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選拔考試:公共危機管理涵義
2、應對或管理危機的四要點:(1)減少、緩解危機;(2)動員、準備資源以有效控制危機;(3)回應社會與公眾的需求;(4)危機后的恢復與重建。
3、特點:(1)公共性;(2)突發性和緊急性;(3)高度不確定性
4、公共危機管理原則:
(1)時間性原則。第一時間及時采取處置手段,及時控制事態的發展。
(2)效率性原則。快速、有效應對公共危機。
(3)協同性原則。各部門協同運作,最低限度地降低損害。
(4)科學性原則。注重科學性、技術性、合理利用特定技術領域內的專家。
(5)合法性原則。
(6)安全性原則。
5、群體性事件處置理念與原則(如:翁安事件)
(1)親臨現場。地方政府負責人要以身作則,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在第一線做工作,“靠前掌控。”
(2)就事論事。不對群體事件作“過度政治化”解讀,不輕率地將群體性事件定性為“敵我矛盾”,不將群眾的集體行為視為是與政府的對抗行動,且有針對性地解決群眾的經濟、民生利益訴求。
(3)信息公開。在黃金24小時內公布準確、真實信息;查明多少、知道多少,就公布多少,以后用滾動方式逐漸增加。一定要準確,自己更不能說謊。
(4)反思、自責。群眾聚集事件,首先查找干部自身原因,檢查政府工作中缺失,公開坦承失誤和不足,爭取群眾信任,重塑政府形象。
(5)“切割”、問責。上級不為下級“買單”、“背書”,迅速啟動問責程序,分清責任,罷免失職、瀆職官員。
(6)慎用警力。不與群眾發生直接對抗、沖突。在“妥協”和“壓制”之間拿捏尺寸,該“柔軟”的,“身段要柔軟”,該“強硬”的,當然也要“強硬”,如發生了打砸搶燒,就要果斷處罰,將肇事者繩之以法。
【石宗源談翁安事件啟示:一是堅持信息透明。要在第一時間把真實、準確的信息全面地讓媒體知識,并借助媒體力量披露事件和細節,這樣做大有益處。二是啟動輿論監督系統。輿論監督就是人民的監督,翁安事件發生之初,網上提出了許多問題,我們立即在網上回答了疑問,平息了民憤。三是啟動問責制。實事求是地公開真相,問責不作為的干部,這正是我黨實事求是優作風的繼承和發揚。】
6、處置突發事件的基本程序[自然災害類]
(1)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途中電話報告或安排應急辦文字報告至上級)
(2)啟動預案,科學調度
(3)搶救生命,降低損失
(4)組織資源,控制事態
(5)信息公開,回應社會
(6)慰問災民(受害者),穩定公眾。
(7)發出號召,社會支援。
(8)制定方案,恢復重建。
(9)樹立信心,共創未來[加強防范,建立預警,應急體系]
7、防災減災
做到“監測嚴密、預警及時,防范全面、處置高效,救援迅速、救助到位,政策健全、保障有力”。
一要進一步增強監測預警能力,健全各類災害監測網絡,強化預測預報,提高預警信息的覆蓋率和時效性。
二要進一步增強綜合防范能力,全面強化各類基礎設施及城鄉建設的防災抗災基礎。
三要進一步增強應急救援能力,加強各類搶險援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解放軍、武警部隊的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大力發展社會化的緊急救援體系。
四要進一步增強災害救助能力。
五要進一步增強應急保障能力。
六要進一步增強宣傳發動能力,抓好領導干部災害管理業務培訓。
8、怎樣加強危機管理?
(1)重視一套預案。“凡事預則定,不預則廢”。《突發事件應對法》
一要重視;
二要可行;
三要爛熟于心;
四要明確啟動預案時間;
五要按預案處置。
(2)做好兩個結合
一是條塊結合,以塊為主。
二是軍地結合,以地為主。
(3)抓好三制建設
一是體制建設。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行政一把手總指揮,應急辦負責日常事務。
二是機制建設。同一平面上怎樣做到分類管理、分級管理、統一指揮、運轉高效的機制。整合力量,成立不同的小組。(如杭州銀行案)
三是法制建設。執行《突發事件應對法》
(4)抓好“七個環節”
一是領導要重視。應急管理是決策的非程序化決策。
二是隊伍要健全。四支隊伍:管理隊伍要縱到底、橫到邊;專家隊伍;專業隊伍或叫兼職的救援隊伍;志愿者隊伍。
三是手段(裝備)要先進。
四是網絡要健全。無縫隙的應急網絡。
五是基礎要牢固。(基層基礎工作)
六是信息要公開。要主動、要及時、要準確、要坦誠、要有利(和平處置事件),要善待媒體。
七是警力要慎用。
★關于重慶武隆縣鐵礦鄉雞屋山崩滑山體搶險救援:
1、書記、迅速趕赴現場,并召開會議,并及時上報國務院。
2、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搶險救援指揮部,下設搶險救援、醫療救護、秩序維護、綜合協調、善后工作,新聞報道、后勤保障等7個工作組。
3、全面部署救援、善后、隱患排查等工作:
(1)應急指揮由統一指揮,常務副、政法委書記、副協助。
(2)繼續全力搶救被埯埋人員。根據現場情況,重點實施打井施救,要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救援井下工人。指揮部要組織精兵強將連夜拿出技術方案,盡快實施,科學施救。
(3)精心救治傷員。市衛生部門要組織最好的醫護力量和設備,確保傷員得到有效治療。
(4)合理調度現場救援力量,迅速整治災區進出道路,保證搶險救援高效、有序進行。
(5)在初步分析基礎上,本著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組織地質等專家對崩滑原因進行進一步論證,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情況和數據,供對災害原因作出科學、準確的判斷。
(6)加強險區氣象預測,及時提供降雨等預測數據,提前研究崩滑體形成山谷堰塞湖險情的可能性,并結合可能發生新的崩滑情況,及早制定防范預案。
(7)立即開展險區及周邊范圍地質災害險情排查和預警。
(8)開展全市安全隱患大排查。空出五個重點:一是礦山;二是交通;三是石油;化工等,重點工業企業;四是地質災害;五是食品安全。
4、實事求是,統一口經,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
5、災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