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熱門題型分析
公務員行測熱門題型分析:真假話問題
對于矛盾關系真假話問題的題目,中公教育專家認為首先要明確其性質之一——矛盾必然一真一假,這是解題的關鍵;其次要通過審題判斷題型,判斷矛盾關系真假話問題的題型還是比較簡單的,若題干中出現了幾種情況或者幾種說法,且問題中出現以上說法或以上命題中只有一個是真的/假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有幾個真的/假的,但是出現一個的題目居多,讓你判斷選項信息的真假,或者直接提問哪句是真是假,這樣的題目描述出現,我們基本可以判斷這是一個考命題真假話的題目;再次,我們需要在幾個說法、命題中找到矛盾命題,這時候可以判斷這道題是考我們矛盾真假話問題的題目了;最后,解這道題的方法是“一找,二繞,三回”,所謂一找,在這里就是找矛盾關系(當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可能也會找反對關系),二繞就是通過矛盾的性質我們可以判斷互為矛盾兩個命題間存在一真一假,那就可以根據題干的信息得出其他說法、命題的真假,從而得出一些真實信息;若題目要求找到具體誰真誰假,那么我們還需要三回,就是將已知信息帶入矛盾命題中去驗證,找出真、假命題。
例題:一件盜竊刑事案件中,警方抓獲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對他們進行質問,他們是這樣說的:
甲:是乙作的案
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
丙:丁是案犯
丁:不是我作的案
公務員行測熱門題型分析:數據比例型
數據比例,顧名思義,就是題干中出現數據或比例,并且是根據數據或者比例得出一個結論。比如舉個簡單的例子,小米一天吃8碗飯,所以小米吃的多。我們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呢?就是通過“8”這個數字比較大,所以我們說小米吃的多,這樣通過數據或比例得出結論的推理就是數據比例。從題型上來看,主要考查兩大類,一類就是“用量說明問題”,一類就是“用率說明問題”。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用量說明問題”。
在去年的滑雪季節,在人行道上行走時被汽車撞傷的人數是在滑雪場滑雪時受傷者的兩倍。因此,在去年的滑雪季節,在滑雪場滑雪比在人行道上行走更安全。
公務員行測熱門題型分析:假言命題等價關系
假言命題一直是公務員考試行測出題的熱點,幾乎每一年的題目中都有涉及,而且題目的考察比較固定,以逆否命題為主。這類題目的特點很鮮明,問句問能夠推出什么,然后根據題干的關系寫出連鎖推理,然后尋找逆否即可。這是大部分題目的做題思路,但是有的時候題目在選項上有所變形,未發現選項中有逆否的痕跡,很多考生遇到這種情況就束手無策,其實這類題目仍然是找假言命題的等價關系。
例如下面這道題目:
威尼斯面臨的問題具有典型意義。一方面,為了解決市民的就業,增加城市的經濟實力,必須保留和發展它的傳統工業,這是旅游業所不能替代的經濟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必須杜絕工業污染,但是,發展工業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工業污染。可見( )。
A.威尼斯將不可避免地面臨經濟發展的停滯或生態環境的破壞
B.威尼斯市政府的正確決策應是停止發展工業以保護生態環境
C.威尼斯市民的生活質量只依賴于經濟和生態環境
D.如果有一天威尼斯的生態環境受到了破壞,這一定是它為發展經濟所付出的代價
解析:對于這道題,出于邏輯思維的角度,可以直接排除與題干信息無關的BC兩項,對于D項,因為題干中涉及到了假言命題(標志詞:必須),所以D項也有可能入選,但是當考生認真把題干的信息寫出來之后就會發現D項確實是不合適的。
題干的推出關系可以先寫成兩個推出關系式:
(1)解決市民就業,增加城市經濟實力→保留和發展傳統工業→導致工業污染
(2)保護生態環境→杜絕工業污染
題干中出現兩個推出關系式之后,第一個反應是找到兩式的共同項,看能否連鎖在一起。發現(1)(2)式中都有“工業污染”,只是(2)式中是杜絕工業污染,,這個時候就用逆否思想,把“杜絕工業污染”轉換成“工業污染”,如此一來,就能和(1)式連鎖在一塊了,所以題干的兩個推出關系式就寫成了:
(3)解決市民就業,增加城市經濟實力→保留和發展傳統工業→導致工業污染→不能保護生態環境。
此時再看D項的關系:破壞生態環境→發展經濟付出的代價,跟題干沒有關系,所以應該選A項。
但是A項的表述形式中有“或”這樣一個選言命題的代表詞出現,很多考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實這樣運用了假言命題的一個矛盾的矛盾的等價形式:P→Q=非P或Q。
A項的形式是經濟發展停滯或生態環境破壞,和(3)式結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出:解決市民就業,增加城市經濟實力→不能保護生態環境。如果把“增加城市經濟實力”看成P,“不能保護生態環境”看成Q的話,A項剛好是非P或Q的形式,符合矛盾的矛盾的等價形式。所以正確答案確實是A。
研究與輔導專家提醒廣大考生,這是假言命題考試的另外一種題型,雖然不是常考的逆否命題,但是當選項中沒有出現假言命題的形式而出現了選言命題,這個時候考生們就不妨直接從帶有“或”字的選項入手,既能快速做題,也還能保證題目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