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語文基礎練習
浙江高考語文基礎練習:語言運用
A. 用心 別樹一幟 渾成 B. 匠心 別樹一幟 飽滿
C. 匠心 別有洞天 渾成 D. 用心 別有洞天 飽滿
2. 下列詩句與“墻頭雨細垂纖草”對仗工整的一項是(3 分)
A. 水面風回聚落花 B. 數峰無語立斜陽
C. 樓上春容帶雨來 D. 蟬曳殘聲過別枝
3. 下列交際用語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3 分)
A.涂鴉之作,不足當先生一哂,如蒙賜正,小子不勝感激!
B.欣聞敝校百年校慶,本人忝為校友,因事不能躬臨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圓,恭祝一對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慶,承蒙各位親友光臨,略備薄酒,敬答厚意!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遙遠的箕山,漸漸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斷了我的視線。 ▲ 我在那個遺址上發掘了很久,但一無所獲。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從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齒形的輪廓
②箕頂寬敞平坦,煙樹素淡,悄寂無聲
③而遺址都在下面的河邊,那低伏的王城崗上
④山勢平緩,從山腳慢慢上坡,一陣工夫就可以到達箕頂
⑤如此空曠,讓人略感凄涼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5. 閱讀右邊這幅漫畫,對它的寓意理解最貼切的一項是(3分)
A. 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聽,肯定會受騙上當
B. 人生一般總是在兩種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間尋找中庸
C. 我們很少想到我們有什么,可是總想到我們缺什么
D. 我們不僅希望我們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浙江高考語文基礎練習:默寫題
6.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莊子·逍遙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離騷》)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復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宮賦》)
(4)想當年:金戈鐵馬,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 蒹葭蒼蒼,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
(6)無絲竹之亂耳, ▲ (劉禹錫《陋室銘》)
(7) ▲ ,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8)水至清則無魚, ▲ (《漢書·東方朔傳》)
浙江高考語文基礎練習:文言文閱讀
臣近聞澧州進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馮載,本是武人,不識事體,便為祥瑞,以媚朝廷。
臣謂前世號稱太平者,須是四海晏然,萬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虜驕悖,藏伏之禍在后。一患未滅,一患已萌。加以西則瀘戎,南則湖嶺,凡與四夷連接,無一處無事。而內則百姓困弊,盜賊縱橫。昨京西陜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數百之盜,不能一時翦滅,僅能潰散,然卻于別處結集。今張海雖死,而達州軍賊已近百人,又殺使臣,其勢不小。興州又奏八九十人。州縣皇皇,何以存濟?以臣視之,乃是四海騷然,萬物失所,實未見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偽,實是天生,則亦有深意。蓋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則太平,失其道則危亂。臣視方今,但見其失,未見其得也。愿陛下憂勤萬務,不生逸豫,則二三歲間,漸期修理。若以前賊張海等稍衰,便謂后賊不足憂;以近京得雪,便謂天下大豐熟;見北虜未來,便謂必無事;見西賊通使,便謂可罷兵。指望太平,漸生安逸,則此瑞木乃誤事之妖木耳。
臣見今年曾進芝草者,今又進瑞木。竊慮四方相效,爭造妖妄。其所進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詔天下州軍,告以興兵累年,四海困弊,方當責己憂勞之際,凡有奇禽異獸草木之類,并不得進獻。所以彰示圣德,感勵臣民。
7.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便為祥瑞,以媚朝廷 媚:討好
B.須是四海晏然,萬物得所 晏:強盛
C.致太平皆自有道 致:達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勵臣民 勵:勸勉
8.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而內則百姓困弊,盜賊縱橫 今張海雖死,而達州軍賊已近百人
B.以臣視之,乃是四海騷然 則此瑞木乃誤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偽,實是天生,則亦有深意 得其道則太平,失其道則危亂
D.以近京得雪,便謂天下大豐熟 告以興兵累年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州縣皇皇,何以存濟?
(2)愿陛下憂勤萬務,不生逸豫,則二三歲間,漸期修理。
(3)竊慮四方相效,爭造妖妄。
10.作者認為澧州瑞木虛妄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分)
浙江高考語文基礎練習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
1. C 2. A 3. B 4. D 5. C
二、名句名篇默寫
6. (1)定乎內外之分 (2)春與秋其代序 (3)不霽何虹
(4)氣吞萬里如虎 (5)白露為霜 (6)無案牘之勞形
(7)往者不可諫 (8)人至察則無徒
三、文言文閱讀
7.(3分)B(晏:平靜,安定)
8.(3分)C(A項,連詞,表示并列關系∕連詞,表示轉折關系;B項,副詞,修飾判斷詞“是”,加強肯定語氣∕副詞,是;C項,連詞,連接兩個句子或短語,表示前面是條件,后面是結果;D項,介詞,因為∕介詞,把)
9.(1)各個州縣恐懼不安,靠什么來安頓(措置)這個局面呢?(3分,“皇皇”“何以”“存濟”各1分)
(2)希望陛下操心國事、勤于政務,不生安樂之心,那么兩三年之內,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4分,“憂勤”“逸豫”“修理”各1分,句意通順1分)
(3)私下擔心各地效仿他們,爭著制造出荒誕離奇的事。(3分,“竊”“效”“妖妄”各1分)
10.(1)當時社會內憂外患,沒有太平的景象;(2)天下太平需要勵精圖治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