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高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木笛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木笛。有請朱丹先生。”
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頭,他看見空蒙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聲名遠播的丹麥音樂大師。大師什么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把它遞到朱丹手中。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
看過卡片,朱丹眼睛里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請原諒,能更換一組曲目嗎?”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來。
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么?”
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曲。”
大師問:“為什么?”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師問:“你沒有忘記今天是什么考試嗎?”
朱丹答:“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
朱丹說: “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果斷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么,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涌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輕輕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
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朱丹披著雪花不知不覺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自發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一片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
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于心語只能報以傾聽。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朱丹問:“為什么?”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
木笛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 )( )
A.這篇小說主要情節可以概括為“進入終試 —— 拒絕吹奏,取消資格 ——紀念碑前吹奏悲樂 ——破格錄取 ”,小說情節的發展過程也是朱丹精神的發展過程。
B.文章寫朱丹“一身黑色云錦衣衫”,運用了外貌描寫,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運用動作描寫,表現了朱丹參加決賽時的緊張心理。
C.這篇小說在藝術技巧方面很有特點:情節曲折生動,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細節描寫生動細致;場面描寫莊嚴凝重,真切感人。
D.小說中的“孩子方陣”的自發出現,表現了像朱丹一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數,這樣就使朱丹的舉動更具有典型意義,小說中的這個重要場景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
E.開始時大師覺得朱丹要求換曲子是對自己的不敬,但紀念碑前的演奏,讓大師發現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樂才華的青年,所以錄取了他。
(2)小說中對“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中的朱丹是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4)探究“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并結合小說的主題說說你從中獲得的啟示。(8分)
木笛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1)選D得3分,選C得2分,選A得1分,選BE不得分。
(2)(6分)①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令,為人物活動創設典型環境,渲染了一種肅穆、悲壯的氣氛。②推動情節的發展。為刻畫人物(少年兒童、朱丹)作鋪墊,打基礎。③烘托主人公朱丹純潔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現了少年兒童心靈的潔白無暇。(從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點2分)
(3)(6分)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樂才華,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2分)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樂才華,這主要表現在:①是兩位參加決賽的選手之一;②從紀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樂才華,大師的高度稱贊和最終被音樂學院錄取也證明這一點。(2分)同時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這主要表現在:①寧可落選也不愿吹奏歡樂曲,②到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憑吊死難同胞,并吹奏起悲壯的木笛。(2分)
(4)(8分)作用:①這句話交代了朱丹被錄取的根本原因。(情節)②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豐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③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題。(主題)(從對情節發展、人物塑造、主題表達三方面分析即可,每點2分)啟示:才華橫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為一名中學生,要不忘民族的恥辱,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為時時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衛士。(扣住民族精神、國家尊嚴回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
木笛高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