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選拔考試:危機傳播管理知識
同時,由于普通民眾政治參與意識的萌發與增長,網民對黨和政府政策、法律的制定、重大熱點問題、官員腐敗以及公共危機事件的關注度空前提高。但是,網警和地方宣傳部門苦于孤軍作戰,也使得我們在危機傳播管理過程中出現力不從心的局面。
對于深陷危急之中的領導,要怎樣加強危機傳播管理呢?其關鍵在于掌握主動權,即信息發布的主動權、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事件處理的主動權。“變被動為主動”是“變壞事為好事”的第一步。
具體策略是“堅持兩個原則、把握三個環節、注意四個技巧”。
1、堅持兩個原則:即堅持尊重生命、平等寬容的原則和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原則。
2、把握三個環節,即:
①高層決策:
A. 高層領導制定危機傳播的等級,啟動危機傳播預案。
B. 召集危機傳播管理小組成員會,指定新聞發言人。
C. 確定處理危機的基本思路,統一口徑。
D. 按照危機可能造成的最壞結果,準備較為具體的處理方案,確定實施步驟。
E. 以上工作應在24小時內完成。
②立即反應:
A.第一時間把已知的基本事實發布出去,表達關切,表明應急措施已經啟動。
B.立即收集現場信息,通過內部網站、電話會議等協調、動員、統一全體員工。
C.溝通相關部門、主管機構,了解處理程序和動態。
D.搜集電視媒體、報紙、網絡等各類媒體信息,從中提取焦點問題,準備答案。
E.采集公眾信息,通過現場對話、熱線電話、民意調查等了解公眾關心的話題,準備解決方案。
③主動行動
A.動員相關部門,解答媒體和觀眾關心的問題,宣布目前采取的行動,承認事態發展的不確定性,承諾不斷更新信息。
B.修復形象
a.目標:一是削弱負面影響;二是修復與重塑正面形象。
b. 運用三個法則:一是重建信任,其核心理念是“公眾本位”。二是轉移視線,其核心是設置新的議程。三是替罪羔羊,如李代桃僵,丟卒保車。
3、注意四個技巧:
①表態也是行動
②握緊“真誠”這張入場券
③讓大家“看”到你的措施
④一種聲音說話
★加強網絡媒體建設,形成網絡輿論新格局
1、網絡政治實質是一種民主政治。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迅速,已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發生了密切聯系。互聯網的發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中央政治局曾以世界網絡技術發展和中國網絡文化建設的若干問題為主要內容進行專題學習。胡錦濤同志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互聯網知識,提高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力,努力開創中國網絡文化建設的新局面。這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關注網絡問題,研究網絡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帶來的影響。
網絡政治,其實質是一種民主政治,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一種新方式、新途徑。互聯網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是具有調節功能,即充當。民眾通過網絡參政議政,實際上是行使民主權利。所謂互聯網政治,其性質就是民主政治。這是在高科技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推進民主政治發展的一種新方式和新途徑。可以說,在我國互聯網政治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形式日益豐富、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的新表現。
2、如何加強網絡媒體建設?
(1)牢牢掌握網上話語權
①爭奪網上話語權一定要搶占先機。
②爭奪網上話語權一定要讓信息公開常態化。
③讓社會公眾與新聞宣傳“同頻共振”。
(2)營造網上正面“輿論場”
①讓客觀的專業言論成為網上“最強音”。【注意語言風格的親民化、大眾化、形象化和可讀性】
②使重點論壇成為公正輿論輻射源。網絡論壇是網絡的神經末梢,……形成一個網絡評論的“自由市場”。因此,對重大事件的討論應給予必要的“軟引導”:一方面做大做強重點媒體網絡論壇,一方面發揮“意見領袖”作用。
③引導新聞跟帖在碰撞中走進真實。
(3)自律他律共創網上和諧
①在虛擬空間構建網絡自律的坐標體系。
要求網民、網站和互聯網行業都有很高的自律性,并形成“三位一體”的自律型坐標體系。網民網上網下的身份割裂,是形成網絡失序的主要原因。網民自律是網絡自律的基礎與核心,各網站和互聯網行業的自律也十分重要。當然,相關執法部門和主管部門更要從制度上、技術上、法律上加強對網絡的監管。
用他律構筑網絡空間的最后一道防線。
加強技術與法律法規的監管,是網絡他律的重要屏障。
網絡是現代社會人類的精神家園,是社會情緒、民從心理的調節器、緩沖閥,對推進我國民主政治進程、改善我們的政治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應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利用與防范并舉、發展與規范并舉、建設與監管并舉、技術與法律并舉、“官方”與“舉報”并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在網絡化、信息化的今天,牢牢把握主動權,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領導干部怎樣與媒體打交道?【2008年廣西策論文】
現代社會,媒體被看做是繼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種權力。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媒體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已經全面滲透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我國對外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境外媒體對我國各級政府的施政情況和民生問題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國普通公眾運用媒體表達利益訴求、監督政府施政、了解重要信息等也越來越普遍。
同志最近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其深刻原因是:
第一、領導干部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一個國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第二、領導干部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建立透明政府、親民政府的重要途徑。媒體的作用就是向公眾傳播信息,領導干部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實際上就是提高與公眾打交道的能力。我們應該把重要的政務信息、政府決策第一時間公開于眾,而不是一“捂”二“躲”三“推”四“壓”,因為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群眾理所當然有知情權,政府應該有信息公開的義務。而媒體正好扮演了政府與公眾信息橋梁的重要角色。
第三、領導干部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黨委政府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工作態度的直接體現,也是檢驗一個領導班子或一名領導干部思想境界和執政能力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媒體監督本質上是人民群眾和用新聞媒體對社會公共事物行使民主權利而進行的監督活動。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根據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是媒體監督的最根本依據。媒體監督就是代表人民通過對事物的評價和批評,明辨是非、維護真理、伸張正義,促進事物的轉化、影響事物的進程,從而實現對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都要重視和支持媒體監督,學會在媒體監督中工作,以積極的態度正確對待媒體監督,積極主動地與媒體打交道,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于將媒體監督作為一種改進工作的手段。
“媒體與政府兩者應是建設性的合作伙伴關系。”特別是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面對媒體構成相對復雜,既有中央和部屬媒體,也有自身管轄的媒體,還有一些跨地媒體和跨國境的外國媒體,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官員徹底轉變既有的媒體觀念和思維方式,更加重視研究媒體,運用好媒體力量,不斷提高執政能力。特別是要不斷提高引導輿論、應對采訪、接受輿論監督、駕馭網絡等新媒體的能力。
一是對媒體認識上要有新高度。
二是政府信息要有透明度。
三是應對媒體要在堅持原則中有靈活度。特別是危機傳播管理要堅持兩個原則,把握三個環節、注意四個技巧。(重點)
四是與媒體交朋友要有深度和廣度。
五是規范和監管媒體要有硬度。
六是推進新聞發言人制度要有力度。
七是加快地方媒體發展要有速度。提升本地媒體影響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通過本地媒體影響上面和外面的媒體,通過本地媒體交外地媒體朋友。
★怎樣避免突發事件成為危機?【2008年廣西廳考、2009年杭州局考案例分析題】
危機傳播管理的三大對象是:單位內部、媒體、公眾。
1、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在媒體上塑造信賴的公眾形象。
2、決不說謊,說謊就是自掘墳墓。
3、對受損失的人表達關切。
4、告訴媒體和公眾為了處理此事我們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