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記述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記述文閱讀試題原文:
⑤我登上銅鼓帳是在四年級的時候。那天,我和村里的十幾個放牛的伙伴,把牛群趕到銅鼓帳去放牧。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把牛趕到了銅鼓帳。登上銅鼓帳時,簡直讓我們驚呆了,連綿起伏的山頭一望無際,山頂上綠草如茵,有的如足球場上的草皮平坦如毯;有的草長到了腳脖,我們那幫頑童歡喜若狂,打滾,奔跑,叫喊……讓我更加驚異的是,原來以為只有銅鼓帳是最高的山,但登上山頭后,才發現遠處群峰疊嶂,真是山外有山。不知誰大叫一聲,你們看那是什么?我們順著手指的方向,目光的極處,只見天邊涌動著白茫茫的一片, 哦,那就是傳說的大海嗎?我們手搭喇叭,向著傳說的大海呼喊。直到喊累了,個個都睜著驚奇的目光呆坐在山頭上。
⑥那個被大人們渲染得神乎其神的響石,就屹立山頂的最高處,它足有一座房子那么高大,它的另一邊是懸崖,腳下是萬丈深淵。我們用隨身帶的柴刀猛烈地敲打響石,響石立即發出當當當的響聲,那聲音洪亮悅耳,隨風飄向很遠很遠。
⑦太陽慢慢西墜,我們的牛也吃飽了,牛角挑著散淡的陽光,牛脖下的木梆輕輕地發出沉悶和舒慢的聲音,顯得飄渺和寂寥。不知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我用柴刀在響石上“嚓嚓嚓”地刻下三個歪歪扭扭的字:我——來——了。這才戀戀不舍離開銅鼓帳,離開了響石,呼喚著那些調皮的牛兒向山下走去。
⑧三十多年前,我從鄉村走進了城里,從一個放牛仔變成了一個城里人。除了那次以后,我再沒有登上過銅鼓帳。那么多年過去了,那三個字不知是否在歲月的風雨打磨下蝕去?過了知天命的年齡,面對人生道路上的無數的高山,我捫心自問,你什么時候真正攀上去了,你兒時只是攀上了家門前的一座山,你有什么資格說我——來——了?記得許多年前,我曾讀到一個關于德國大詩人歌德的一段軼事,說年輕的歌德心高氣傲,他曾在一座城堡的墻壁上寫下了他的名字。很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故地重游來到了那座城堡,他看見墻上歌德二字依舊清晰如昨,他記起了年輕時的輕狂,為年輕時的沖動感動臉紅,然后輕輕在擦掉了自己的名字。
⑨是啊,遠離故鄉的我,有時真想回去,重新登上銅鼓帳,把刻劃在響石上“我來了”那三個歪歪扭扭的字擦掉。但愿那三個字早已在歲月里蝕去!
高考語文記述文閱讀試題:
11. 簡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3 分)
12. 文中畫線句分別表現了“我”怎樣的心理。(4分)
(1)我不知那來一股邪乎勁,抓過那些糖果全撒到地上,并用腳狠狠地踩踏,然后哇哇地大哭起來。
(2)太陽慢慢西墜,我們的牛也吃飽了,牛角挑著散淡的陽光,牛脖下的木梆輕輕地發出沉悶和舒慢的聲音,顯得飄渺和寂寥。
13.文章前七段與后兩段,“我”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試概括說明。(4分)
14.文章第8段為什么要插入歌德的故事?(4分)
15.聯系全文解讀題目“我來了”的內涵。(5分)
高考語文記述文閱讀試題答案:
11. 寫出了銅鼓帳在小孩子心目中的神奇,引出“我”兩次渴望登山都未能成行的經歷,與下文“我”登上銅鼓帳后看到的風景形成照應。
12.(1)一系列動作描寫,反映了“我”對姐姐去銅鼓帳登高并炫耀獎品的羨慕嫉妒恨。
(2)環境描寫,渲染了美好而又飄渺寂寥的氣氛,暗示游玩已接近尾聲,表達了“我”銅鼓帳之游盡興后的一種滿足感。
13. 文中的“我”,從一個年少輕狂但同時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個懂得謙卑、反思的成年人。
14.①與“我”在響石上刻字的行為作類比,表達了“我”對自己曾經年少輕狂行為的反思;②豐富了文章的內容;③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15.“我來了”刻畫了我登上期待已久的銅鼓帳之后滿足和驕傲的心情,象征著對童年的美好時光懷念;“我來了”還意味著作者人生路上登上山峰實現理想開闊眼界的一次經歷,象征著作者的成長;“我來了”還包含著作者晚年對人生的思考和反省,象征著作者的成熟和智慧。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