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考文言文專項閱讀題帶答案
遼寧高考文言文專項閱讀原文
今足下乃復比之獻玉者,以為必俟工人之剖,然后見知于天下,雖兩刖足不為病。誠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進者豈舍此而無門哉?足下謂我必待是而后進者,尤非相悉之辭也。仆之玉固未嘗獻,而足固未嘗刖,足下無為為我戚戚也。
方今天下風俗尚有未及于古者,邊境尚有被甲執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為憂。仆雖不賢,亦且潛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薦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猶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猶將耕于寬閑之野釣于寂寞之濱求國家之遺事考賢人哲士之終始作唐之一經垂之于無窮誅奸諛于既死發潛德之幽光二者將必有一可。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無以發吾之狂言。愈再拜。
注釋:①本文寫于貞元十一年夏,韓愈三次上書宰相不遇,離京東歸時。崔立之,字斯立。
遼寧高考文言文專項閱讀題目
9.用斜線( / )給上面文言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5分)
10.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 貴:看重
B.而又黜于中書 黜:降職
C.尤非相悉之辭也 悉:了解
D.主上不得怡 怡:快樂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
①衣食不足,謀于所親 ③人尤謂之才
②然后見知于天下 ④以為必俟工人之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A.困不知變,以至辱于再三
身處困厄而不懂變通,以至于多次參加考試均失敗受辱
B.有司者好惡出于其心
主持考試的官員重在考查應考者人品的好壞
C.肯與夫斗筲小人決得失于一夫之目
怎么肯和才識短淺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爭高低
D.足下無為為我戚戚也
您不必為我過于憂傷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A.韓愈在十六七歲時,認為做官就是為他人謀福利,到二十歲之后,認為做官不僅僅是為他人,這與他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有關。
B.韓愈兩次參加博學宏辭科的選拔求官都失敗后,心中郁悶不平,認為博學宏辭科考試中的應試文章就像歌舞滑稽戲藝人的語言。
C.崔立之在來信韓愈比作獻玉者,認為他的璞玉必須經過加工磨礪,才能揚名天下,即使過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也應毫不動搖。
D.韓愈自信,潛心研究總結自己人生經驗中的得失,就能被當權者舉薦任用,上可以得到卿大夫的職位,下也可以做個地方官員。
14.孟子提出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韓愈在《答崔立之書》中也多次表達了類似的想法,請選取其中的一處簡要概括和評價。(6分)
遼寧高考文言文專項閱讀答案
9.【答案】若都不可得/猶將耕于寬閑之野/釣于寂寞之濱/求國家之遺事/考賢人哲士之終始/作唐之一經/垂之于無窮/誅奸諛于既死/發潛德之幽光/二者將必有一可。(評分參考:答對 2處得1分。答錯2 處扣1分。扣完為止。)
【命題立意】此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對文言文進行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級。
【解析】此題斷句可利用“整齊句式”來斷句,本段句式較為完整,大都為動賓結構的并列排比,并且有“之”字作為標志性詞語。建議考生斷句后帶入原文,結合上下文意通順解釋一下進行檢查。
【舉一反三】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系,作出相應調整。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修辭、對稱、反復、辨司式。
10.【答案】B
【命題立意】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理解B級。
【解析】這類題的解題方法一般有三種:根據已掌握的實詞知識直接判斷;其次是聯系過的課文知識加以辨析推斷;其三就是運用代入檢驗法,把提供的詞義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據語境判斷正誤。
文章所給信息“有司者好惡出于其心,四舉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凡二試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于中書。”——“主考官們全憑一己之好惡來決定考生的成敗,我參加了四次進士考試才獲得成功,也還未能得到官位”;“有一次已經考中了,而又被中書長者抹去了名字。”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前后文均提到他“未得仕”,所以不會是“降職”,而是剛剛得到一個官職,但又被除名了。所以,B項錯誤,“黜”應當解釋為“除名”。
11.【答案】 D
【命題立意】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理解B級。
【解析】①向,從,表對象;②表被動;③代詞,他;④助詞,的。 所以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2.【答案】B
【命題立意】此題重點考查考生對文意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層級為理解B級。
【解析】B選項翻譯錯誤,應譯為主考官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考生成績優劣。
13.【答案】D
【命題立意】此題考查歸納概括內容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級。
【解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D 選項對應在原文中的的最后一段的第二句。應譯為(韓愈)我雖然不算賢達,也將潛心探究社會上的利弊得失,呈給我們的宰相,獻給我們的皇帝,高的目標是希望得到卿大夫的職位,低的目標猶可獲取一個小小的官位。 所以“潛心研究……人生經驗”“就能……任用”有誤。
【舉一反三】這類題錯誤項的錯誤設置往往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仔細辨析一些細小差別,準確作答。
14.【答案】示例一:在文章的第三段段尾,“故仆之汲汲……所樂于人耳”這句話是說韓愈做小官就照顧自己,扶助孤苦的人;做大官就讓別人也能過得好,體現了韓愈“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韓愈給了自己兩個選擇,都體現出了對國家的熱愛以及報效國家的的堅定決心。
示例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仆雖不賢……二者將必有一可”這句話是說探究社會利弊,入朝為官,或者是不做官在朝堂之外,繼續報效國家。韓愈給了自己兩個選擇,都體現出了對國家的熱愛以及報效國家的堅定決心。
【命題立意】此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級。
【解析】文中有三處體現孟子的觀點。 第一處在文章的第二段“為人與為己”。第二處在文章的第三段段尾,“故仆之汲汲……所樂于人耳”。第三處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仆雖不賢……二者將必有一可”。
遼寧高考文言文專項閱讀譯文
斯立先生:我這個人遇險不知停止,行事不識時務,以至于顛沛流離、狼狽不堪、顏面丟盡,(卻仍然)身處困厄而不懂變通,以至于多次參加考試均失敗受辱,成了被君子和小人恥笑、全天下都背離拋棄的人。
我年紀在十六七歲時,不諳世事,讀了圣賢之書,認為人們做官都是為了他人(謀利益),(而)不是(為了)對自己有好處。到了二十歲時,(我)苦于家境貧寒,衣食不足,(只能)投靠親友,這才知道做官不僅僅是為了他人。等(我)來到京師后,看見那些中了進士的人,大家都對他們很看重。我很向往那樣,(就)向(他們)討教考取進士的方法。有人拿出禮部應試的賦、詩、策等給我看,我認為(這類東西)可以不用學就會做,于是就到(所在)州縣應考。(由于)主持考試的官員評定應考者完全出于個人好惡,(所以我)考了四次才得中,也沒有很快得到官職任命。聽說吏部有用博學宏辭科考試選拔的人才,別人更加推崇其才能,而且能得到較好的職位。(我就)向(他們)討教考取博學宏辭科的方法,有人拿出應試的文章,也是禮部應試那類文章。我心里感到很奇怪,但還是很向往博學宏辭科的名聲,就又到(所在)州府應考。一共兩次參加吏部的考試,(其中)一次考中了,卻又被中書省(從任命的名單中)除名了。(我)雖然沒有得到官職任命,(但仍)有人認為我有才能。(我)回頭重讀那些應試的文章,(發現)竟然像歌舞滑稽戲藝人的語言一樣,(我)臉上慚愧、心中不安了好幾個月。(但我)既然已經做了求官的事,就想要做出點成就來。于是又一次參加考試,也沒有考中。
博學這個稱呼,難道是如今說的含義嗎?宏辭這個稱呼,難道是如今說的含義嗎?如果真的讓古代的豪杰之士如屈原、孟軻、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等人,參加這種考試,(我)知道(他們)一定會懷著羞慚,心甘情愿退出考試罷了。如果(讓他們)與當今那些慣會以考進士、舉宏辭而取得官位的人進行那種蒙昧無聊的競爭,我知道他們必然會失敗受辱。但是那五位先生,如果讓(他們)生在當今,他們的思想主張即使不能顯揚于天下,(但)他們的自信會怎么樣呢!(他們)怎么肯和才識短淺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爭高低,為此憂傷或快樂呢!所以我幾次急切地求進為官的原因是,如果做小官,大概是用來解決自己的衣食之需,贍養困厄孤苦的人;如果做大官,大概是想讓別人和我享受同樣的歡樂。其他門路可行與否,(我)自己已經考慮得非常成熟了,實在不必等待別人(指點)然后才明白。
如今您又把我比作獻和氏璧的卞和,認為一定要等待工人剖開(我的)璞玉,然后才能被天下人了解,即使是(像卞和那樣)兩次被砍腳也不算恥辱。您對我的勉勵之意實在是非常深切的,然而求官的人難道除此就再也沒有門路了嗎?您說我一定要等考取博學宏辭科之后(才能)進入仕途,(這)更不是對我熟悉了解(的人說)的話。我的“玉”固然還未呈獻(給皇帝),但我的腳也不曾被人砍去,您不必為我過于憂傷。
如今的社會風尚還有比不上古時候淳厚的情況,邊境上還有披甲胄執兵器的侵略者,皇帝(還)未能心神愉悅,宰相(還在)為此憂慮。我雖然不算賢達,也將潛心探究社會的利弊得失,呈給我們的宰相,獻給我們的皇帝,高的目標是希望得到卿大夫的職位,低的目標尚且可以獲取一個地方官的職位。如果(這些)都得不到,(我)還將到寬閑之野去種地,到清靜的水邊去垂釣,搜求國家的遺聞佚事,考據賢人哲士的生平行事,撰寫一部唐代的經書,流傳后世,聲討那些死去的奸詐諂媚的人,張揚隱逸之士鮮為人知的美好品德所潛藏的光輝。這二者之間必將有一種是可以實現的。讀書人當然相信知己,假如沒有您,也不會有機會讓我說這些狂話。韓愈再拜。
遼寧高考文言文專項閱讀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