不窮,諸如乞丐坐飛機,手拿Iphone6,開豪車,雇保姆等等。為此,重慶市救助站曾對全市1000多名乞丐做過調查,發現乞討者每天乞討至少乞討300-400元,月收入遠遠超于白領,這儼然成為社會上的一種亂象問題。第一,使貧者更貧。假乞丐欺騙路人的事件頻繁出現在生活中,讓人們驚心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人寒心,甚至會導致人們產生逆反心理,不再奉獻愛心,使那些真正的弱者得不到救助。第二,擾亂社會秩序。假乞丐現象的滋生是很多品行不良的人看到所謂的商機,進而誘發社會上的欺詐誘騙、拐賣婦女兒童等違法犯罪的行為,甚至會產生很多暴力現象,這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第三,敗壞了社會風氣。當前,假乞丐均為四肢健全之人,不去努力尋求工作,卻借弱者的身份和名義,拋開自我價值觀念向路人伸手索要,如此的不勞而獲更助長了懶惰的社會風氣,產生信任危機。第四,不利于國家救助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假乞丐的渾水摸魚給公共部門帶來了很多迷惑,使其不能直接真實地了解社會上的總體生活水平,從而在制定政策時便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
當然,從這樣的現象中也不難看出,假乞丐的盛行確實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職業假乞丐行業有利可圖,但更多的也反映出當前社會上沒有更多的就業崗位來滿足他們的求生需求,國家沒有更為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保障老人和孩子的基本生活。
所以要想真正的根除社會上的假乞丐現象,給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還需要做出很多努力。首先,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對于假乞丐行騙行為給予規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滿足老弱病殘的衣食住行。再次,開創新的保障和救助方式,可為乞丐提供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心理咨詢或提供就業渠道,使他們能自食其力。最后,要充分發揮好輿論媒體的作用,從社會層面廣泛的宣傳誠信、友善的理念,呼吁大家互幫互助,關心弱者。
看過“2017新疆公務員面試習題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