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現代文閱讀原文
貢噶活佛選用西藏哲理詩《薩迦格言》、《佛陀本生紀》作為教材,讓學生們逐篇通讀精讀,這是王堯初次接觸藏文古典作品。后來,王堯將《薩迦格言》譯為漢語,在《人民日報》文藝版上連載了兩個多月,后又結集出版,讓內地讀者了解到藏文韻文經典著作的魅力。
貢嘎山的生活,王堯至今縈懷:“那段時光,既緊張又活躍。”他們到離寺幾十里的玉龍榭村去參加過一次婚禮,第一次直接了解了藏族的禮俗,熱烈的場面、送親迎親各種儀式,酒肉頻頻傳遞,歌舞通宵達旦,尤其是贊禮的人長長地訴說本地本族歷史的贊詞。剛剛入門的王堯還聽不大懂,只能靠著藏族學長斯那尼瑪的口譯才略知大概。
在以后的幾十年中,王堯追隨過包括東嘎·洛桑赤列活佛在內的很多優秀的藏族學者,一直努力探索書面語與方言之間的發展關系及異同。
上世紀80年代是王堯學術人生中最豐收的一個季節。他一生最重要的三部學術著作《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吐蕃金石錄》和《吐蕃簡牘綜錄》都先后于這10年間問世。沈衛榮說:“在此以前,王老師更多是從語言和文學的角度來了解、研究和介紹西藏,從80年代初開始,他才轉入對敦煌古藏文文獻和西藏歷史的研究,而這三部著作的問世除了彰顯他個人的學術臻至成熟并取得了非凡成就外,它在中國藏學學術史,乃至整個中國學術史上,都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意義。”
王堯的藏族朋友常說:“聽王堯老師說藏語,就像是聽一位來自拉薩的老貴族在說話。”王堯對西藏的熱愛和他出色的藏語能力,不但贏得了眾多藏族朋友對他的尊敬和愛戴,而且也為他日后在國際藏學界贏得了崇高的聲譽。
1981年8月,王堯首次應邀到維也納參加“紀念喬瑪國際藏學研討會”,這是新中國學者首次參加西方世界組織的藏學會議。
在這次國際會議的發言中,王堯脫離手上的英文講稿,用藏語致辭約三分鐘,全場為之愕然。當時,國外藏學界很少有人能講藏語口語。“中國藏學與國外的交流,始于于道泉先生,接力的是王堯先生。在他的帶動下,中國藏學研究逐漸為國際所矚目。”陳慶英說。
整個80年代,在國際藏學舞臺上王堯是中國藏學唯一的一個品牌,成為連接中國與海外藏學界開展交流合作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橋梁。
1994年,王堯作為大陸第一個學者到臺灣政治大學講學,開啟了海峽兩岸藏學界交往的時代。臺灣星云大師評價王堯為“有情有義、風趣可愛之人”。
王堯尤其稱道西藏的經學教育傳統,認為現代教育理當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在他看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事。關于青年藏學人才的培養,他曾這樣勸導已為人師、前來就教的座下門徒:“教學生就好比編草鞋,編著編著就像樣兒了!”
“先生的去世,是藏學界的一大損失。他一生未有一官半職,但他靠過硬的學術影響力和正直謙恭的人格魅力,獲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贊譽。他是為學術而生的,他的一生也在致力于推廣學術,將中國藏學研究推動、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陳慶英說。
高二語文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 1951年,王堯從南京大學被抽調轉學到中央民族學院后,學校安排他住在北長街的班禪辦事處后院,得以便于向藏族官員學習藏語,成為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民院第一批學習藏語的大學生。
B.“__”前的十余年間,王堯在西藏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師從貢嘎活佛,學習藏文古典作品《佛陀本生紀》和《薩迦格言》,并譯為漢語,在《人民日報》刊載。
C.王堯最早期的藏學研究開始于藏族民歌、民問故事、民間戲曲,這些研究素材來自于他在貢嘎山那段既緊張又活躍的生活,玉龍榭村的那場婚禮上鮮活的生活知識給了他很大動力。
D.王堯的藏語口語水平很高:藏族朋友說聽他說藏語就像聽一位來自拉薩的老貴族說話;在“紀念喬瑪國際藏學研討會”上,他用藏語致辭約三分鐘,震驚全場。
E.由于熟習藏語文,王堯青年時期多次為僧俗上層擔任翻譯,并親歷了毛澤東主席接見十四世__喇嘛和十世班禪等歷史事件,成為中央西藏工作的重要歷史見證人。
(2)王堯良推廣藏學力方面做了哪些貢獻?請簡要分析。(6分)
(3)尾段在全文中起著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作為從事藏學研究的漢族人,藏語在王堯的事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聯系文章內容,說說王堯是如何對待和運用藏語的。(8分)
高二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1) DE(選E給3務,選D給2分,選A給1分,選B、C不給分。)
【解析】A項,從原文來看,“學校安排”的說法無法考證,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B項,王堯只翻譯了其中的一部作品。C項,原文只說“那段時光,既緊張又活躍”,“這些鮮活的知識給了王堯很大動力”,但這并不能說明“這些研究素材來白于他在貢嘎山那段既緊張又活躍的生活”,夸大了那段生活的作用。
(2)①著書立說。先從語言和文學的角度介紹西藏,進而轉入對敦煌古藏文文獻和西藏歷史的研究,傳播和推廣藏學。三部著作的問世在中國藏學學術史上具有非同小可的意義。②推動中國藏學走向世界。他不僅是中國與海外藏學界交流合作的橋梁,還開啟了海峽兩岸藏學界交往的時代。③教授弟子,弘揚藏學,致力于培養青年藏學人才。他認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事,一生哺育桃李、甘為津梁,弘揚藏學。④將《薩迦格言》譯為漢語,在《人民日報》文藝版上連載兩個多月,后又結集出版,讓內地讀者了解到藏文的韻文經典著作的魅力。(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
(3)①內容上,面龍點睛,高度評價了傳主的學術影響力、人格魅力和對中國藏學研究的貢獻。②結構上,呼應題目,總結全文。“為學術而生”準確而凝練的概括了侍主的特點。③引用著名藏學學者的評價,從側面烘托傳主形象,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說服力。(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①刻苦練習藏語,并注意與交際實踐相結合。由于他當時住在北長街的班禪辦事處后院,所以有機會跟藏族官員接觸,向他們學習藏族語言。②將《薩迦格言》譯成漢語,這既是一項對藏文韻文經典著作的推廣工作,也是對藏語的學習、鍛煉和實踐工作。③王堯追隨過很多優秀的藏族學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書面語與方言之間的發展關系及異同。④為十世班禪大師、阿沛·阿旺晉美等僧俗上層擔任翻譯。在維也納的一次國際會議的發言中,用藏語致辭約三分鐘,體現了他在藏語學習方面注重實踐、學以致用的思想。他深厚的藏語功底無疑對他的藏學研究成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點2分)
高二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