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語文常考基礎知識點
成考語文常考基礎知識點
一、文學基本常識
1、文學常識:作家(作家字、號、身世)作品(作品名稱、名句、體例、評價)流派與并稱(流派主張、風格、代表人、代表作、評價)
2、文體常識
A、歷史散文:《史記》、《戰國策》等
B、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議論文體:論、說、辯、原、寓言
D、雜記文體:記、志、筆記體
E、應用文體:序、贈序、跋、書、疏、表、策、告諭、詔令、檄文、移文、銘、墓志銘、碑記、碑文、祭文
3、文化常識:主要掌握古代稱謂、年齡、科舉、紀時紀年法、特殊地名、節日、合稱、并稱等。
4、默寫文言名篇:三種版本交叉背誦的篇目為:《師說》、《飲酒》、《琵琶行》(第二段)、《夢游天姥吟留別》、《項脊軒志》(第一段)、《六國論》。
二、字詞基礎知識
1、字:語音錯別字
2、詞:1、詞性(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實),副介連助嘆(虛)
2、色彩:A、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B、語體色彩:口頭語、書面語。
3、成語、詞組(短語):主謂、并列、偏正、動賓、動補
4、句:
(1)單句語法成分:主謂賓(主干成分),定狀補(附加成分)
(2)單句句式:A、按語氣分: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B、按動作方向分:主動句、被動句C、按長短分:長句、短句D、按運用靈活性分:整句、散句
① 長句(單句、復句、多重復句):附加成分較多,可以把事物間的邏輯關系清楚地表達出來,可起到精確、嚴謹、細微的修辭作用。
② 短句:附加成分或聯合成分較少,組織結構簡單,可以起到簡潔、明快、干凈、有力的修辭作用。★注意:敘述事實多用短句,論述事例,多用長句。一般情況下應少用長句,多用短句。
③ 整句:(對偶句、排比句、反復句)一對或一組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齊,聲音和諧,節奏鮮明。作用:加強語勢、強調語義,適于表達豐富的情感、縝密的思想,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 散句:自由活潑,富于變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動的修辭效果。
★注意:一般情況下,整句和散句交錯運用,有時候比單純用整句或散句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給人以起伏變化,錯落有致的感覺,可使文意表達得清楚有力。)
(3)復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遞進(尚且…何況…,甚至,更)選擇(與其…不如…,寧可…也不…,不是…就是…)轉折(固然…但…,其實,盡管…卻…)因果(既然…就…,以致)條件(只有…才…,除非…才…,無論…都…,盡管…也…)假設(即使…也…,縱然…也…,哪怕…也…)
5、修辭(12種常見修辭方法)
(1)比喻——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2)比擬——表意豐富,富有情趣
(3)借代——婉轉曲折,生動活潑
(4)夸張——感情強烈,增強聯想
(5)對偶——表意凝練,有音樂美
(6)排比——加強語勢,長于抒情
(7)設問——引人注意, 發人深思
(8)反問——突出強調, 加強語氣
(9)反復——回環往復, 強化語氣
(10)對比——好的更好,壞的更壞
(11)反語——含蓄委婉,幽默風趣
(12)引用——論據充分,強化觀點
成考常見易錯成語
身臨其境:親自到某個地方,應與“設身處地”相區別。
文不加點:寫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寫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當其沖:首先受到攻擊,首先遭遇災難。
嘆為觀止: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之極、完美之至。
兩小無猜:指幼年男女天真無邪,相處融洽。
目無全牛: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無全牛”比喻技藝精湛純熟。典出《莊子養生主》。
緊鑼密鼓:多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禍起蕭墻:禍亂產生于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美。
有條不紊:形容做事、說話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容易誤用為貶義。
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后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容易弄錯感情色彩。
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區別開來,“不約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的意思,但“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應與“無可厚非”區別。“無可厚非”意思是不可過分指責。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雖然有缺點,但是還是可以原諒的。
莫衷一是:折衷,決斷;是:對。成語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使用時要注意術語不能指一個人。
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
好整以暇: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仁者見仁:指對同一個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共識。”這句中的成語屬于誤用,在原則性的大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屢試不爽: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文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能誤作褒義。
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成人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一、基礎知識題(1-6 題)
1-6 題選擇題,考的是知識積累。做題時回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內容,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較法,排除你能直接判斷出錯誤的選項,在不確定的選項中對比選擇出最后的正確答案。
二、現代文閱讀題
這類題是最容易拿分的,給出的閱讀題都比較簡單。閱讀文章時要了解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態度。尤其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態度,這決定了我們答題的語言方向。
1、很多問題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出答案,所以一定要細看清題,找到問題在文中出現的地方,答案一般就在前后處。
2、答題盡量答全一些,例如問題問某某事的原因,答案是有三個原因,同學們不要答了一個原因就接著答下一題了,我們要認真閱讀文章,答案盡量寫得全面,多寫了不扣分,少寫就少得分。
3、概括大意題,也是要盡量把答案要點寫全。概括段意的,可從該段中找出中心句來答題。概括全文大意的,既要把每段的中心內容整理寫上去,還要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蘊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一般為: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表達/抒發/贊美/揭露/反映……。
三、文言文閱讀題
不要放棄文言文。即使每句只有幾個詞都看不懂,也不影響理解全文。文言文不像現代文,單憑看某句話很難答題,一般是看完全文,才能答的出題。因為有語言障礙,看它兩遍,大致了解寫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哪個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寫這件事、這個人要說明什么,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態度。尤其解答翻譯題,也許單看這個句子同學們翻譯不出來,但是從全文的大意和聯系上下文,一般我們可翻譯出這個句子的大概意思,這樣也可以得一半分。
四、詩歌閱讀題
詩歌閱讀題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也常常會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出題。下面總結一些常見的表達作者情感的形式。
1、以物抒情。
荷花:清雅高潔,歸雁:思鄉,
青松:剛正、堅貞,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處、隱逸,
蓮花:純潔、高潔、脫俗,
梅花:孤傲、不屈,
落花:傷春、傷別,
殘月:孤獨憂愁、
月亮:思鄉、思人,
孤雁(孤鴻):漂泊流離、孤凄憂慮的羈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盡迫害。
2、借節日或季節抒情。
春日:希望、美好;
秋日:蕭瑟、悲苦、思鄉;
春節:喜慶;
中秋:團圓、思鄉、思人;
重陽:登高、思鄉、思人;
除夕:團圓。
3、其他抒情。
憂國憂民:通過統治者的昏庸腐朽、人民疾苦、離亂痛苦、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來表現。
建功報國:通過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壯志難酬的悲嘆來表現。
思鄉懷人:通過羈旅愁思、思鄉念友、邊關鄉思
五、作文
1、作文占 60 分,一定要寫完。很多老師是看你的字數給分,寫的質量好壞倒是其次,所以有的考生沒寫完作文很吃虧。可以說寫滿的爛文章,給的分數一定比才完成一半的好作文分數高很多。即使寫到后面感覺難以寫下去,寫流水帳也要把作文空格基本填滿。
2、先列提綱再動筆寫。有些同學喜歡拿著筆就寫。這樣很容易寫著寫著就走題,或者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同學們是沒有時間重新寫一篇作文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列好提綱再動筆寫。提綱是你每段要寫的主要內容,不是打全文的草稿,可以只是幾個字,自己知道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3、拒絕三段式。5-8 段為宜。
4、作文主題最好寫些積極向上的,盡可能避免邊緣意識、禁忌話題、偏激觀點和刺激性語句的出現。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鋒芒,但一定要適度。考試不是試驗場,我們要穩中得分。
5、作文結構分為:題目、開頭、段落、結尾。記住千萬不要忘記寫作文題目。這里如果不怎么懂寫作文的同學,給大家推薦一個最好用的結構,就是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總寫:開門見山點明主旨,或引用名人名言引出主旨。中間分寫:用幾段針對主旨寫出你的觀點,
這里建議每個觀點寫一段,每一段第一句為該段的中心句,如果這幾段的中心句能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就更妙了。結尾總寫:總結全文,再次點明主旨,如果能在主旨的基礎上再表達更好一層的深意、社會意義分數會更高。“總分總”的結構,既容易運用到寫作中,又使得你的文章看起來條理脈絡清晰,同時做到首尾呼應。例如:作文題寫誠信,開頭可以總寫誠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很重要,中間的幾段具體寫在幾個方面表現得重要,怎么一個重要法,結尾總結全文,還是回到誠信的重要性上,并且提出更高的社會意義,因為誠信的重要性,而我們要怎么樣怎么樣。
語文怎么學
1.課堂上一定要跟上老師進度
語文課堂的學習也很關鍵,雖然語文不需要像其他科目一樣去“計算”,但是也要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老師對文章的分析,相對學生而言更透徹,跟上老師的思路,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就不會有盲區。
所以學習語文的關鍵還是課堂上老師的講解,老師會把每節課的重點。難點羅列出來,并做好解析,這樣學生的收獲才更大,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保持認真聽講的狀態,語文成績提升的也更快。
2.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約束力的好方法,能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還能積累作文素材和磨練意志。培養寫日記的習慣主要在于自律與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少寫一些字,逐漸增加字數。
開始可以不拘一格,后面逐漸規范。范圍可以廣,想象的與現實的,國內的和國外的,歷史與實事,見聞與文化等都可以。主要是能堅持下去,哪怕寫得不夠好,也一定不能放棄。時間長了,自然量變達成質變,寫作能力與體悟能力有所提高。
語文怎么學能提高成績
以文言文閱讀為例:
針對文言文閱讀試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在進行整體性閱讀時,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下列相關的內容圈點出來:人有幾位,如何稱謂;主角是誰,與他人關系怎樣;事有幾件,由幾人所干;事件關系,有何意義,大體分分層次。接著審清題目,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研讀文段,不在無關處糾纏,要在緊要處下工夫。
1.文言實詞的理解:
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利用字與字、詞與詞的結構特點。采取由彼到此的聯想方式,迅速理解詞義。選項中給出的解釋,可代入句中,結合上下文,反復印證。另外要特別注意詞的多義、詞的活用、詞的古今異義、通假、詞的偏義等文言現象。平時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個別語素的解釋,有時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也要為我所用。
2.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以理解句意為前提,根據詞在句中的位置化虛為實,斷定詞性和用法。
3.“篩選信息”和“把握文意”:
這是文言文閱讀的最后兩道題。要注意整體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題,該題四個選項的設置。大多是按原文內容先后順序排列的,往往選不恰當的項,這既對理解全文有幫助,也為解前面的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處宜稍放慢速度,力爭做正確,做完后,回過頭來檢驗前面幾個題的正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