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及答案
陜西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扶貧工作的順利推進,而去年年底中央更是在扶貧開發工作中下達了“軍令狀”,請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思路解析】
此題以扶貧開發工作為大背景,考察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重點要看到中央下達“軍令狀”背后,是打贏精準扶貧戰役的必勝決心和鑒定信念。考生應密切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在于全面,是不分地域、不分城鄉的全面小康,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而扶貧工作的穩步推進將直接關乎到中國夢的順利實現。
【參考答案】
從過去的“扶貧”到“脫貧”,從民生工作到“重大政治任務”,從下任務到立“軍令狀”,中央相關表述層層遞進、字字千鈞,體現了一種義無反顧的大智大勇,也體現著徹底解決、不留死角的決絕。
將“軍令狀”字眼寫入正式文件,相當罕見,這意味著一個地區是否能夠在限期內徹底完成脫貧任務,將和相關領導干部的“烏紗”息息相關。從中國的政治生態來說,對這樣的軍令狀,沒有官員敢于怠慢。貧困,是有人類以來,就與各國各民族如影隨形、從未徹底被消滅的一種社會現象。但是,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不能容忍群體性、區域性的貧困長期存在。鄧小平曾有針對性地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句話撬動了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全面扶貧戰役,讓7億中國農民走出貧困。
新中國成立大半個多世紀,仍有泱泱7000萬百姓深陷貧困線以下,這讓GDP已高居世界亞軍的中國無法傲然,也讓執政黨焦灼難安。事關立國宗旨與人民福祉,事關執政基礎與長治久安,茲事體大。
為此,中央各部門必須步調一致、協同作戰、履職盡責。實行最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確保中央制定的脫貧攻堅政策盡快落地。要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和審計、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貧資金違規使用責任追究制度。紀檢監察機關對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污挪用、揮霍浪費等違法違規問題,堅決從嚴懲處。
陜西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二
【熱點概況】
甘肅會寧,因盛產高考狀元而被譽為“狀元縣”。去年11月,會寧啟動的一次招錄警察計劃,引得大批基層教師離崗。據報道,此次共招錄了189名警察,其中有171人來自教師行業。不少人或下意識地將之視為當下偏遠地區基層教育弱勢之境的又一鮮活案例。相較于過去,教師職業的榮光已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無論從待遇還是職業認同感上,相對于公務員和其他事業編制,已經不具優勢。
對于甘肅會寧的教師集體跳槽現象,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對于會寧老師集體跳槽的現象,我的感覺是比較痛心的。一方面這會影響當地教育大局的整體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對學生的學業產生影響。
之所以會發生這一情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當地教師待遇水平確實偏低。與警察等一些職業相比,當地的老師薪資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長期沒有進行必要的調整;而且老師工作的地點往往比較偏僻,甚至還是邊遠農村,生活也比較困難。
其次,當地警察招錄計劃也欠缺考慮。招錄計劃設置要求時沒有足夠的嚴謹全面,沒有考慮清楚地方實情的特殊性,對一些崗位的報考進行必要的限制,從而引發了教師集體報考的現狀。
最后,這件事情的發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老師的離開,短期內很難獲得老師的補缺,學生的學業會落下;而且老師這樣的做法,也會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影響他們今后對社會的看法。
我認為這樣事件的發生是值得警醒的,與西部開發的步調也是不統一的,對此我提出以下的建議:
首先,切實提高基層尤其是農村教師的待遇。國家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增加對基層教師的職業津貼,對基層老師的校舍進行必要改造,充分提高基層老師的生活水平。
其次,暢通人才流通渠道。對于一些優秀的年輕老師,也可以安排進城授課;可以不定期安排老師到農村授課,這樣對農村教師和城市教師都有利。
最后,媒體也應該加強宣傳。可以多宣傳農村老師出現的一些正能量,積極的引導農村老師樹立吃苦,奉獻的價值觀。
相信通過以上的努力,這一問題會不再發生,農村教學也能保證有序。
陜西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三
【熱點概況】
在電視臺工作兩年后,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的喬東,作出一個令不少人費解的決定:去一所職業院校學門技術。3年后的今年夏天,作為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礦井建設專業的高職生,他再一次大學畢業。在他人看來,這張畢業證書可能“無多大用”。但喬東對此十分滿意,“因為這3年‘回爐’實實在在鍍了金”。(8月3日《中國青年報》)
在德國,有五成德國適齡青年愿意進行職業教育訓練,而不是選擇讀大學,即便是讀了大學,很多學生也要在職校通過專業技能的培訓。也正是有了強大的人才資源作為保障,才使得德國的制造技術始終處于世界前列。這種局面的形成,跟市場的作用發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職校生在市場中“非常吃香”,加上就業前景和福利待遇都具有優勢,才使得職業教育處于優先發展的地位。
近日,一則新聞火爆網絡,人大畢業的一個學生畢業3年后竟然選擇去高職深造,有人認為這是我國大學教育的失敗,你是怎么看的?
【參考答案】
對于該名人大畢業生的選擇,我表示理解,個例的發生并不意味著我國大學教育著失敗。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的職業和未來發展方向。
之該名學生之所以選擇高職深造,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首先,當前的大學教育確實還是以理論教育為主。對于學生具體動手能力的培養比較欠缺,使得部分學生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其次,當前社會對優秀的職業技工有巨大的人力需求缺口。尤其是我國正在戰略執行的工業4.0措施,就需要大量技術人才;而且在很多行業,技工的薪資水平也非常具有競爭力,這也是選擇的根源。
最后,我認為當前社會觀念逐步開放也是選擇本因。社會上對于大學的“神化”正在逐步減少,大學的普及率也在逐步升高,讀大學并非難事,這樣也使得社會更加容忍大學生作出其他的選擇,規劃自己的職業
所以總體而言,這一情況的發生我非常理解,我也提出以下的建議:
首先,媒體可以肩負社會責任感。媒體可以對社會的需求正確的宣傳引導,多宣傳“行行出狀元”的理解,引導社會“一定要讀大學”的風氣。
其次,職業引導應加強。其實在高中階段就可以向學生灌輸職業選擇的觀念,引導學生正確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避免職業選擇的盲目。
最后,政府也要進行充分的政策配合。可以對高職教育提供更多的學習補貼,這樣可以吸收更多的學生進行高職學習。
相信通過以上的努力,青年人都能有自己明確的職業方向,也能更好的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看過“陜西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