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及答案
貴州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一
【模擬題目】
對于“庸官”與“懶官”,你怎么看?
【參考點評】
“庸官”與“懶官”是有區別的,前者是不能為,后者是不想為或不敢為。但無論庸還是懶,都傷害公共服務品質,有負納稅人的供養。提高“為官不為”的成本,對“庸官懶官”說“不”是必須的。
基于“庸官”和“懶官”的不同,治理也可以有所區別——“庸官”上位根本就是一個錯誤,“不能為”就不該給位子。在公眾看來,行政改革就要做到“能上能下”,理順退出機制。對于“懶官”,則要“抽懶筋”——通過常態化的、剛性的約束,去掉他們的懶勁和惰性。同時,還要“擰發條”,給他們鼓勁,讓他們精神飽滿、干勁十足,敢干事、能干事、干好事。
另外,一些官員之所以采取“保守療法”,就是擔心做多錯多、動輒得咎,所以也要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給有心干事的官員創造較為寬容的政治氛圍。只要不是出于主觀故意,出點小問題也可當作“交學費”。在此基礎上,還要形成正面激勵機制,增進官員的干事收益。保障這一點,一是要完善考評機制,客觀、公正、民主地評價官員的能力、素質和績效;二是要建立與考評機制聯動的激勵機制,物質待遇上“多勞多得”,政治待遇讓“能者上”。總之,獎懲并用,方能根治慵懶。
貴州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二
一段成都女司機被暴打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成都警方隨后公開的視頻顯示,事件起因是女司機連續變道引發男司機不滿,兩車疑似斗氣,最終演變成肢體沖突。剛開始網上一片聲討打人者,待人們發現女司機行駛途中連續變道后,網上又一片聲討女司機。
“如果你要像‘貔貅’一樣只吃不拉,那對不起,下一站不要跟著我!”在“五一”假期里,云南導游陳某某因游客購物消費過低而罵人的視頻在網上瘋傳,一石激起千層浪,導游職業素質、旅游購物等問題再次引起關注。事后,相關部門吊銷了導游陳某某的導游證,并責令涉事旅行社停業整頓、對旅行社直接負責人處2萬元罰款以及對當事人進行500元每人的賠償。然而,事實遠非如此簡單,隨后,就有消息爆出,這場導游罵游客的風波中,四名游客是以每人一元錢的價格參加了此旅游。如此說來,沒掙到錢的導游當時惱火、事后委屈,似乎也不是多意外的事。但是,“一元團”也不是“受氣團”,低價旅游也不應該低人一等,沒賺到錢難道就應該向游客撒潑?
【題目模擬】
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曝光剛開始網上一片聲討打人者,待人們發現女司機行駛途中連續變道后,網上又一片聲討女司機。云南導游罵游客事件曝光剛開始網上都說導游沒素質,待人們發現游客是一元游的時候,輿論的方向又開始轉變。你如何看待現在這些輿情反轉的現象?
【參考答案】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物質生活在得到不斷滿足的同時,卻也暴露出許多精神文明相關問題。上面這兩起事件,就頗有道德悖論的意味,卻也足以激發人們關于文明的思考。從支持一方,到詰問雙方;從看到結果,到關注原因;從率爾行動,到反思后果,這樣的“遞進一層”,或許也正是文明“更進一步”的開始。面對這樣的場景,大家都有基本的文明觀,對錯的邊界不會模糊,一些根本性的判斷不會出錯:不管有理沒理,打人不僅是文明問題,更是法律問題;不管多么難,做好服務都是導游的本分,罵人有悖基本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倫理。有了這樣的共識、守住這樣的底線,文明才算是邁出了小小的第一步。
部分輿論的反轉啟示我們,在追尋社會文明時,需要更多“省視的目光”。如果不幸成為當事人,可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斷不斷惡化的因果鏈條。放在“女司機被打事件”中,如果雙方都能冷靜下來,換位思考,或許就能打破“壞情緒傳導閉環”,讓事情向著不同方向演變了。
而對于更多圍觀議論的人,或許也可以多看一面、深想一點。不管是開車還是走路,是游客還是導游,不用急著站隊,更不用忙著揮舞“道德棒”、當起“鍵盤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華文化中推己及人的道德觀念,也正是從自我審視開始的。有了“同理心”,才能更深刻地體會他人的處境、分析事件的背景、思考道德的要求,也才能在現實語境中理解一種生活化的德行、一種可感可觸的文明。
惟有頭頂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令,才讓人越思索而越敬畏。這是康德被廣為引用的名言,其中所謂“沉思”,絕不僅僅是重視,而是一種更深沉的審視與反省。惟有如此,才能讓道德成為責任、文明成為習慣,才能讓我們處身其中的社會真正走向和諧。
貴州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三
最近,涼山州金陽縣出臺了《金陽縣人民政府關于遏制婚喪事宜高額禮金和鋪張浪費之風的實施細則(試行)》文件,以10條剛性規定遏制婚喪高額禮金和鋪張浪費之風,比如:婚嫁禮金總額不超過6萬元;婚嫁中送親接親車輛不得超過6輛;喪葬活動中親屬一方奔喪車輛不得超過5輛……包括普通群眾都得遵照執行。
【題目模擬】
對于政府通過強行性文件規定遏制高額禮金的行為,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有道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全面依法治國時代尤應如此。民眾宴請事宜純屬私權范疇,屬于“我的家務我做主”,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干涉。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種種弊端不容置疑,政府倡導簡樸、節儉的民風不但無可厚非而且很有必要,但應該以宣傳、教育、示范等方式引導群眾移風易俗,而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予以強制,這一點社會各界不缺共識。
政府出臺紅頭文件規定強制性標準以及“違規”處罰辦法,雖然政策初衷的善意毋庸置疑,但不等于就可以不守法律邊界,直接將手伸向民眾的餐桌。
極少數地方之所以熱衷以紅頭文件管老百姓家事,首先是依法治理理念沒有確立的體現,有些官員沒有搞清公權與私權的界限;同時也是一種懶政思維的表現,有些官員不愿意、沒耐心做過細的基層工作,指望借助行政權力立竿見影、一勞永逸。這些思想認識若不轉變,不但執行效果要打折,而且難免一陣風之后再反彈,治標不治本。
事實上,類似規模不超69桌、花費不超6萬元、用車不超6輛、殺豬不超10頭,制訂標準的依據是什么?又該由誰來監督、如何監督到位?本人以為,這些問題,既無可操作性、又欠缺執行力的紅頭文件,到頭來只會徒具觀賞價值,淪為擺設罷了。對于一些民間陋習,政府不妨倡導,卻無權干涉,當然,也沒必要干涉。
看過“貴州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