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北京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原文
北京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
B.簡率不樂煩職/典選稍久/非其所好/每謂人曰/此官實自清華/但煩劇/妨吾賞適/真是樊籠矣/
C.簡率不樂煩職/典選稍久/非其所好/每謂人曰/此官實自/清華但煩劇/妨吾賞適/真是樊籠矣/
D.簡率不樂煩職/典選/稍久非其所好/每謂人曰/此官實自清華/但煩劇/妨吾賞適/真是樊籠矣/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受禪,本指中國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后來中國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之實的。
B.郊天,在郊外祭拜天地,歷代王朝把郊天作為吉禮首位,只有天子才可以舉行郊天活動。
C.崩,古代把重要人物之死看得很重,由此,從周代開始帝王與諸侯之死稱作“崩”。
D.縉紳,也作“搢紳”,意思是把上朝時所執的笏插在帶間,后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陽休之富有才華,明辨時勢。他喜愛文藻,文學才華被人傳頌;看到流離百姓聚集青州,他預料會發生變亂,勸族叔返京避難。
B.陽休之坦蕩曠達,不在意同僚嘲笑。文宣帝郊祭天帝,陽休之穿兩襠甲衣,手拿一白棍子,被魏收嘲笑,但他不以為意。
C.陽休之表里如一,真誠表達內心感受。文宣帝死后,魏收悲痛不已,陽休之只是皺眉憂愁,他以此表達了對魏收的不屑。
D.陽休之熟悉政術,善于舉薦人才。皇上非常贊同陽休之對政治策略的建議;陽休之了解先朝掌故和氏族情況,能選用合適的人才。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我昔為常伯,首戴蟬冕;今處驍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減卿?
(2)魏侯時遇甚深,鄙夫以眾人見待,佞哀詐泣,實非本懷。
北京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答案
4.B
5.C(不包括“諸侯”)
6. C(“他以此表達了對魏收的不屑”屬于無中生有)
7.(1)我昔為常伯,首戴蟬冕;今處驍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減卿?
翻譯:我從前擔任侍中,頭戴蟬冕;現在我擔任驍騎,身穿衫甲。我能文能武,怎么就一定比不上你的呢?(“處”“允”“減”譯出各1分;譯出大意,2分)
(2)魏侯時遇甚深,鄙夫以眾人見待,佞哀詐泣,實非本懷。
翻譯:魏少傅當時得到的待遇很高,而鄙人我只是受到一般人的待遇,假裝悲哀和哭泣,實在不是我的本意。(“眾人”“見待”“佞”譯出各1分;譯出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