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高三語文閱讀原文
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各式各樣的成年禮也在興起。有的仿照古禮而行,一些傳統文化愛好者自行組織規模不等的仿古成年禮,取古代漢族男子冠禮、女子笄禮的形式紀念個體成年。有的與西方成年禮和當前時尚相結合,成年禮儀式中男子著西服,打領帶,女子著西式禮服,走紅毯、過成人門等,整個過程類似西方的交際舞會。有的則與時尚文化相結合,設計遠足、野外生存等帶有考驗性的儀式環節,培養對父母、對生命的感恩之情。當前的成年禮重建盡管眼花繚亂,形式重于內容,亂象叢生,但整個社會已經意識到成年禮之于年輕人成長的意義。
高三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禮”“及笄”成年禮在周代得到規范,經春秋戰國及魏晉亂世后,發生了簡化甚至變異,后雖經歷朝統治者努力,但仍然趨向沒落。
B.“慶號”是一種以村落為依托的紀念男子成年的禮儀,又稱“送號”“賀號”,至遲在民國期間仍遍及大部分中國鄉村。
C.“上頭”本來是一種紀念女子成年的禮儀,又稱“冠笄”“上梳”“梳頭”“開臉”等,后來和婚禮融合,并延續至今。
D.“慶號”“上頭”雖不是完整的成年禮俗形式,但它源于傳統文化中的冠笄之禮,對漸次衰微的民族禮俗有傳承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司馬光作的《書儀》、朱熹作的《家禮》對當時日趨衰微的成年禮俗起到了保存、推廣作用,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B.在清代,成年禮在上層社會已不多見,但在民間仍然有一些遵舊制、行舊禮的人舉行,盡管這種成年禮已不大規范、系統。
C.“慶號”是集體成年禮,有《繁呂縣志》《高邑縣志》為證;“上頭”則是個體成年禮,有《新上頭》《明邑縣志》為證。
D.當今的成年禮形式多樣,有仿古成年禮、與西方成年禮和當前時尚相結合的成年禮等,這至少說明人們已經意識到成年禮的重要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女子出嫁前一日,“女家為女束發命笄”;男方須送首飾、果餅等物給女家:這些習俗表明及笄和婚禮已經合二為一。
B.男子“慶號”、女子“上頭”、男女成婚都有戚屬和鄉鄰的參與,說明這些習俗都是傳統禮俗的組成部分,它們的存在與當時社會的組織形式密切相關。
C.經歷春秋戰國及魏晉亂世,儀節發生簡化、變異,金元一代未有記載,至清代上層社會的成年禮也幾于斷絕:足見朝代更迭對傳統成年禮的衰微有巨大影響。
D.男子“慶號”有較多的文化內涵,要請有文化的人接名定號;女子“上頭”則主要是梳頭、換裝、開臉,重儀容妝扮:從中可以折射出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同。
高三語文閱讀答案
1.A(“經歷朝統治者努力”錯,原文只說及唐、明兩代統治者有恢復舊禮的努力)
2.C(文中引用《新上頭》《明邑縣志》是說明笄禮和婚禮的融合,并不能證明“上頭”作為“個體成年禮”的意義)
3.B(“都有戚屬和鄉鄰的參與”表述不貼切。原文說女子“上頭”是個人成年禮,僅是“亦有宴客者”,可見并非普遍都有戚屬與鄉鄰參加)
高三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