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江西高考現代文閱讀原文
他的詩眼,從遠方的山和海收回來,回到眼前的池塘。山和海,都是遠懷,對他而言,都可望而不可即,他喜歡自己能把握的存在,而池塘,就在腳邊,屬于他。海上生明月,一定很美,可那美對于他的當下來說,還是“無”,而“池塘生春草”就在身邊,那是“有”,可以任他格律化,但此句自然而然,還來不及捉住它,就在夢里入詩了,夢是沒法兒格律化的。那句“園柳變鳴禽”,稍稍遲了一步,就被他捉住雕琢了一把,意境雖好,但終非造化,寂寞了一冬天的孤寒柳,忽然聽到鳥鳴了!這春之聲叫他歸隱,他進山了,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去山里定居,不是在方便處定居,而是在險要處定居,真不愧為將門子,以兵法安居,以格律寫詩,確有乃祖遺風。千載以后的毛澤東喜讀謝詩,評價很高,說唐代山水詩從謝發展而來。的確,不僅在形式上擰緊了格律的發條,內容上也真的緊張起來了。魏晉人,人與山川相映發,是玄言田園的自由化;這還不夠,還要格律化,格律化是為詩的江山立法。
江西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面關于謝靈運用格律寫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謝靈運在王朝之爭中失敗了,便向山水傾吐郁悶,不能治國,他就治詩,用好比王制的格律寫詩,像治詩那樣治國,這樣可以從中拾起在王朝里失落的抱負。
B.謝靈運嘗試著給詩套上格律,就像給馬套上籠頭和鞍子一樣,這樣用格律的法度看待山水,用一種形式化的美的理念經營山水,與立法治國的道理是一樣的。
C.謝靈運用格律寫詩,漢字首先要滿足格律化的要求,讓思想也進入格律,使格律成為思維方式,這樣做不僅為詩的形式立了法,也為思想構建了詩性的框架。
D.謝靈運要求漢字的形、音、義都要整整齊齊地對仗,文字要雕得玲瓏剔透。這樣他就成了詩歌王國的統治者,被趕進格律的漢字如同整齊的儀仗隊向他行禮。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為了說明謝靈運是怎樣用格律來治詩的,作者運用例證法,即以《登池上樓》為例,逐句分析其中的十個句子,以此證明謝靈運寫山水詩的確非常講究格律。
B.“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這兩句是謝靈運政治上失意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為做官追求俸祿卻被貶偏遠的海濱,長久臥病在床只能獨對蕭索枯瑟的空林。
C.“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兩句如有神助,寫是寫不出來的,謝靈運對此也非常得意,自言來自夢中,他的詩眼融化于自然,連一點描寫的痕跡都沒有。
D.《登池上樓》后八句寫登樓所見所感:久臥不明季節變化,于是抱病強起臨窗一望,聽綠波之聲,望高山之翠,頓覺心胸開闊,天氣變好了,春陽驅寒,陽氣升而陰氣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3分)
A.謝靈運和陶淵明是同時代人,但兩人思想截然不同。陶淵明主動與王朝訣別,甘當“老農”;謝靈運卻被迫歸隱,并且按兵法在山中險要處定居,體現將門遺風。
B.謝靈運認為中國人經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即容易被奴役和統治。這表明他有治人之才,因不被重用,只好將其才轉為治詩,使他成了格律詩的創始者。
C.謝靈運是魏晉時期山水詩人的代表,其詩深受千載之后的毛澤東喜愛,毛澤東評價說唐代的山水詩是從謝靈運的山水詩發展而來的。本文作者贊同這種看法。
D.謝靈運使山水詩在“內容上也真的緊張起來了”,意思是魏晉的山水詩,只有玄言詩和田園詩的自由化是很不夠的,還要格律化,格律佛為詩的江山立法。
江西高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1. A“像治詩那樣治國”,語序顛倒,偷換概念,應為“像治國那樣治詩”。第一段說“用治國的手段寫詩”,是“像治國那樣治詩”的同義語,二者概念相同。
2. C內容雜糅,把作者對“池塘生春草”和“園柳變鳴禽”這兩句詩的評價混雜在一起了,扭曲了文意。“來自夢中”“連一點描寫的痕跡都沒有”,是對“池塘生春草”的評價;而“園柳變鳴禽”要差一些,“意境雖好,但終非造化”。
3. B曲解文意,把“中國人經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錯誤地理解為容易“被奴役和統治”。第一段中說,謝靈運“不能立法治國,就用格律寫詩”,這說明在謝靈運看來,只要正確“立法”,就能把國家治理好,人民就能經得起敲打,用“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便于治理,而不是容易“被奴役和統治”。
江西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