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甘肅省公務員面試題帶答案
2017甘肅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工作努力,說明小王有熱情有干勁。工作中犯錯是在所難免,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小王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溝通意識。幫助小王的關鍵點在于強化他的溝通意識,這種溝通不但包括日常工作向領導請示匯報,也包括與同事開展工作時的交流探討。
一個人只有與他人及時、有效地溝通,才能建立起牢固、長久的人際關系,進而能夠幫助自己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溝通不順暢,不僅不能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傳達給對方,甚至會引起誤解?,F在,小王的這種情況,主要就是溝通不暢所致。作為單位的一分子,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小王擺脫困境,促進單位的和諧發展。
首先,小王剛進單位,是新人,雖然工作努力,但是經常犯一些小錯。這可能是對單位的業務和運作情況還不是很熟悉,工作路子不對,又缺少與其他同事的溝通。所以作為老同志,在平時工作中,要主動詢問他的情況,了解他的困難,并努力對他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使他能夠快速進步成長。
其次,對于小王不善交流溝通的問題,要積極引導??梢哉乙粋€工作之余的休閑時間,真誠、耐心地對其進行開導、規勸,關心他生活、工作的情況,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尤其是交流溝通方面的不到位,要讓他擺正心態,真正認識到問題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溝通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其他同事相處交流,使自己人際關系和諧,更好地向領導匯報工作,使領導了解自己的工作進展和決策思路,避免誤會的產生。建議其找合適的機會主動找領導溝通,說明實際情況。
再次,對于領導對小王的看法,也可找一個恰當的時間,向領導說明小王的情況,努力幫助他們消除彼此間的誤會。
總之,作為單位的一分子,擔負著和諧單位建設的責任和義務,必須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積極處理部門間、同事間、部屬間的種種誤會和矛盾,為領導排憂,為同事解難。
2017甘肅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近日,在下機構考察時談到:“干部好不好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針對這句話你怎么看?。
在基層考察調研時著力強調“群眾說了算”的干部評價標準,對于地方各級干部來說,這是一種形勢倒逼,更是一種明確信號。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百姓心為心,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真正做到為官有為,實干有為。
在過去部分地方、部分領導干部存在著“唯上不唯下”的現象,過分重視上級領導輕視基層群眾,群眾的發言權沒有得到全面的發揮,群眾的心聲被埋沒。部分領導干部對群眾訴求置之不理,究其原因是老百姓對干部的考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句話明確了領導干部的考評依據,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領導干部必然要以“公仆”的姿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黨員干部的“服務質量”如何,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沒有監督的權力,最易產生權力任性與權力腐敗,百姓作為對領導干部最直接的監督力量,能夠清晰、明確地看到他們為百姓做了哪些事兒,哪些是實干的,哪些是“面子”上的。正所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領導干部怎么樣,百姓可謂一目了然。在百姓“雪亮”的目光監督下,是你想任性也無路為之,更何況是百姓口碑不過關,必然會“前途未卜”。
而我們的干部要成為百姓口中的好干部,實現基層群眾對領導干部的考評影響,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多聽群眾意見,能及時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急難盼怨問題,立足本職崗位積極謀劃,站在群眾立場分析解決問題。要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努力地使我們制定和實施的各項方針政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利益,切實解決好廣大群眾的民生難題。
其次,領導干部要走訪調研,主動傾聽民聲是一方面,同時也要加強制度建設,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多讓群眾參與其中,汲取群眾智慧,以公開透明贏得群眾信任,打造“陽光型”干部。通過創新基層民主方式,發揮民間組織作用,建立陽光政務平臺征集網民意見等方式,擴大公民參與、暢通表達渠道。
最后,也是要多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展示工作亮點,面對干得好、能力強,群眾自然會給出高分,而面對工作無所作為,不求上進的慵懶散干部,群眾只會給予差評。
綜上所述,要更好的運用百姓“口碑”這塊試金石,從制度上規定百姓“口碑”的分量,在干部考核任免時,要多聽聽百姓的聲音,百姓評價不好的干部就不應考慮。要建立“下崗”機制,百姓口碑不好的領導干部,就應下崗。干部好不好,百姓說了算,百姓“口碑”好,干部才是真的好。如此,才是讓更多為民辦事的官員服務大眾。
2017甘肅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人口老齡化形勢和對策舉行集體學習,用“三最”形容我國這個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請談談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參考解析】
將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提升到了“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的高度,使得未富先老的家國困境,有了突圍的希望。
每一個人,都終將老去。而人均壽命不斷提高的中國,以及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亟待突圍的老齡化困境。據世衛組織最新報告,中國人均壽命達76.1歲。一些“高壽”的城市和地區的人均預期壽命還超過了82歲。權威研究表明,1990年后的15年里,中國人驟然“長壽”了8年半。這意味著國力的增強,國人幸福指數的增加,也意味著養老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老齡化之所以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就是因為調整必須先行,而見效與否則在未來。國家層面如果未雨綢繆做好適合老齡化社會的建設,解圍之道中也將蘊含著巨大的增長動力。
要想更有效的解決老齡化問題,不僅要完善家庭贍養和扶養、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政策,更應強調“老”的價值,從“養”到“用”,從另一個側面解剖老齡化。例如應該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重視敬老愛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抖Y記》早有詮釋:“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這是一重重遞進的境界。養老最為基礎,弗辱其次,尊親最高。先人以孝治天下,智慧通透。一方面,家和萬事興,由家庭倫理擴展為社會倫理,一生萬物,綱舉目張;另一方面,老人所積累的豐富精神資源,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活力所在。因此,老少和諧的社會文化建設是題中應有之義。在舉國努力下,使“老去”成為一個“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過程,從而增加每一位國人、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感,徹底有效的解決老齡化困境。
看過“2017甘肅省公務員面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