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經驗:復習沒什么捷徑
如何復習?這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是不停的看資料、采取題海戰術,在不斷地練習中尋求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快速做題的技巧。像我等資資一般的人,適時的選擇一個輔導班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但是選擇輔導培訓時,一定要適合自己的輔導課,不要盲目的跟從從,不是有句話說“最貴的不一定是最適合”。之前參加過 中公JY 的輔導,里面的一課程比較適合我這種對某一方面比較薄弱的群體,但當時和家里人一起去的,“可伶天下父母心”非讓報個最貴的…….不多說這個了,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復習教材或其他。
對于行測的復習真是沒什么捷徑,個人買一本行測復習書,按照每個章節,認真的去學習每個例題。做好買那種題型概括較全,能比較全面的了解行測題的各種類型以及新題型的教材。不要畏懼行測考試,雖然題量大(140道題),但幾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原題都能在復習中找到相似的類型題,所以熟悉各種類型的行測題是成功的關鍵。畢竟天才還是少之又少,認真復習才能保證考好。試題大體分為五個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資料分析。其中每個部分又有若干不同題型,由于題型較多,不一一列舉。
言語理解與表達,應當認真復習,熟悉該部分中的各種類型題。“語言”這東西說不清道不明,關鍵是積累和感覺。數量關系,認真看例題可以使你一眼就看出一些題的答案。但是,或許由于是文科生的緣故吧,我始終認為認真做數量關系這部分的題實在是太不核算,因為浪費時間。(這種情況,只是說我自己)。判斷推理,很有意思的一部分,相信很多考生都愿意做這部分的題,但是請不要大意。判斷推理很容易混淆考生的大腦,但這又是很容易拿分的一部分題。聽起來有點矛盾,關鍵還在于認真分析上。常識,不是靠一本書得來的,那是幾十年的積累和學習!在常識這部分考試中,一靠積累,二靠推理,三靠運氣。如果這道題你一看就知道答案是什么,那恭喜你,這是你二十多年的知識積累在幫助你。如果這道題你看了后感覺有點熟悉或者覺得有思考的價值,那么你就要開動大腦,好好想一下了。如果這道題你讀完后竟然沒有讀懂,感覺跟沒讀一樣,那不必浪費時間,馬上在B選項上打鉤。資料分析,個人認為,這部分題看似麻煩,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簡單。基本也是推理和計算問題,靠的就是讀資料時的認真,因為答案就在資料中。當然,在復習中,這部分的各種類型題還是要多做的,熟能生巧這句話,簡單卻很實惠。
對于申論無話可說,申論每年的平均分30多分,不解釋。唯有多關注新聞聯播、半月談、新華網等等,沒事多關注社會熱點,國家領導人對某些個事件的言論發表,對于一些事件多站在群眾角度出發想問題,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多寫寫文章,多讀讀政府機構的報道……總之就是注重平時多積累。
筆試需帶: 考試除了準考證,2B鉛筆,水筆必帶之外必帶的東西,直尺,三角尺,N個橡,手表2個(必須保證一個非電子表),巧克力一塊,水一小瓶。
注意事項:注意時間,這點是最重要的。一百四十到題,一百多分鐘的答題時間。平均下來,每道題的思考時間只有四十秒左右。不要過多的糾纏每一道難題,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你不擅長的題型中,要保證擅長的題型有充裕的時間去做完。
有些東西,只能意會是有道理的。按你自己的路走吧,別人走過的路都只是一個參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