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語文傳記閱讀訓練題附答案
四川高考語文傳記閱讀原文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受父親影響,她從小就喜歡翻看醫書。屠家樓頂有個擺滿各類古典醫書的小閣間,這里是她童年時的閱覽室:《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本草綱目》、《溫熱論》……雖讀得磕磕絆絆,但這里卻是她醫學夢萌發的溫床。
1951年,屠呦呦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她選擇的專業是當時絕大多數人毫無興趣的生藥學。讓父親有些意外的是,生藥學是西醫專業而非中醫專業。后來的事實證明了她的遠見。
大學四年,屠呦呦系統學習了生藥學理論,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等課程鉆研甚深。畢業后,她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工作。 她積極響應國家防治血吸蟲病的號召,一頭扎進了生藥學研究工作中。時而跑野外采集標本,時而蹲實驗室研究,先后出色地完成了對有效藥物半邊蓮和品種較為復雜的中藥銀柴胡的生藥學研究,成果后來被收入《中藥志》。
1959年屠呦呦獲得了參加全國第三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的機會,她高興得跳了起來。 在緊張的課堂學習之余,她常跑到醫院里央求坐診大夫,讓自己試試身手。 在感受到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后,她還深入各家藥材公司,虛心向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老藥工學習中草藥的鑒別方法和炮制技術,回來后逐一進行總結和提煉。 在兩年半的淬煉中,她的學識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20世紀60年代,全球瘧疾肆虐,正在南亞熱帶叢林中交戰的美國與越南軍隊更是深受其害。缺乏科研條件的越南北上求助于中國。1967年5月23日,我國決定秘密研發抗瘧新藥,遂以“523”為項目代號。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為科研組長,和小組同事作為衛生部的第二梯隊力量,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主要任務是搜尋和整理傳統中醫藥文獻和配方,從中挖掘抗瘧藥點子,然后進行嘗試。
寒冬臘月的夜晚,屋內燈光昏暗,桌上歷代醫籍堆積如山。屠呦呦帶領同事成功地從歷代醫籍中篩選出兩千余個中草藥方,并編輯出一本以六百四十種中草藥為主的《抗瘧驗方集》。 首戰告捷,屠呦呦乘勝追擊,開始帶領大伙兒以鼠瘧原蟲為模型,逐一檢測各個中草藥方的實際療效。
實驗是辛苦的。由于經常和各種化學溶劑打交道,實驗室又沒有通風設備,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結核、肝病等慢性疾病。但她沒有退縮,仍舊堅持工作。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檢測了成千上萬種中草藥之后,屠呦呦終于發現青蒿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竟然高達百分之六十八,這讓她欣喜不已。不過,意外又接踵而至:在后續的實驗中,顯示抑制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四十。她甚是納悶,以為是青蒿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濃度過低所致,遂對提取方法進行改進,但結果還是如此。她深深困惑了,只好重新翻開了東晉名醫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慢慢地琢磨著:“葛洪說的是用青蒿鮮汁,而實驗用的是煎熬湯藥……”忽然,一道靈光“刷”地從腦海中劃過:難道是溫度的問題?想到這兒,她立時意識到極有可能是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掉了!旋即,她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在失敗了一百九十次之后,屠呦呦于1971年10月4日如愿以償地從第一百九十一號樣品中獲得了抗瘧效果最好的青蒿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百分之百,實驗成功了!
在此基礎上,屠呦呦開始了深入的藥理與毒理研究,于1972年就成功研制出了治療瘧疾的特效藥物——青蒿素。而后,她攜青蒿素奔赴海南昌江地區進行試用,從間日瘧到惡性瘧,從本地人口到外來人口,首次取得了三十例青蒿素抗擊瘧疾的成功。接著,在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下,她進一步擴大臨床驗證,短短幾年即治愈了二千零九十九例瘧疾患者。為進一步完善這種新型特效藥物,屠呦呦和同事們排除干擾,克服困難,歷時六年,又成功開發出了一種抗瘧療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復發率卻極低、用藥劑量更小、使用起來更方便的抗瘧新藥——雙氫青蒿素。
屠呦呦潛心攻關,使提取于名不見經傳的小草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慢慢走出國門沖向世界,成為人類抗擊瘧疾的“有效武器”,先后成功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尤其在飽受瘧疾之苦的非洲地區更是被譽為“中國神藥”。 她因此被譽為“青蒿素之母”。
(摘編自《名人傳記》2011年第12期)
四川高考語文傳記閱讀題目
⑴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連屠呦呦的父親都誤以為生藥學是中醫專業,可見當時絕大多數人對生藥學專業毫無興趣,生藥學是一個冷門專業。
B.屠呦呦在中醫研究院工作之初,就出色地完成了半邊蓮和銀柴胡的生藥學研究,成果被收入《中藥志》,顯露了她非凡的研究能力。
C.屠呦呦在中醫班培訓中,既鉆研中醫理論,又進行臨床實踐,還學習中草藥的鑒別方法和炮制技術,全面提高了自己學識。
D.在遭遇青蒿提取物對人體瘧原蟲的抑制率意外下降的問題時,屠呦呦受有關醫著的啟發,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和解決辦法。
E.青蒿素的發現對寄生蟲疾病的治療帶來了一場重大變革,因而獲得諾貝爾獎,但屠呦呦認為這并不是一己之功。
⑵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過程有哪些主要環節?請簡要分析。(6分)
⑶從傳記來看,屠呦呦取得成功的主要客觀條件有哪些?(6分)
⑷從全文來看,屠呦呦突出的精神品質有哪些?她獲諾獎的意義對你有什么啟發,你有何感想?(8分)
四川高考語文傳記閱讀答案
⑴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C3分, E2分,B1分
A.連屠呦呦的父親都誤以為生藥學是中醫專業,可見當時絕大多數人對生藥學專業毫無興趣,生藥學是一個冷門專業。(推論錯誤)
B.屠呦呦在中醫研究院工作之初,就出色地完成了半邊蓮和銀柴胡的生藥學研究,成果被收入《中藥志》,顯露了她非凡的研究能力。(程度過高)
C.屠呦呦在中醫班培訓中,既鉆研中醫理論,又進行臨床實踐,還學習中草藥的鑒別方法和炮制技術,全面提高了自己學識。
D.在遭遇青蒿提取物對人體瘧原蟲的抑制率意外下降的問題時,屠呦呦受有關醫著的啟發,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和解決辦法。(鼠)
E.青蒿素的發現對寄生蟲疾病的治療帶來了一場重大變革,因而獲得諾貝爾獎,但屠呦呦認為這并不是一己之功。
⑵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過程有哪些主要環節?請簡要分析。(6分)
①從歷代醫籍中篩選中草藥方,編輯出《抗瘧驗方集》;②以鼠瘧原蟲為模型,逐一檢測各個中草藥方的實際療效,用乙醚成功獲得了抗瘧效果最好的青蒿提取物;③深入研究藥理與毒理,研制出治瘧特效藥青蒿素;④對青蒿素進行臨床驗證;⑤成功研制抗瘧新藥雙氫青蒿素。(前四點為必備點,最后一點可不答。每點1.5分。)
⑶從傳記來看,屠呦呦取得成功的主要客觀條件有哪些?(6分)
①有極為豐富的傳統中醫學典籍作為研究資料,給她重要啟示;②家學、生藥學專業教育及中醫學培訓使她擁有中西醫學藥學相融合的深厚知識背景;③國外國內對治瘧藥物急迫而廣泛的現實需要。(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合理重要的觀點,如國家大力支持,團隊集體協作等,同等給分。)
⑷從全文來看,屠呦呦突出的精神品質有哪些?她獲諾獎的意義對你有什么啟發,你有何感想?(8分)
精神品質:①對學習醫學知識富有熱情;②不畏困難,堅強執著:帶病堅持研究,勇于吃苦,不怕失敗;③不自我滿足,升級藥物,研制出雙氫青蒿素。④對科學研究有嚴謹的態度,檢測大量藥方的療效,進行廣泛的臨床驗證;⑤有遠見,選擇了當時絕大多數人毫無興趣的生藥學專業。(選突出的精神品質答兩點即可,前兩點比較突出,意思對即可。每點2分。)
啟發與感想:①富有創新精神,不斷以革命性的科學發現為人類帶來福祉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②應充分認識傳統文化的潛在價值和頑強的生命力,屠呦呦的獲獎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無論是我國的古代醫學家,還是當代醫學學者,都極富智慧和創造力,我們應當為此驕傲和自豪。(答案開放,只要以“相關鏈接”為依據,談所受啟發及所生感想,入理入情即可。各2分)
四川高考語文傳記閱讀訓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