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期中考試練習題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練習題
A、修葺╱休憩 梟雄╱鳧水 會稽╱膾炙人口
B、譬如╱幽僻 強弩╱駑馬 邂逅╱解甲歸田
C、縞素╱枯槁 曲筆╱曲折 甲殼╱金蟬脫殼
D、發酵╱教學 蹈藉╱慰藉 連累╱危如累卵
2、下列各組詞句中,都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湊合 皓首窮經 舉世注目 堅忍不撥 樂親戚之情話
B.貂禪 義氣用事 無上光榮 委屈求全 月光如水照緇衣
C.算帳 見賢思齊 細水常流 變本加利 眄庭柯而怡顏
D.譽寫 明火執杖 開源截流 懸梁刺骨 舟遙遙以輕揚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那天夜晚,他抱著吉他即興演唱了幾支歌,臉上是 的表情,像孩子那樣快樂,像農夫那樣淳樸。我 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漢本質上都是農夫,樸實,寧靜,沉湎于自己的園地,
那是音樂、繪畫 書籍。
A.迷醉 不止 不管 還是 B.陶醉 不只 不管 還是
C.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D.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4.下列各句中加點熟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都不是浮光掠影。
B.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共獲得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全國人民彈冠相慶, 無不欽佩運動員的精湛技藝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C.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努力貫徹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決摒棄那種不尊重學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學方法。
D.與13億人的利益息息相關的《物權法》,歷時五年,經過八次審議,從分歧嚴重的爭論到達成共識,3月16日終于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獲得表決通過。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
A.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
B.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奔馳過多少盤馬彎弓、叱咤風云的英雄好漢?
C.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后,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淀。
D.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省教育廳為把新課程方案落到實處,要求各地市逐步廢止文理分科,實行走班教學,最終改變“高考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的現象。
B.“生存美學”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實踐美學一枝獨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進,為美學走向更高層次的綜合創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C.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今天清晨把一顆氣象探測衛星用“長征三號”火箭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D.時下,我國中小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學習時間偏長,許多學生缺乏的是睡眠的嚴重不足,這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科技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口頭或無形遺產,是相對于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口傳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申報規定中指出:“列入名單的作品必須是有代表性的傳統杰出工藝,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藝術,能夠代表民族文化認同,又因種種原因瀕于失傳或正在失傳的文化表現形式?!彼ǜ鞣N類型的民族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的音樂、舞蹈、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筑術以及其它藝術。
我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近20年來,由于現代化、城市化的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就連家喻戶曉的梁祝傳說也面臨傳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傳說的傳承者、說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于梁祝傳說,故而急需進行保護。
關于梁祝傳說的記載,最早見于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書中第一次記下“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钡氖?。晚唐張讀的《宣室志》記載了這個故事的全貌,名為《義婦冢》。明代馮夢龍輯的短篇平話集《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寫到梁祝死后化蝶。
據專家考證,梁祝傳說起源于1600多年前的浙江省寧波鄞州,梁山伯原為鄞縣(即鄞州)縣令,清正廉潔,辛勞過度,病死任上?,F存較早也較完整的宋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中,還明確記載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廟時間,說梁山伯終年21歲,尚未婚配。
梁祝傳說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風楊柳,纏綿悱惻,這種柔美的藝術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審美心理特點,也顯示出梁祝傳說產生的地域環境特色。奇麗的故事情節體現了人類對于愛情的忠貞精神;梁祝傳說在流傳過程中被鼓詞、故事、歌謠、傳奇、木魚書、戲劇、曲藝、音樂等藝術形式接受,從而使梁祝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中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和非物質文化藝術,并形成了龐大獨特的梁祝文化;久而久之,梁祝傳說已衍化為寧波鄞州當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
梁祝傳說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被作為真實的事件附會于多個不同的地區,而梁祝也便兼有了多種不同的戶籍。就目前來看,全國至少有梁祝墓9座,梁祝讀書處6個。不久前浙江、河南、江蘇、山東等四省六市的梁祝申遺代表共同簽署了《梁祝申遺寧波共識》。梁祝傳說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選自2006年3月2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改)
7.下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對于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是一種無形遺產。
B.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認同,且瀕于失傳或正在失傳的文化表現形式。
C.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是指各民族獨特的傳統杰出工藝及非文字形式的藝術等文化表現形式。
D.我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故而急需保護。
8.對于“梁祝文化”,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完整地記載了梁祝同冢、死后化蝶的故事情節,是記載梁祝傳說的最早文獻。
B.梁祝傳說的柔美的藝術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審美心理特點。
C.梁祝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產生了鼓詞、故事、歌謠、傳奇、木魚書、戲劇、曲藝、音樂等藝術形式。
D.梁祝傳說情節奇麗,梁?!盎边\用浪漫主義手法表現了當地百姓對于忠貞愛情的追求。
9.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受現代化的沖擊,那些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
B.梁山伯實有其人,原為浙江省寧波鄞縣縣令,因辛勞過度而病死,終年21歲,并未婚配,這些記載還有待于專家進一步考證。
C.梁祝兼有多種不同的戶籍,但本文作者認為從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義忠王廟記》來看,梁山伯的立廟應源于鄞州。
D.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和非物質文化藝術,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文言文閱讀 (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小題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__,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簌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 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 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眿炗衷唬骸叭赕⒃谖釕眩蛇啥?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 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 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舊:原來的
B.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再:第二次
C.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 :明亮的樣子
D.嫗每謂余曰 每:時常
11.以下六句話分為四組,全都表現“多可喜”之情的一組是( )
①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②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凼覂H方丈,可容一人居。
④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萃ルA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拚邦欉z跡,如在昨日
A.②⑤⑥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文字敘述了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變化,以寫景為主,字里行間傾注著作者的深情。
B.“小鳥時來啄食”與“三五之夜”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年輕時在這里讀書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
C.第一段運用了描寫、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D.第三段作者回憶母親和祖母的往事,于回憶中隱含著作者的懷念以及對光陰易逝懷才不遇、有負親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