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知識點整理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干警的機智。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名噪一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始者。常誤用為貶指。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心”。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于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愿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
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余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相混。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后不一致。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后。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不知所云:不知說的是什么,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高考文言文必背名句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9.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0.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12.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13.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1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5.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16.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17.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8.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19.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20.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高考語文沖刺備考要點
其一,薄弱點。薄弱點,也就是增分點,將自己最短的一塊木板增長,水桶的容量自然增大。當然了,這首先要求大家對自己的語文情況有清醒的認識,知道哪里是自己的軟肋,哪里是自己最短的一塊。
其二,突破點。語文的各考點中,有些考點是可以在短期內有所作為的,比如作文、詩歌鑒賞、社科文閱讀等,只要方法得當,都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突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以求得效果的最大化。
其三,重分點。在語文考卷中,分值最重的莫過于作文和現代文大閱讀,占去了82分的分值,可謂是語文考試的半壁江山。如果這兩大板塊得分可觀,語文的總分自不待言。因此,大家在復習時可以將精力適當傾斜,讓這兩大塊能夠有很好的收獲。
其四,易得點。縱觀語文試題,有些考點只要稍下功夫,便可將分數收入囊中。如背誦默寫,最近幾年只考查教材內容,只要認真記憶,便可穩操勝券。又如病句判斷,只要將六種病句的類型透徹掌握,便可做出準確的判斷。
其五,調整狀態。如可以把做真題的時間固定在上午9點到11點30,提前調節好生物鐘,以保證高考時的良好狀態。又如可以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讀書看報,一來張弛有度;二來可以在看報中開拓視野、把握時代脈搏,在讀書中學習多種語言風格和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
高考語文復習攻略介紹
1.重視歷年高考真題的梳理,尤其是文學類作品閱讀(小說、散文)的主觀題。最后階段突出對高考語文真題的研讀,將近五六年高考原題中小說閱讀部分的問答題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出每種問題的分析角度、作答要點,并能夠熟練的遷移運用,針對個人薄弱加以訓練。
2.注重語文課本中文言文、古詩的知識積累,有重點的加強名句默寫練習。可以將課本中的文言文注釋再認真背一背、記一記,重點實詞意義的理解、典故的含義、特殊句式的辨析、基本的文化常識積累,這些知識能力都是會在高考試題中體現的。
3.熟悉語文不同材料作文的寫作特點,加強審題和列提綱的練習,提升快速構文的能力。臨近高考,寫語文作水平很難在短時間有大的提升,但審題準確、結構清晰還是會讓作文水平有個穩定的發揮。建議考生,為了提高效率,可以多加強一些作文審題和寫提綱的練習。
高考語文應該怎樣復習
1、上課時間不多想
高考語文復習后期,很多同學已經不再跟著老師的節奏走,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在進行各門功課的復習了,但如果你的語文是薄弱環節,如果要想考出好成績,上課就還是得跟著老師走。老師教了這么多年的語文,帶了這么多年的畢業班,怎么著都是比我們更有經驗,也更有方向的。切不可在此時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胡亂復習。
2、課后閱讀不可少
關于語文課后閱讀,雖說現在已經要高考了,但我覺得還是不能丟掉。這也是我自己唯一喜歡語文的部分,時常看看課外書,讀讀報,到了考試寫語文作文的時候,肚子里也有了可以些的材料,不然還真的拿試卷上的那些試題來做素材。
3、玩的時間看新聞
高考語文復習階段就別想著玩了。每當想玩的時候就去看看新聞節目,看看社會上的現實,多多了解人民的真實生活,并且,了解的新聞也能夠成為語文作文的素材,何樂而不為呢。