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浙江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就消費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費品位是在消費過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費品位與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消費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費品位形成的基礎。但是消費者有了某種文化并不一定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因為盡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費品位的基礎,但文化消費品位的形成還受到諸如文化產品特性、價格、以及消費收入、性別、年齡、種族、個人特質等因素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文化消費品位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浙江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5.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A.文化消費是對文化的消化、繼承、積蓄、再造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消費者獲得精神享受的過程。
B.消費者支付貨幣消耗文化產品和免費觀賞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屬于文化消費。
C.文化活動出于社會、政治、經濟、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給個人、社會帶來各種福利,是文化消費的體現(xiàn)。
D.消費者的文化資本與文化消費相對應,是消費者擁有的文化存量,會使消費者產生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
6.下面對“文化消費品位”的理解,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消費者樂于為文化產品消費,經過多次消費形成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就是該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品位。
B.消費者文化消費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備一定文化水平這一客觀基礎之上;消費者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就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
C.消費者能夠欣賞鑒別文化產品中的文化價值,其文化消費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費品位不是靜止不變的,它會隨消費者文化底蘊、消費能力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7.下列推斷與原文觀點相符的一項是
A.到書店購買圖書閱讀屬于文化消費,而到圖書館借閱則不屬于文化消費。
B.商人收藏畫作與畫家收藏畫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繪畫,沒有文化消費品位。
C.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化消費群體,中學生因年齡、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水平比較姐姐家,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費品位和消費偏好。
D.文化消費有利于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因此提高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品位,有助于推動一個群體、一個國家的文化發(fā)展。
浙江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5. C
5.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把選項與文章中的相關語段對比分析,找出細微的不同。 C項“是文化消費的體現(xiàn)”說法錯誤,原文第一段“另一類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費,而文化活動是泛指與文化有關的一切人類活動,文化消費屬于其中,文化活動之所以會發(fā)生,是出于社會、政治、經濟、家庭等的需要”,可見文化消費只是文化活動的一種,在概念范圍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選項把兩者范圍等同了。
【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qū)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qū)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是對文章第一段內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時候將文中的概念范圍混淆。
6.B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面對‘文化消費品位’的理解,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范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B項“消費者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就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說法錯誤,根據(jù)文章第四段“但是消費者有了某種文化并不一定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因為盡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費品位的基礎,但文化消費品位的形成還受到諸如文化產品特性、價格、以及消費收入、性別、年齡、種族、個人特質等因素的影響”,可見選項內涵不準。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干一般是“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此題的選項B就是對文章第四段內容理解概括的基礎上命制的選項,將文中“但是消費者有了某種文化并不一定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的信息理解成“消費者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就會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品位”,偷換概念。
7.D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推斷與原文觀點相符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A項“而到圖書館借閱則不屬于文化消費”說法錯誤,根據(jù)第一段“文化消費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消費者要實現(xiàn)文化消費,必須支付貨幣,這是主要的文化消費;另一類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費”推斷。B項“在于商人不懂繪畫,沒有文化消費品位”說法欠妥。原文第三段“消費者經過多次對文化產品的消費而形成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則是文化消費品位,這和消費品位使消費者能夠識別欣賞文化產品中的文化價值,從而形成對該文化產品的消費偏好”,推斷選項“商人不懂繪畫,沒有文化消費品位”判斷錯誤。C項“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費品位和消費偏好”說法錯誤,可根據(jù)原文第二段“至于每個消費者對所屬群體的文化擁有狀況如何,因人而異,受很多因素影響”推斷。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A“而到圖書館借閱則不屬于文化消費”理解錯誤。理解為“毫無差別”,說法絕對化;B項,把文中“商人不懂繪畫,沒有文化消費品位”說法武斷;C項,無中生有。
浙江高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