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原文
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
孤聞介推之避晉封,申胥之逃楚賞,未嘗不舍書而嘆,有以自省也。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題目
9.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讓縣自明本志令 讓:責備
B.欲以泥水自蔽 蔽:隱蔽
C.且以分損謗議 損:減少
D.可得而辭 辭:推讓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建立名譽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C.樂毅伏而垂泣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D.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B.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C.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D.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操起初的志向只是做好一個郡守,敢作敢為,但因政局黑暗,怕連累家族,于是托病回鄉,想過讀書射獵的隱居生活。
B.曹操被起用后,先后滅掉了黃巾軍、袁術、袁紹、劉表,平定了北方天下,自己也獲得宰相職位,已超過了他原來的期望。
C.曹操引用齊桓公、晉文公、樂毅、蒙恬、介子推、申包胥的事例,意在說明自己雖功高,但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謀逆之意。
D.本文通過曹操借退還皇帝加封三縣之名,表明自己的本志,反擊了朝野對他的謗議,表達了他以平定天下、恢復統一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5分)
(2)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5分)
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答案
9. A(讓,推讓)
10. D(A. 連詞,表目的/ 連詞,表原因;B. 助詞,表原因/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C. 連詞,表修飾/ 連詞,表承接;D. 副詞,姑且)
11. D
12. C (引用介子推、申包胥的事例意在說明現在天下未定,形勢不允,不能釋兵權而退讓。)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114 分)
四、(24 分)
13.(1)所以我在濟南任國相時,開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觸犯了諸位皇帝身邊
的人。(“故”“殘穢”“平心”“迕”各1 分,大意1 分)
(2)但要我輕易地放棄所統率的軍隊,把軍權交還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任職,這實在
是不行的啊。(“委捐”“典”“執事”“就”各1 分,大意1 分)
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譯文
我被舉為孝廉時,年紀很輕,自以為不是那種隱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無能之輩,所以想當一個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來建立自己的名譽,讓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濟南任國相時,開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觸犯了那些皇帝身邊的人。因而被豪強權貴所恨,我恐怕給家族招來災禍,所以托病還鄉了。在譙縣東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棟精致的書房,打算在秋夏讀書,冬春打獵,只希望得到一點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斷絕和賓客交往的念頭。然而卻不能夠稱心如意。后來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調任典軍校尉,心里就又想為國家討賊立功了。后來我擔任兗州刺史,擊敗了黃巾農民軍,收編了三十多萬人。再有袁術在九江盜用皇帝稱號,部下都向他稱臣,有人勸說袁術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開宣布。袁術回答說:“ 曹公尚在,還不能這樣做。”此后我出兵討伐,擒拿了他的四員大將,抓獲了大量部屬。待到袁紹占據黃河以北,兵勢強盛,我估計自己的力量,實在不能和他匹敵;但想到我這是為國獻身,為正義而犧牲,這樣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敗了袁紹,還斬了他的兩個兒子。還有劉表自以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進忽退,觀察形勢,占據荊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當上了宰相,作為一個臣子已經顯貴到極點,已經超過我原來的愿望了。
今天我說這些,好像很自大,實是想消除人們的非,所以才無所隱諱罷了。假使國家沒有我,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霸呢! 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勢力強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會私下議論,說我有奪取帝位的野心,這種胡亂猜測,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寧。齊桓公、晉文公所以名聲被傳頌至今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兵勢強大,仍能夠尊重周朝天子啊。從前燕國的樂毅投奔趙國,趙王想與他圖謀攻打燕國。樂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說:“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獲罪,被放逐到別國,直到死了為止,也不會忍心謀害趙國的普通百姓,何況是燕國的后代呢?” 秦二世胡亥要殺蒙恬的時候,蒙恬說:“ 從我的祖父、父親到我,長期受到秦國的信用,已經三代了。現在我領兵三十多萬,按勢力足夠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死也要恪守君臣之義的原因,是不敢辱沒先輩的教誨而忘記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閱讀有關這兩個人的書,沒有不感動得悲傷流淚的。但要我就此放棄所統率的軍隊,把軍權交還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這實在是不行的
啊。為什么呢? 實在是怕放棄了兵權會遭到別人的謀害。這既是為子孫打算,也是考慮到自己垮臺,國家將有顛覆的危險。因此不能貪圖虛名而使自己遭受實際的禍害。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廷恩封我的三個兒子為侯,我堅決推辭不接受,現在我改變主意打算接受它。這不是想再以此為榮,而是想以他們作為外援,從確保朝廷和自己的絕對安全著想。每當我讀到介子推逃避晉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賞賜,沒有不是放下書本而感嘆,以此用來反省自己的。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個縣,享受三萬戶的賦稅,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 現在天下還未安定,我不能讓位。至于封地,可以辭退一些。現在我把陽夏、柘、苦三縣的二萬戶賦稅交還給朝廷,只享受武平縣的一萬戶,姑且以此來減少誹謗和議論,稍稍減少別人對我的指責吧!
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