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現代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高二現代文閱讀原文
中國的文官系統,古代世界難見同類。自從漢代薦舉賢良方正、孝悌力田等作為官員入仕進階的條件,數千年來的士大夫都接受儒家理念教育。中國的文官系統不僅以專業為其入仕資格,而且以實現儒家理念為其目的。這是一個有意識形態的文官群體,并不僅是管理系統中的工具。
許多宗教都有出世的理想,其樂土都不在人間。儒家則秉持入世的理想,要在人間締造一個符合其理想的社會秩序。于是以儒家士大夫為主體的中國文官系統,至少在理論上,認為政府不僅可以征集資源,保持國力,更必須為生民主命,為萬世開太平。因此,中國的王朝至少在政治上,不是為了皇權而存在,而是為了天下生民而存在。
當然,中國的文官,正如任何權力結構中的人,大部分會為權力腐化,更多的人會依附權力,而忘記了儒家理念。可是,只要以理想為鵠的,總有一些人,或在權力結構中力求匡正缺失,或在權力圈外抗爭。許多忠烈正直人士,即使在當時只是白費氣力,儒家的理想也會因有這些諤諤之士得以長存不墮。
中國的文官既以科舉為入仕途徑,過了關口的人數相對于讀書人的總數必然只是少數。讀書人中,包括尚未入仕及已經致仕的,有不少人士成為小區的領袖,即地方的縉紳。他們代表了社會力量,對國家既支持也制衡。在近代民主政治出現之前,許多歐洲國家并沒有類似的社會力量以制約國家的權力。
由于中國政治上的這些特點,兩千余年來,“編戶齊民”支撐的“皇帝—文官”體制為中國百姓提供了比較安定的生活。是以,中國天災人禍并不少于歐洲,但是中國人口持續增殖,而且文化與經濟的整合也持續進行,致使這一龐大的“天下國家”延續了兩千年之久。
中國的“皇帝—文官”制度,使中國歷史有比較長期的穩定,在近代的世界大變化以前,中國文化與經濟在這一種國家形態下,有相當長時期的涵泳與凝聚;于是,中國的政治體、文化體及經濟體,三者幾乎完全重疊,即使在三者擴大的過程中,新吸納的邊緣也往往逐步融入其中,成為巨大共同體的一部分。
高二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千多年來,中國百姓生活比較安定,得益于以“編戶齊民”支撐起來的“皇帝—文官”體制。
B.中國人口的持續增殖,文化與經濟持續的整合,百姓生活的相對安定,支撐起了古代世界很難見到的中國“皇帝—文官”體制。
C.中國文化與經濟在“皇帝—文官”體制的國家形態下,長期的涵泳與凝聚,使得中國的政治體、文化體與經濟體這三者幾乎完全重疊。
D.在近代的世界大變化以前,中國的“皇帝—文官”制度,使中國歷史有比較長期的穩定性,也使中國文化和經濟具有了包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作為一個政治單元的中國,能夠有長期的凝聚性,一方面是因為地理環境自成格局,另一方面是由于國家形態具備一定程度的穩定性。
B.中國的文官不僅是管理系統中的工具,而且是一個有意識形態的文官群體,他們以實現儒家理念為其目的。
C.戰國時代晚期,一個國家已是由君主與專業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與地方的分層管理。到秦朝,專業的文官已構成統治機構的主體。
D.在近代民主政治出現之前,許多歐洲國家并沒有類似于中國縉紳這樣的社會力量來制約國家的權力。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漢帝國的結構是經過戰國時代列國紛爭,一個一個國家個別嘗試,又互相模仿,方才出現的,而非任何人設計的。
B.以儒家士大夫為主體的中國文官系統,秉承為生民主命,為萬世開太平的入世理想;因此,中國的王朝不是為了皇權而存在,而是為了天下生民而存在的。
C.儒家的理想之所以能長存不墮;是因為總有一些諤諤之士,他們不為權力所腐化,或在權力結構中力求匡正缺失,或在權力圈外抗爭。
D.中國縉紳,是一個小區的領袖,他們中有不少是未過科舉關的讀書人或致仕官員,他們代表著社會的力量,對國家既有支持也有制衡。
高二現代文閱讀答案
1.B(因果倒置,見倒數第二段)
2.C(第三段,“漢承秦制,大體未改,但是經過三四代的逐漸改革,專業的文官構成統治機構的主體。”)
3.B(第五段,最后一句中設定有“至少在政治上”的前提)
高二現代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