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遺產高考閱讀題及答案
活著的遺產高考閱讀原文:
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是農耕時代的產物,可是當前人類的文明正由農耕文明向現代的工業和商業文明轉型。工業和商業文明要根本性改變人們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民間文化是一種生活文化,它必然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和排斥,一部分被工業文明淘汰掉,一部分被商業文明轉化為商品。這是全球性的問題,無論多么古老迷人的文化也得不到豁免權。我們所面臨的這種轉型又與急轉彎式的社會變革緊密相關,工業和商業文明幾乎是橫向地“殺入”到農耕社會中。看上去,它更像一種文明的宰割。隨著快速進行的鄉鎮農村的城市化,生活的現代化,原先固有的文化便被視為時代的棄物而撇在一邊。在人們遲遲沒有把農耕文明的創造當做遺產時,它們就已經支離破碎,大量地飄失與流散了。
其中最令人憂慮的是傳承人的銳減。其原因,或是傳承人年事已高甚至離世而去;或是無人承續,后繼乏人;或是后人棄農經商,進城打工,改換身份等等,都致使傳承線索的中斷。這是今天我們深感中華大地的文化日漸稀薄甚至空洞的原故,也是我們要盡快認定和著力保護傳承人的根由。
活著的遺產高考閱讀題目:
9.下列對“傳承人”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傳承人是自覺地傳承非物質的、無形的、活態的人類前進中創造的精神財富的遺產并擔任傳承文化遺產主角的人。
B.傳承人智慧超群,才華在身,技藝高超。數千年一直活躍在民間,并在民間各種世代相傳的文化中唱主角。
C.傳承人所傳承的是叫我們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生命文化,是一代代先人們的生命情感,其意義是物質文化遺產很難替代的。
D.傳承人由于年事已高甚至離世而去,后繼乏人,后人改換身份三方面的原因而銳減,導致傳承線索的中斷,致使中華大地的文化日漸稀薄甚至空洞。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人類歷史進程中,不斷創造的精神財富形成的文化遺產,目前通常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
B.靜態的、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和無形的、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除特性不同外,載體也不同。
C.作為農耕時代的產物的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前人類的文明正由農耕文明向現代的工業和商業文明轉型中,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和排斥。
D.我們要盡快認定和著力保護民間文化傳承人的主要原因是,民間文化傳承人的銳減致使傳承線索的中斷。
11.根據文意回答,我們為什么稱“民間文化為歷史的‘活化石’”?(不超過60字 3分)
活著的遺產高考閱讀答案:
9.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文中重要概念含義的理解能力。A項,偷換概念,從第3段得知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角”,不是“文化遺產主角”;C項,態度不明,從第4段得知其意義是“不能替代的”,而不是“很難替代的”;D項,以偏概全,從第6段可以得知傳承人銳減的原因不只三方面。】
10.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文中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C項以偏概全,從第5段得知“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是農耕時代的產物”,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的非物質文化
11.民間文化的傳承人自覺而嚴格地恪守著文化傳統的種種規范與程式,常常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置身于文化古樸的頭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和對文本中某些問題的探究能力。解答時結合第3自然段內容進行整合,提煉出簡明的語言。】
活著的遺產高考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